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月18日,北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刚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庄国顺却轻松不起来。这一天,下午4点,北京天坛监测点PM2.5浓度21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五级;南三环西路,PM2.5浓度27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五级。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环境保护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夜—2月7日19时至2月8日6时,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监测结果中,271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其中4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92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除夕夜338个城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48微克/立方米和210微克/立方米,同比去年分别上升27.6%和23.5%。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环保局的调查分析表明,2015年PM2.5浓度对北京市的重度雾霾形成有重要贡献,北京市重污染日PM2.5平均浓度为239微克/立方米,虽然只占全年天数的12%,但对年均浓度贡献超过三分之一。PM2.5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尽管2015年北京市的各项空气污染指标下降,但空气质量改善与民众感受之间存在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3年南昌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了南昌市PM2.5、PM10污染情况。结果表明,PM10年均浓度为115.1μg/m3,PM2.5年均浓度为69.3μg/m3,均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SO2及NO2的年均浓度达到或接近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南昌市城市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013年全年达标优良率为60.8%,南昌城市空气质量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3,(3):38-39
新年伊始,全国大部分地区便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下,多地PM2.5浓度“爆表”,北京一些站点瞬时监测值甚至越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的大关,超国家标准近14倍。2013年1月15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中国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达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的不到1%,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太原、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济南和石家庄。  相似文献   

6.
PM2.5颗粒物是我国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列为环境领域优先主题,并且随着《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颁布实施,对PM2.5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监测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PM2.5的监测刚刚起步,仪器计量性能参差不齐,对PM2.5监测仪的技术性能缺乏统一的要求,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仪器,甚至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型号仪器彼此间测量结果差异都很大,加之没有校准方法和装置,直接影响了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禾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7-I0008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李禾)燃煤烟尘排放是我国主要空气污染源。由南开大学、天津市天利人烟气净化工程股份公司等合作研发的"燃煤尘、硫近零排放"工艺与设备项目,日前通过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召开的科技鉴定会专家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说,通过该技术和设备,燃煤电厂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毫克/立方米,达近"零"排放。据鉴定,该成果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目前常规烟气湿法脱硫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含硫物质,以可溶性的硫酸氢盐、亚硫酸氢盐等最终进入大气环境,成为目前空气中PM2.5污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