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学生建议播放一段《开国大典》的影像。但我搜遍了网站,只找到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二分钟镜头。如此隆重的开国大典为何没有留下纪录片?说来让人痛惜。  相似文献   

2.
乔兆庆 《老年教育》2010,(10):18-19
我们战车营在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后,驻军北京丰台。 1949年8月20日上午,我战车师一团一营召开了开国大典阅兵动员大会。营长在会上讲:“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营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3.
<正>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开国大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训练重点是"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拓展搜集资料"。作为本组教材的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  相似文献   

4.
60年前的金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余音未落,中国少年先锋队便在新中国的怀抱里诞生了! 54年前的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  相似文献   

5.
徐向林 《老年教育》2010,(10):11-11
1949年10月1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天举行了开国大典。然而,在这次开国大典18年前,还有一次“开国大典”,那就是早在1931年11月7日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  相似文献   

6.
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为了加深大家对大典的印象.我用课件出示一张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这是一张油画.老师是从你们的美术课本中找来的,展示的是当时大典的场面。”有同学就问:“陈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幅油画?”“主席台旁边的那几个人是谁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于是我把董希文作此画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幅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中央美院就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37岁的青年画家董希文……”  相似文献   

7.
郑磊 《学习之友》2014,(10):36-36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原始资料片,只有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二分钟的镜头。如此隆重的开国大典为何没有留下完整的纪录片? 原来,开国大典之前,中央政府不仅考虑到了要拍纪录片,而且为了确保拍摄成功,还专门邀请了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来拍摄。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开国大典的原始资料片,只有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两分钟的镜头。如此重要的开国大典为何会没有留下纪录片?说来令人痛惜。原来,开国大典之前,中央政府为了确保拍摄成功,专门邀请了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来拍摄。苏联摄制人员在现场拍摄了几个小时,直到大典结束。他们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共和国迎来了60岁华诞。追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思绪一下定格在"开国大典"那一天。1948年春,汾阳正处于解放前夕,阎军的统治更加暴虐残酷,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少年轻人满怀热忱  相似文献   

10.
曾经读了这样一篇文章——《“课文背出来了再备课”》,讲述的是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指导学生卢雷进行《开国大典》备课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的欣赏中有一幅《开国大典》,这是董希文先生的传世之作,是一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时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伟大瞬间。从当时的油画水平来看,《开国大典》代表了画家潜心探索民族油画风格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2.
邱衍霖 《小学语文》2009,(12):41-43
一、依循“文脉”,顺序导读法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目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曾经读了这样一篇文章--<"课文背出来了再备课">,讲述的是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指导学生卢雷进行<开国大典>备课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4.
《开国大典》这篇新选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第一次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教学时,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场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福建宁化实验小学陈贵忠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是一篇新选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山东省菏泽市教研室马建华《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的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包括会场布置)和参加人员(1—4自然段),接着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5—14自然段),最后写群众离开会场(15  相似文献   

18.
《开国大典》(人教社义务教育五年制第9册、六年制第11册)这篇课文,通过4个场面的具体描述,展示出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的自豪、欢乐心情。为此,教学本课,可抓住文中所描绘的场面,引导阅读,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加深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走近毛泽东"单元以让学生去感受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自1949年以来,先后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的一共有6次,分别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和去年的60周年大庆。历次的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武器装备从“万国牌”“骡马队”到“国字号”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