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楠 《青年记者》2013,(2):18-19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经历多个朝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佛教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媒体应利用自身功能,促使佛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技术革新给佛教传播带来的影响1.现代传播技术使佛教获得更好的发展。禅宗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佛教思想亲近世俗的先天属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随  相似文献   

2.
开放寺院藏书弘扬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肯定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论述寺院藏书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和作用。主张当今寺院藏经应向社会开放,弘扬佛教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服务。  相似文献   

3.
郭珂 《兰台世界》2008,(12):62-63
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交流,而基督教早期在中国传播却因各种原因频频受阻,并在近代史上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抵制.  相似文献   

4.
海蒳是宋代以后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土的植物,用于染色,尤其是女性染发、染指甲、在身上画花纹等,也可入药,其运用可追溯到古埃及。海蒳在印度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印度、波斯、阿拉伯医药或植物学文献和维吾尔医书中均有记载,说明其在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我国西北地区是比较流行的。作为文化的中转站,阿拉伯地区为这一植物的东传提供了契机,而且在中土被赋予回回风情。近年来,随着中印经济文化贸易的日益频繁,印度海蒳日渐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并与中国本土植物结合,发展成新的染色配方,成为现今中印物质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中国、印度、阿拉伯三地某些生活习俗的传递与吸纳,体现了三地文化之间的差异、互动与选择。  相似文献   

5.
杨艳 《兰台世界》2014,(6):81-82
法显的西游行为不仅促使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与深入发展,也为印度历史文化的重建提供了宝贵史料,中印文化沟通交流离不开法显的卓越贡献。本文介绍了法显生平,结合其西行的背景、法显的西行实践分析了其对中印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显的西游行为不仅促使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与深入发展,也为印度历史文化的重建提供了宝贵史料,中印文化沟通交流离不开法显的卓越贡献。本文介绍了法显生平,结合其西行的背景、法显的西行实践分析了其对中印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与交流,而基督教早期在中国传播却因各种原因频频受阻,并在近代史上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抵制.  相似文献   

8.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四世纪经中国传入韩国。从那时起,为探求义理,弘扬佛法,一批又一批韩国僧人来到中国。据专家统计,从隋末到唐末三百余年间,仅见于中国或朝鲜史籍的新罗来华僧人即达117人之多,至于无名可稽者更是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这些韩国僧人一方面将中国佛教的义理思想和主要宗派传到海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佛教体系,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在华学习的时机广泛与中国僧俗各界往来,彼此说禅论义,从而为中韩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时期来华的韩国僧人义天就是这样一位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义天,…  相似文献   

9.
王德朋 《兰台世界》2005,(13):66-67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四世纪经中国传入韩国.从那时起,为探求义理,弘扬佛法,一批又一批韩国僧人来到中国.据专家统计,从隋末到唐末三百余年间,仅见于中国或朝鲜史籍的新罗来华僧人即达117人之多,至于无名可稽者更是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这些韩国僧人一方面将中国佛教的义理思想和主要宗派传到海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佛教体系,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在华学习的时机广泛与中国僧俗各界往来,彼此说禅论义,从而为中韩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时期来华的韩国僧人义天就是这样一位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  相似文献   

10.
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蔡愔由天竺取佛经回,汉明帝令建洛阳白马寺以供佛,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佛教东传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量都不过份的。在此以前一直独立发展的中国文化由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中国向来具有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有巨大的包容性与融合力,发端于印度的佛教进入中国后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形成了完全本土化的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已深深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在知识阶层还是在广大民间,佛教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中国本土本来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的,后世所谓“三教九流”之“三教”佛、儒、道,儒为学派,并非宗教,道教源  相似文献   

11.
<正>陈寅恪生于中西思想碰撞的年代,自称"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在治史中主张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证。对于思想史,认为"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其治学和思想对于档案领域都可借鉴。一、文化本位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陈寅恪主张"文化本位论",即中国文化本位为体,吸取西方文明与文化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2.
唐宋“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之风蔚为大观,且几乎波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艺术史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对中国诗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亚于其宗教价值,探究禅与唐宋诗学之间的因缘也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近些年来,论及这方面的专著和文章为数不少,然而,张晶先生的新作《禅与唐宋诗学》,却为  相似文献   

13.
以装帧精美、内容浩繁、立论新颖、文笔生动为其特色的“禅的世界丛书”(第一批书目是《禅与文化》、《禅与艺术》和《禅与西方世界》),于1988年出版后,立即得到国内出版界、书评界、新闻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文艺报》、《文汇读书周报》、《书林》、《博览群书》、《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禅宗茶道悟的是“中国禅”,突出直觉智慧,落脚到肯定生命(道)和肯定人生(儒),释、道、儒统一于茶道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日本茶道流派虽多。本质上仍属禅宗茶道,但悟的是“日本禅”.其思想特征是追求空寂、轻生喜天、以死为关和“物之哀”等。仅就“禅”而言.中国禅传入日本已经形成了日本禅.日本禅比中国禅更地道.就“禅宗茶道”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已久,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佛教文化又将怎样传播?对此延参法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其不仅是微博红人,而且利用微博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其微博的内容类型化明显、特点鲜明,通过频繁的信息发布、鲜明的个人媒介形象的塑造、佛理世俗转化,使其微博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在新媒体时代下弘扬佛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董鸿安 《兰台世界》2016,(12):143-146
在汉传佛教文化体系中,天目山是继普陀山等四大名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天目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老郎菩萨、韦陀菩萨和黄檗祖师信仰,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演变过程中,佛教文化与地方传统习俗走向融合,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教育及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影响天目山地区民俗活动的佛教文化全面、系统梳理,不仅有利于挖掘、整合其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好佛教名山,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舞狮运动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运动,舞狮运动是在狮子被引进到中国的中原地区与佛教文化结合后逐渐形成的运动形式。狮子被引进中国中原地区以后与佛教文化结合,成为了吉祥的象征,具有与龙、凤、麒麟相等的神兽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赵朴初 《出版参考》2005,(12):20-20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  相似文献   

19.
王菊松 《新闻世界》2013,(9):146-147
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体系庞大、内容纷繁复杂,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对佛教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网络中微博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又是一种新型的传播途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佛教文化的传播模式,甚至传播内容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冯小刚的存在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无疑是独特的和极具研究价值的。在众多的阐述视域中,佛教不啻为对其人其作进行深度解读的重要维度,但也是迄今为止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维度。2000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中带有鲜明"佛教意味"的视听艺术创作渐成自觉,至当下已经显现出了不可忽视的风格魅力。而其中,佛教元素的传播和佛教情怀的表达不仅可以成为探讨佛教文化对冯小刚导演艺术影响的重要层面,而且能够由此窥及到当代中国电影文化中多元思想的存在与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