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是为了服务农场的农业生产,服务于农场职工群众。我场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围绕农场农业结构调整,结合现有种植作物、农艺要求来发展。我们场种植业主要是:粮食作物玉米,特色作物杂豆,万寿菊较多。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双鸭山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植实现机械化操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粮食种植产业的种植和生产经营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提升大豆产量尤为重要。经过事实验证,大豆的机械化种植可有效的提升大豆产量。本文就针对大豆种植实现机械化操作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提出有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粮食的产量便是国民工作基础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村的粮食种植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提高。例如,水稻的种植方式,就从过去整齐划一的插秧式,转变成了错落无致的抛秧式,更有甚者,采用了机械化的播种方式。而后两者是在改变作物个体的不同生长环境的情况下,达到增产增质的效果。不管是哪种种植方式,都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的。而对于大豆种植行距的不同,同样对它的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我国农产品作物中产量高的作物,在对大豆进行种植时要注意合理运用科学手段,积极引进国外增长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由美国研究专家研发得出的,是目前国内外在大豆种植技术上最为典型且代表时代意义的种植技术。我国的大豆产业总量发展较缓慢,归根结底也是由于种植技术不够优秀,结合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特点和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得出在我国使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种植大豆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其在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中占有了极为重要作用,因此,大豆产量提高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针对大豆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大豆种植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大豆原产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秦汉以前称大豆为菽,汉以后渐渐改称大豆。英语的soybean,俄语的соя,法语的soya等都是“菽”的译音。 1953年以前我国大豆的生产和出口一向居世界首位。后来强调种植高产粮食作物,大豆被列为低产作物,种植面积不断被玉米、高粱、水稻等取代,因而总产量降低很多。从1936年至1986年的五十年间,粮食总产量增加2.5亿吨,是1936年的266%,而大豆则减产230万  相似文献   

7.
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国当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大豆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良种选择和处理、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化控化除、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季作物大豆也是大豆的一种,而且可以占据大豆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大豆是农作物的一种,而且大豆的生长环境与产量有直接的关系,土壤、水分都影响大豆的生长,特别是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时候,产量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轮做的方式在农业种植上很普遍,尽管从总产量上看,轮作方式产出的作物总量要比单一种植的产量要小,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取得的经济效益更大。本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在不同的土壤含水情况下,双季大豆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堪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大豆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如今世界各地种植的大豆都是从我国传播出去的。大豆在古代称“菽”,是我国七大粮食作物之一。自古以来人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可以为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东北地区,大豆是首选的作物品种。大豆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与质量是两个值得关注的基本方面。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栽培技术以及气候因素等,其中一些因素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可控的。所以,只能通过优化栽培技术等可控条件促进大豆产量的提升。作物的高产即代表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从农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蔬菜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在我国,蔬菜是除粮食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作物。2016年,中国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的41.3%,总产量占世界的50%,中国的蔬菜单产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3%,占据了世界的半壁江山。在大体量蔬菜种植的背景之下,所暴露的一系列诸如农业病虫害问题,便成了科学家们的着力攻关方向。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46%,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从种植结构弹性系数来看,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大,化肥消费总量对其面积变化的弹性要大于经济作物,但不同化肥品种对不同作物面积变化的弹性有一定差异。未来粮食作物面积会保持稳定,而高耗肥的经济作物面积会继续增长,因此全国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施用水平较低的钾肥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我国种植最为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北方的黑龙江、南方的海南岛以及东西部山东半岛和新疆天山山脉都是种植大豆的重要基地,大豆这种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市场潜力巨大,种植区域广泛,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季与冬季的温度相差明显,在大豆种植方面需要具有结合地方气候其他选择种植方式,针对北方大豆的种植技术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标准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升,特别是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农业耕种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呈现向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明显态势。鉴于垄作耕种有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保墒和灌溉等优势,我国薯芋类作物种植模式以高垄种植为主。因此,整形、起垄和开沟等作业方式,仍是薯芋类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市面上大多的起垄开沟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在安装后缺少连接加固的机构,  相似文献   

15.
在粮食连年增收的同时,粮食产销平衡区却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软肋。本文以粮食产销平衡区重庆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数据和半结构访谈信息,构建种植业变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多维分析模型,研究了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变化呈现粮食作物收缩、菜瓜果作物扩张的竞争态势,区域种植模式从"以粮为主"转变为"粮菜兼顾",实现了转型增效;2重庆市种植业变化特征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农户经营自主权放开为起点、各类因素诱致的环境变化为条件、作物的不同特性为依据发展演化而致的;3划定粮食生产红线、转变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加快菜瓜果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专业化步伐,是重庆市缓解粮食作物与菜瓜果作物竞争态势,保障粮食自给率稳定和菜瓜果产量、品质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基于重庆的经验,研究认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农业政策方向有必要从"一个专注"(专注于粮食生产)向"两个结合"过渡,将合理引导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推广节约劳动的资本化农业相结合、稳定粮食生产与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发挥和多元化发展相结合作为着力点,推动耕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孙丽丽 《今日科苑》2010,(8):216-216
大豆是我国当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本文针对大豆的播种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高产和稳产的方案,对提高我国的大豆栽培技术及大豆产量、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孙丽丽 《金秋科苑》2010,(8):216-216
大豆是我国当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本文针对大豆的播种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高产和稳产的方案,对提高我国的大豆栽培技术及大豆产量、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仅次于水稻、小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工业的飞速发展,玉米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受欢迎的内容。本文从玉米产量同施肥量的关系入手,根据玉米各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种植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然要求。水稻机插栽培技术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机插技术推广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现状,提出了在浙江省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桂新  魏朝富  杨朝现  邓华 《资源科学》2015,37(9):1834-1847
在粮食连年增收的同时,粮食产销平衡区却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软肋。本文以粮食产销平衡区重庆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数据和半结构访谈信息,构建种植业变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多维分析模型,研究了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变化呈现粮食作物收缩、菜瓜果作物扩张的竞争态势,区域种植模式从“以粮为主”转变为“粮菜兼顾”,实现了转型增效;②重庆市种植业变化特征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农户经营自主权放开为起点、各类因素诱致的环境变化为条件、作物的不同特性为依据发展演化而致的;③划定粮食生产红线、转变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加快菜瓜果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专业化步伐,是重庆市缓解粮食作物与菜瓜果作物竞争态势,保障粮食自给率稳定和菜瓜果产量、品质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基于重庆的经验,研究认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农业政策方向有必要从“一个专注”(专注于粮食生产)向“两个结合”过渡,将合理引导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推广节约劳动的资本化农业相结合、稳定粮食生产与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发挥和多元化发展相结合作为着力点,推动耕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