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泽媛 《科教文汇》2008,(16):160-161
纵观中国小说史,关注官场的创作由来已久,在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以及现代化的成功与失败的时代,“官场小说”成为最迫切的时代课题和民众意愿,这也必然成为官场小说迅速滋生的社会氛围。在新时期“官场小说”中,王跃文的作品独树一帜。他运用娴熟的反讽的艺术手法,还原与解构了庄严、神圣的官场生活,揭示了官员们庸碌的世俗化生存本相。  相似文献   

2.
晚清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与《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列为四大讽刺小说,从上世纪初流传迄今,脍炙人口。《官场现形记》形象描绘出一幅封建官场百丑图,栩栩如生,曲妍尽态,呼之欲出,诙谐讽刺的现实主义特色贯穿全书。  相似文献   

3.
官场的反讽表达--试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反讽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小说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反讽是其此类小说的重要特征,本文就其作品的反讽叙事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官场小说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反讽是其此类小说的重要特征,本文就其作品的反讽叙事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杜慧敏 《科教文汇》2009,(23):237-238
晚清小说期刊在域外小说译介中将其读者定位为需要启蒙、需要教育的社会群体,表现出非常普遍的启蒙立场和现实关怀;而小说期刊读者却要求域外小说译介仍然按照通俗文学的消闲定位来发展。两者的相互“协商”,实际上使晚清小说期刊译介具有了“以无功利心的审美消闲为主、兼及风教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科学小说在时代焦虑的驱动下,文学上的准备尚不成熟,就已经承载了过多的启蒙功能,两相矛盾之下,造成了这一文类的硬伤。晚清文人少有人经历过专业的科学训练,过分强调启蒙的急进心态驱使下,科学小说如同一个被撑大变形的口袋,扭曲着呈现在读者面前。而通过对种种扭曲的文本现象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得以对科学的真正处境有更深了解。晚清科学小说反映出后世唯科学主义的源头实际在科学文化传入的晚清即已显出端倪,这一系列文化心态的错位并未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消失,而是在日益汹涌的科技大潮中越发明显,通过对晚清科学小说诸多倾向的细致追溯,能够使我们对当下的科学文化心态有更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但也有不少地方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山东的饮食概况,试就从饮食文化这一角度对小说作一粗浅分析,并从中透视出晚清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山东这一地区的饮食特点极其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晚清科学小说呈现了大量关于科学技术和新器物的想象,这些技术、器物大多与"电"和"化学"两个概念紧密相关。对照科技史史料,不难看出这些技术想象同科学发展和科学交流间有着密切关系,呈现出晚清文人对科学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塑造了科学小说这一传统的桃花源式想象、对西方科技的体验与了解、仙道奇幻三者融合的产物。小说作者通过寓言式的书写,借"科学"之名创造了一个个乌托邦;而在小说虚构性的保护下,对"科学"的想象使处于精神与时局双重交困中的晚清文人,能够预先体验民族复兴之远景,藉以自我疗伤。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文化》2008,(1):38-38
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精彩.《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一书,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方式,复原了古代官场的些许风貌和具体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且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晚清政府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走上了一条以西方为参照系,通过学习西方来不断地调试封建社会的近代化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关注晚清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缘由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官场上曾经出现过一帮人,他们虽是文人,但却掌握着一般文人难以掌握的、在科考中也不可能涉及的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虽无官职,但却是地方行政团队中身居幕后的二号人物;他们参政而不主政,佐治而不主治,服务到位而不越位,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师爷的一个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4.
清代衙署中的长随是府州县长官的耳目、心腹,是官员与民众信息沟通的唯一通道,他们又是官场的消息灵通人士,对府州县长官的日常行动都非常熟悉,各种消息情况都比较熟知,掌控着整个衙署进出往来的咽喉。  相似文献   

15.
晚清地方自治运动发生在西方思潮传入中国以后,在清政府"新政"时期作为地方政治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而进行.地方自治运动是在开明地方阶级和地方士绅以及资产阶级人士的推动和参与下,在全国范围内地方基层进行的一系列的尝试和建设.在地方自治过程中,地方自治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地方建立自治机构,进行民主选举,尤其是地方士绅的参与使国民出现了参政的热潮,地方公益事业及近代教育的发展是自治运动的最大成果.在民主思想还没充分发展的晚清时代,地方自治运动中关于民主政治的实践有着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张长菊 《知识窗》2009,(1):50-51
晚清时期,科举场上发生过一桩蹩脚的行贿公案,一时间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这桩公案的主角叫周福清,一个落魄的官场中人。提及周福清,知者甚少,但提及鲁迅、想必是妇孺皆知。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  相似文献   

17.
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中西文化交融之初,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林纾在译介域外小说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文化选择的问题.本文从晚清及民初的时局、中西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林译小说中的文化选择做一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翠萍 《科教文汇》2007,(8S):150-153
晚清地方自治运动发生在西方思潮传入中国以后,在清政府“新政”时期作为地方政治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而进行。地方自治运动是在开明地方阶级和地方士绅以及资产阶级人士的推动和参与下,在全国范围内地方基层进行的一系列的尝试和建设。在地方自治过程中,地方自治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地方建立自治机构,进行民主选举,尤其是地方士绅的参与使国民出现了参政的热潮,地方公益事业及近代教育的发展是自治运动的最大成果。在民主思想还没充分发展的晚清时代,地方自治运动中关于民主政治的实践有着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四、少妇携子强欲认亲,且用贿银平息事端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叩辕门荡妇觅情郎,奉板舆慈亲勖孝子。其中写道,浙江傅巡抚在外把自己扮成一个大清官,而内里却是贪腐无比,满口仁义道德、程学朱理,背地里疯狂敛财、男盗女娼。  相似文献   

20.
任艺 《科教文汇》2007,(9X):194-195
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中西文化交融之初,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林纾在译介域外小说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文化选择的问题。本文从晚清及民初的时局、中西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林译小说中的文化选择做一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