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幸在网上看到一位来自山东的语文老师的一堂课。当时课堂设在一家剧场的舞台,台下是参加会议或观摩的老师,台上是上课的老师和学生。为保证音响效果,这位老师手持一只话筒。与其他几位讲课教师不同的是:她从不去翻看课本、备课笔记,在讲台前、课桌间自由走动,时而配乐朗读,时而即兴板书,时而激发学生想象,时而启发思考,从容地与学生...  相似文献   

2.
1988年,袁浩与全校教师谈个人备课。在说到备课笔记时,袁浩说:什么是备课笔记?备课笔记是教师为了上好课,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设计的文字记录。好的备课笔记中无处不浸透了教师的心血,闪耀着智慧的光  相似文献   

3.
备课笔记该怎样写?近些年来教育界人士对此一直争论不休。笔者以为,写备课笔记还是应该先规范,再讲个性。我初登讲台时,不知道怎样写备课笔记,更不知道怎样上课。每次备课,即便看了几遍《教师用书》,感觉还是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4.
长宁区教育学院生物教研员严重威老师在本区教育界及全市生物教学同仁中都享有盛誉。他珍藏的几十本图文并茂的备课笔记,堪称“教师一绝”。放在我面前的几本备课笔记,外表极其普通,只是用一大叠白底上印浅绿条的教学备课纸装订而成。然而打开一看,我惊叹不  相似文献   

5.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说是教师备课的精华,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注重板书。课前如已精心设计了板书计划,由于熟记了教学程序,课堂教学进行得一般都比较顺当,不会象背书一样背备课笔记,也不会离题远扯,更不会在黑板上乱写乱擦。完整清晰的板书,既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又便于学生掌握听课要点,记好课堂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学日志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 长久以来,广大教师都要求学生每日复习,但对怎样复习却缺乏具体的指导. 笔者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对于复习,部分学生仅仅浏览一遍课本或笔记;部分学生只是在不会做作业时才匆匆翻看课本或笔记;部分学生根本不复习. 可见学生并没有适当的复习方法,没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可见,"回家一定好好复习这段内容"这样的学法教育对学生而言过于抽象. 故对数学复习方法的教学必须十分具体,有时还必须具有"操作"性质[1].  相似文献   

7.
不管新教师老教师,都承认备课的重要性。有些教师在备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备课不得法的也大有人在。目前在写备课笔记的问题上,不少教师感到很为难。写少了,怕学校领导说他马虎;多写点呢,往往写得很烦琐,实用价值不大,徒然耗费时间。我希  相似文献   

8.
基于Office软件和学科备课的高中英语语料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纸质备课笔记已经被电子备课笔记所替代,电子文本在编辑、更新及输出等方面与传统纸质备课笔记相比较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在电子备课得到广泛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往往各自为战,备课所生成的资料不能共享,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高质量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在深化教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备好课更显得异常重要。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教师唯有在备课上下大力气。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上课必先备课。授课效果不好的根源就在“临阵磨枪”,备课不充分,上课时“信口开河”。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长此以往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没有高度的认识。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尽管他们也讲备课,也在备课,但质量不高,谈不上认真,更谈不上精心,有的在备课笔记上草草写几行算作备课,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度量教学结果的尺度。客观地说,教学质量实质上就是教学结果与数学目的相观照作出的评价。由此可见,教学目的的设计一定要讲究科学性。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只要用心翻看某些备课笔记.就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关于教学目的的确定和描述存在着种种缺陷。一种情况是:机械地照搬照抄教参上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我经常接任高三班。第一堂课前总是习惯地翻看学生的历史书,发现许多同学书上除了有几条横线外.几乎很少有别的笔记。询问后得知,这些同学往往对历史学科兴趣不浓,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上课经常开小差.也不知道如何做历史笔记。于是第一堂课我总是先让学生学会做历史笔记。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备课必须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小学语文备课须备好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的小结、作业的设计、板书等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的反思与感悟在课后补充到备课笔记当中。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乡教研员,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查阅教师备课笔记,了解教学情况,进行教学督导。在这当中,我发现一些同志备课时抄参考书(诸如《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教案选编》、《优秀教案集》等,姑且都称之为参考书),授课时念参考书,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由教师抄参考书、念参考书,到学生听参考书、记参考书。这确实发人深思。笔者认为,看教学参考书是有好处的,对教学有一定帮助。例如,在教学中有些需要的资料,它现成地给你提供出  相似文献   

14.
吴汝萍  宦方霞 《师道》2007,(3):44-45
教学考评,备课方面重点是看教师的二次备课及教后的回眸与反思。某天在办公室看到一位老师在补写备课笔记中的回眸与反思页,  相似文献   

15.
时下,如果翻开许多一线教师的备课笔记,往往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教师备课手册》《教师参考用书》之类的剪辑本。许多教师认为写教案毫无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X来我校近三年。刚来时,他很有一股子热情,工作认真,进步明显,教学也受学生欢迎,但渐渐地,他的热情消退了,工作也变得马虎,学生意见较大。一次,校长未打招呼,听了他一堂课,这节课上得确是枯燥平淡,课后翻看他的备课笔记,发觉只有几条纲。之后,再向学生了解情况,学生都说X老师的教学就是如此。校长又找该老师谈心,了解到他并非嫌教师工作不好,更非消极怠工,只是觉得教学工作就那么点奥秘,教了几年,  相似文献   

17.
面对教了多年的教材,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很简单:照搬以前的备课笔记或借助教参。其实,备课是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一门科学,尤其是集体备课,它有许多值得教师去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口述笔记,即教师口述,学生做笔记。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笔记来说,我觉得抄记不如口述,口述笔记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1.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采用教师口述,学生记录这种形式时,听懂教师所述内容是做好笔记的前提,所以学生的听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记叙了这样一件值得我们玩味的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原来听课者打算在听课过程中做些笔记,以便课后提意见,但他们都忘记了做笔记,他们和学生一样,屏息坐着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说:“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这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课前的准备,则仅花了约十五分钟”.这是很中肯綮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揭示了教师备好课的奥秘:处理好终生的一辈子备课和十五分钟的一阵子备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蔡华 《河北教育》2008,(1):41-41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并强调备课要做到“五背”: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学法。如果再按过去那样: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构思,搞教师手册上的所谓成品,就再也应对不了灵活多变的课堂。别忘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泼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换一种思路、一种方法,用新的理念来设计规划每一节课,写出更加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备课笔记。下面,简单谈谈我对备课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