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眭庆华 《大观周刊》2012,(17):273-274
课堂是进行学科教学的主阵地。生物学科在初中因不是毕业考试科目(仅在初二学完后参加结业考试),成为学生心中的副科。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生物课堂上的表现与在语、数、外等学科课堂上的表现就大相径庭。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表现很随意——“想听就听,想说就说”,这就给生物教师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一旦课堂控制不好,就会使整个课堂处于无序状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管理控制生物课堂,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生物教师讨论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锦彦 《大观周刊》2012,(34):317-317
我们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还有好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课堂必须真实,学生应成为课堂主人。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艺术,还应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独特风格。那么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呢?现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周慧 《大观周刊》2013,(5):142-142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引领下,对教学过程的操作与调控。课堂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一是课堂教学将一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并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与学生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4.
蔡书娜 《大观周刊》2012,(50):339-339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使学生在课堂情境的感染下,加强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美术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靳敬周 《大观周刊》2013,(6):168-168
新课标明确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娃声”一片,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个人以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显得很重要。怎样才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茹 《大观周刊》2012,(13):153-153
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课堂的管理相对于教学来说,更不易、更复杂。而教学没有固定有效的方式,能否管理好学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成绩。尤其是很多新教师感觉无所适从。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很重视对学生的管理注意管理方法,但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改变,更新管理方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是应当今学生的特点。现在的学生虽见多识广,但个性强,不易统一管理,尤其是一些双差生,课堂上难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抓好课堂管理呢?下面我谈一下自身体验对课堂管理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胥敬 《大观周刊》2013,(4):183-183
新近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增加学生活动,因而,一些教师赶紧调整,增加了大量的活动,可看似热闹的初中数学课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却很空洞。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抓住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就把握住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宗义 《大观周刊》2012,(14):223-223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不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是把知识  相似文献   

9.
革力加布 《大观周刊》2011,(22):251-251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课堂数学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数学教学的策略、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喜欢数学,乐学数学,要使我们每个老师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大观周刊》2012,(32):253-253
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上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课教学过程是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承.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结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部分。它是一堂课的引子和前奏。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不易受伤,在愉快中学知识,在愉快中锻炼身体。让学生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热爱身体,并要教会学生一、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使学生提高对准备活动的重视。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准备活动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于丽 《大观周刊》2012,(3):189-189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也是教师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最重要的阵地。所以,锤炼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精品,体现以生为本,是我们致力于卓越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2.
赵希坤 《大观周刊》2013,(8):273-273
小学教育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阶段,开设美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少儿善于模仿、态度自然、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美术的有利条件。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  相似文献   

13.
解娟 《大观周刊》2012,(8):177-177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通过优化阅读课堂并给学生以方法的引导,获得更好的阅读课堂效果,使学生有更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4.
种光远 《大观周刊》2013,(7):119-119,69
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行为两方面进行问题列举和阐述,客观分析了产生课堂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旨在防止、减少课堂问题,管理我们的课堂,以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16.
关丽艳 《大观周刊》2011,(14):117-117
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生命化教育,“动态生成”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活动的关注,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升华,对个性的解放与张扬。生成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课堂上却出现了教师无视教学目标而放任自流以及固守预定教案而按部就班的两极倾向,教师曲解了“动态生成课堂”的含义,使课堂教学走入误区。本文基于这一现实,针对课堂教学忽略动态生成资源的做法,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观点,并警示广大教师不要走进动态生成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的图书馆中,正在进行着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转变。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我们从总体上对知识管理各个层次的技术组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总结了国外目前有代表性的五种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希望通过这五种技术框架的分析,看清知识管理的技术组织结构,使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8.
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TP)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系统中,色彩管理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色彩管理,没有经过色彩校正.就开始进行扫描、处理、分色、打样,印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素芬 《大观周刊》2011,(10):263-26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师生交流、动态生成特征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反馈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多起来了,学生正确的回答。独到的见解。这是教师很喜欢的。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的错误信息,如何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是我这一学期所研究的一个课题。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0.
崔思勤 《大观周刊》2012,(30):284-284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我们搞好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受到的教育大都在课堂形成,学校教育创新的结果,最终一定要实践在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学校教育创新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模式属于一种传统的静态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这种教与学的行为习惯的扭曲,导致了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学法僵化、课堂教学枯燥、效率低下的不良效果;同时也使师生从开始时对课堂的满怀希望与憧憬,演变为对课堂的失望与厌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