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及中学德育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众文化自身的特点是文化诱因,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是主要的主体原因,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根本原因.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有必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提升,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以及对中学德育文化内涵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洪美珊 《科教文汇》2007,(9X):47-48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及中学德育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众文化自身的特点是文化诱因,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是主要的主体原因,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根本原因。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有必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提升,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以及对中学德育文化内涵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则是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宣传中医药文化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增加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青少年人群中,一股"韩流"正大受追捧."韩流"给我国青少年带来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反映出我国本土文化的缺失.这警醒我们应该加强本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方面.我们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学校教育要采用各种形式、发掘各种题材,用传统文化来影响、滋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群体,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道德的培养、公序良俗的传承,更关系到传统文化创新的发展以及国家文明的发展.目前对青少年的科普方式仍有创新和发展的空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开发剧情类AVG游戏(冒险类游戏),能使传统文化故事化和趣味化,有利于更好地留存传统文化记忆,充分推动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助力青少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王洁 《科教文汇》2009,(29):44-45
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自诞生起便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前也面临着对青少年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7.
常丽丽 《科教文汇》2009,(33):228-228,283
全球化不断地冲击着人们对民族国家及其文化的认同,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如何从情感、信仰和文化着手,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本文着重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都需了解、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精粹。而语文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我们点燃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火炬,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文化底蕴、培养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同时也可以促进青少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本文通过论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提升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余桂霖 《科教文汇》2010,(11):86-87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都需了解、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精粹。而语文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我们点燃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火炬,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文化底蕴、培养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同时也可以促进青少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本文通过论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提升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当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让正处于人生价值观树立关键节点的青少年们沐浴在优秀文化阳光的照耀之下,是民族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完美契合了现代思想道德政治与法治课堂的要求.唯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堂建构的重要价值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1.
彭光智 《科教文汇》2013,(22):202-202,204
群众文化广泛存在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群众文化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会和谐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青  刘士伟 《科教文汇》2012,(11):160-161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大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艺术更是有着辉煌的历史。我国传统美术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艺术学科的美术课更有必要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实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戴婧 《科教文汇》2014,(16):113-114
国学“热”看似拯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实质上国民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程度依旧缺乏。内地30所中学引进台湾教材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光大,但在实施过程中遭受冷遇,为了真正让国学“热”起来,我们必须对中学的国学教育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浅议家庭伦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民族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带有明显的伦理特性。家庭伦理作为中国社会一切伦理的出发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家庭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助于认识传统文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的根源和底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独有的特征,根基坚实、特色鲜明,兼容并蓄、深远浩博。不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内容上,中华传统文化从未间断,延续至今,不论从对内的包容性、对外的开放性,还是同外来文化的融合性而言,又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首先要能够用正确的眼光认识、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其次要探索其新型的接受和传播方式,最后,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有效方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志鸿 《现代情报》2009,29(2):22-24
本文通过对传统图书馆文化的解读,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文化的构成要素。接着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并探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兼容了传统媒介技术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网络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在介入和影响民众生活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网络消费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析传统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现代经济理论则日益关注传统经济增长因素背后的文化因素。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开始、分别从宗教、制度、创新等视角对现代经济学在探讨文化影响经济增长方面进行了回顾与述评,并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吴灿 《科教文汇》2020,(7):139-140
学习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作为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代群体,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道德品质教育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对小学生的全面培育,本文提出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学科教学理念,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数学原理的追溯、编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数学习题集、让学生在预习时找故事等,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将传统的文化、故事与数学原理、数学知识相融合,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链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标 《科学学研究》2007,25(2):245-249
分析产业链与价值链之间的不同,较为全面地介绍文化产业的概念;提出文化产业链设计所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培育优势文化产业,塑造文化品牌,适当积聚,发挥聚集效应,重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做好定位,将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结合起来;通过一个实际的文化产业链设计的案例,从文化旅游、会展、传统工艺品、宋代民间娱乐、演出5个方面构建开封市文化产业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