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遗传学蛋白质的力量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问世时,科学家们曾预言人类大约有10万个基因。但是2001年春天,在人类基因组精图公布后却发现人类基因只比低等生物线虫多两倍。这么少的基因如何创造如此复杂的生命活动呢?答案在于蛋白质。所以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转向蛋白质组的研究,即研究人类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估计,人类蛋白质的数量有上百万种。发光的猴子2001年,俄勒冈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恒河猴,该猴子携带编码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该小组之所…  相似文献   

2.
1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 ,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中心任务就是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 ,即生命科学的研究重心将从基因组学转移到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这一概念是在 1 994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n等人提出的。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的基因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1] 。它与基因组相对应 ,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基因组是静态的 ,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其一生中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但基因组内各…  相似文献   

3.
1990年国际上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2001年2月,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生命功能。目前,我们更为注重那些可能涉及到特定功能机理的蛋白质群体,即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手段为双向凝胶电泳、Edman降解法测N端序列、质谱技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提出,可从动态整体的角  相似文献   

4.
生命科学研究的新亮点--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虎 《生物学教学》2003,28(11):57-59
由美、英、法、德、日、中 6国科学家协作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现代化科技设备的帮助下 ,经过 7年的努力 ,破译了人类 30多亿个碱基对序列 ,画出了人的基因组草图。但是 ,草图定位的基因只有 3.2万个 ,比原先的推算整整少了 7万 !3万多个基因与人性状多样性的巨大反差 ,使人们对以前的基因理论产生了怀疑 ,人类的生命活动真是由基因控制的吗 ?除基因外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 ?基因表达的中心法则告诉我们 ,基因只是设计生命的蓝图 ,表现生命活动的是蛋白质分子。因此 ,只有在搞清人体 3万多种基因是怎样合成蛋白质全书的基础上 ,研究蛋白…  相似文献   

5.
2001年2月间,两个“解读”人类基因组的科研小组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发现:人类仅仅具有约3万个基因,而不是以前所预料的3.5万个到12万个。原来,人的基因数量竟和玉米植株的基因数量差不多,也可以是说,比一条蛔虫的基因数量还多不了多少。众多科学家原先认为,每个基因都包含可合成一种蛋白质的“处方”。蛋白质原本分为很多种,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消化、分泌、免疫等一切生命活动均有赖于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参与其间。美国特拉华  相似文献   

6.
1 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所有的基因序列及非基因序列。人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有三类,它们分别编码蛋白质、tRNA和rRNA,它们在表现各种生理作用和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最重要的一类基因。  相似文献   

7.
科技快递3则     
蛋白质组计划正式启动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完成的同时,一个世界顶尖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小组宣布全球“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HUPO)”成立。HUPO创始人把该组织视为类似人类基因组织(HUGO)的后基因组学组织。该组织的使命是提请科学界、政治界和金融界对  相似文献   

