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温州经济是在温州改革自然形成的制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走的是"经济在先,规范在后"的路径。温州区域的民间信仰使温州人吸取和传承了传统的自然法思想,体现了自然法与国家法的融合精神。这种法律文化直接影响着温州人的行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直接结果是促进了温州模式的形成,其理念及意义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多中心性,通过引进多元的竞争管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一项准公共产品,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协同共治的治理目标、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和民主多样的治理手段来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单一、形式单调、资源分散的问题,从而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主导、行业协会协调、家庭支持、学生参与的多中心善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源于社会治理的社区治理,在广泛吸纳社会民间组织及个人参与其中的同时,并不反对治理过程中有部分资源来自政府。香港社区的业主立案法团治理模式选择了自治为主、行政为辅;而内地社区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选择了行政为主、自治为辅。但社区的发展更多来自其内生动力,内地社区可在借鉴香港法团模式的基础上推广适度自治模式,选择的路径包括放大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鼓励更多居民参与、推行官民共治、加大民间对社区的经济投入、大力培育业委会及其他民间组织等。  相似文献   

5.
温州民间金融与金融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州民间金融是滋生于温州农村、服务于当地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种非正规金融形式,其产生与温型苎譬的地域文化和经济模式有密切联系,其融资机制也独具特色。文章在归纳温州民间金融的形成原因、融李特色的基础上,进而将其扩展到我国金融改革这一主题,分析并揭示了温州民间金融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多层次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法国家乐福采购浙江霸力集团的产品前的检查验收的个案研究发现,温州民间企业国际贸易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外商往往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强制性地灌输包括加强员工权益保护等内容在内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标准.这种非对称性的管理嵌入,尽管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对温州土生土长的民间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它加速了温州民间企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对其提高自身持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温州民间金融是随着民营经济发展而逐步成长真情为的,为温州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温州民间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如:温州民间金融缺少合法地位、民间金融风险大、民间金融社会信用难题以及利率政策尚未市场化问题。但发展温州民间金融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农民借贷难的客观要求,是加入WTO后与世界金融接轨的客观需要,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本文阐述了实现温州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措施,如:立法正名,由“地下”转为“地上”;建立民间金融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民间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引导温州民间金融投资、服务“三农”,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温州服务。  相似文献   

8.
以鬼魂信仰、神灵崇拜为代表的温州民间信仰是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重点批判的对象。通过分析西方传教士关于温州的英文著述,探讨温州民间信仰及其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西方传教士注重言说基督教的尽善尽美,却言辞激烈地贬低儒道释和民间信仰;更在言说评判温州的种种民间信仰中宣扬基督教,提升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用多中心治理模式,对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元主体的利益整合、丰富培训资源、满足个性化的培训需求等,具有多方面价值。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选择多样化的治理工具,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明代温州人姜准撰写的《岐海琐谈》,记载了大量宋元明时期的温州民间信仰资料,其内容涵盖神灵信仰、鬼怪信仰和巫卜类信仰三类,是研究温州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时过境迁,但《岐海琐谈》中所记载的许多民间信仰依然广泛存在于现代化的温州社会中,传统的民间信仰发挥着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某些社会功能,传统民间信仰的衰萎也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结构及人们心态的变化,明中后期温州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民俗偏离现象。既有人对民俗的偏离,又存在民俗对人的偏离,这两种类型的偏离既相互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利用文人笔记、地方志等温州地方文献资料,从民俗偏离的角度来理解明中后期温州地区社会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的主体是居民。虽然经合理规划,温州撤乡并镇工作取得突破,城乡建设成绩斐然。但当前温州社区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单一、人口密度过高、社会融合度低。这不仅给社区管理与社会稳定带来压力,而且也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因此,从增加居民福利角度,建设幸福社区的政策路径为:(1)社区规划立法;(2)量化建筑指标;(3)严格建设监督。  相似文献   

13.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竹枝词是一种风土诗。它记录了各地民间的风土人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民俗志的角色,是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解读清末民初温州文人官吏所作的竹枝词,可以对这一时期温州婚俗有较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温州鼓词是流传于温州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按其演唱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平词"和"大词"。《南游》是大词中的精品,在温州鼓词艺人群体中有"词娘"之称。细研《南游》文本,可以看出当时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大概面貌,以及以此为生存依托的民众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衡水湖”是河北衡水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其中“衡水湖”民间故事是具有吸引力和丰富潜力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广泛收集和整理有关“衡水湖”民间故事的大量文本,对其进行界定、分类和统计分析,进一步地从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几个层面来探究“衡水湖”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揭示“衡水湖”民间故事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对提升“衡水湖”成为河北省标志性文化产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禀赋、开发利用力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认为在发展思路方面应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主导两个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实施旅游经济超前发展、精品名牌和大旅游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前进,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都依赖于人的推动,依赖于员工团队智慧的发挥和有效的协作。温州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存在家族化倾向,虽然有其理性的一面,但也存在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温州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