8.
2001年生物科学技术的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人类的未来越来越紧密地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相联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将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力工具 ,它以生命科学为基础 ,通过对生命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能够揭示生命的本质 ,改造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从而为医学工业、农业、食品、制药、环境等领域提供可生产的资源。2 0 0 1年 2月 1 2日 ,世界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由 31 .6 4 7亿个碱基对组成 ,共有 3万~ 3.5万个基因 ,基因数量远小于原先 1 0万个的估计。科学家还发现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只占整个基因组的 2 %。2…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蛋白质结构模型要首先将蛋白质纯化并结晶,再进行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分析才能得出;结构基因组学应用基因和基因组信息,通过计算机程序建立蛋白质结构模型,其速度快,精确度高。利用建立的蛋白质模型,可以有目的地合成人类需要的药物和推动生物学理论研究。本介绍了建立蛋白质结构的同源模型计算机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人工固氮对全球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而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是蛋白质,某些生命代谢活动的调节者——激素也是蛋白质。氮也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元素,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氮还是构成某些脂类的重要成分。氮是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之一。氮对于生物结构构成和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氮被称作生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RNA在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些发现支持了生命起源于RNA的假设。在人类基因组中,大部分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被称为非编码RNA基因。长非编码RNA(lncRNA)是其中最大的一类,其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虽然一些lncRNA已被证明是调控基因表达和3D基因组结构的重要元件,但是大部分lncRNA还未被研究和注释。本课题组利用大量基因组数据,提出一些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对人类lncRNA进行功能注释。我们与其他同领域课题组的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数据挖掘可帮助加深对lnc RNA功能的理解,并为与疾病相关lncRNA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级计划(本刊上学年第5期有专文介绍)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中国6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身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科学家们认为:肉眼看不见的基因犹如一部生命的“天书”,蕴藏着生命的秘密,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科学家根据人体构造、人的情绪等与基因的密切联系,试图从基因组层面上而不只是单个基因上搞清涉及疾病的所有基因的变化规律。由此孕育出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伟大的生命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3.
一、宏伟的科学工程 科学是在不断提供解题的答实和不断推出更深层次上的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科学的发展,不仅使人类向外探索星系和星系以外的空间和生命,同时也使人类向内了解人类自身的真谛。“人类基因组计划”正是这种科学探索精神的又一次体现。这是一项可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和生产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相比拟的宏伟工程。 所谓人类基因组,是指包含人的遗传信息的整套染色体。人体的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上面有10万个基因,它们大约由 30亿(3 × 10~9)个核苷酸对所组成。基因的化学本质是 DN A,它贮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一段DN A分子,或者说一个基因,通常由几千~几万个核苷酸排列组合而成,它可以决定产生一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参加细胞结构的形成或参与生命活动中代谢的催化,并最终确定个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这是由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发起的,是蛋白质组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水平最高的年度国际性会议。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主席Samir Hanash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国际蛋白质组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在内的30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主要项目——“人类肝脏蛋白质计划”的牵头人贺福初担任本届大会主席。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蛋白质组——生命真谛的诠释”。那么,蛋白质组为何有如此魅力吸引了全球科学家的“眼球”呢?  相似文献   

15.
DNA是合成蛋白质的“图纸”,而所有DNA的总和则被称作“基因组”。但实际上参与生物蛋白质合成的DNA只有很少一部分。比如人类只有2%的DNA参与合成蛋白质,其余的98%一直被看做是“摆设”。但最近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很可能颠覆上述理论常识。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中的几乎所有基因最终是通过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相互作用来实现其功能的,因此对蛋白质的分析历来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随着多种生物的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蛋白质研究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们开展了大规模的蛋白质分析,蛋白质组学随之产生。一般认为,蛋白质组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应该是筛选出参与一个生命过程(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的全部蛋白质种类及其后修饰和相互作用。为此,需要借助一些高通量,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和手段。当然,任何新技术和手段都在发展完善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  相似文献   

17.
糖类是人类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为了生存人类每天必须食入大量的食物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日常食入的各类食物中就包含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那么糖类在我们人体中是怎样消化、吸收和转化的呢?  相似文献   

18.
吕谦 《四川教育》2004,(12):21-21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  相似文献   

19.
所有人类意识活动所能涉及到的领域均存在着生命符号。文学这种生命符号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区别于除文学艺术以外的其它生命符号的寓言性特征。这个寓言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揭示生命符号意蕴的多义性,热衷生命活动的过程性和文学艺术接受的同时性等方面。另外,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是文学的语言文字媒体的非原生态特征和包含要素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文学能够是最大限度地最直接地揭示人类生命符号的全部意蕴,文学比其它艺术具有更鲜明的寓言性特征,是极其鲜明的人类生命的寓言符号。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2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该杂志评出的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  一、美国、英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序列。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与基因测序有关的成就还有果蝇基因组图和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的成功绘制。  二、生命有可能始于RNA(核糖核酸),而非DNA(脱氧核糖核酸)。这条新闻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科学家2000年对RNA的研究支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起源于RNA"的观点。  三、格鲁吉亚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