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故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但孩子怕打针,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不要打针,我要吃药."他爸爸说:"那你等会儿与医生商量商量,看可不可以不打针,我们听医生的."  相似文献   

2.
杨莉 《家教世界》2014,(6X):27-33
<正>一、主题产生背景看病、吃药、打针一直是孩子们害怕的事情,有些孩子碰到医生帮他检查身体也是很抗拒的,大部分孩子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存在着害怕的心理。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安排,让幼儿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初步了解医生本领大,鼓励他们不害怕看病、吃药、打针。二、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幼儿经验:1.去医院看病,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件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他们对医生和看病已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害怕打针和吃药,对医生有抗拒感。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孩子生了病,必须吃药、打针。但孩子不肯吃药、打针怎么办?——家长××家长:家长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吃药、打针。尽管孩子强烈反抗吃药、打针,你必须态度坚决,不要因心疼而迁就。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吃药、打针的道理。你可以告诉他,人总会生病的,生病并不可怕,只要听医生的话,坚持吃药、打针,就会  相似文献   

4.
孩子感冒、咳嗽、发高烧,又怕打针、吃药。喂药成为很多妈妈与孩子的一场“持久战”。有时候,辛辛苦苦煎好的药,吐掉和漾翻的比吃进去的还多;而给孩子打针则称得上是一场“肉搏战”了,孩子又蹬又嚎,几个大人按头摁脚,在医院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以下四个办法,是妈妈们从自身的育儿经验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你在应用时,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综合运用。如平时给孩子讲“小猫生病”的故事,吃药、打针前用“先声表扬”法,吃药过程中,如果孩子磨蹭,用“选择”法等。打针的时候,如果孩子哭,建议对他说“就好了,妈妈揉揉”,而不宜制止他哭。平时,不要拿打针、吃药、送医院吓唬他。否则,会自讨苦吃。育儿是一项甜蜜而又充满挑战的工程。如果你有什么高招,也请和妈妈们分享,好吗?当然啦,如果你有什么育儿烦恼,也请来信求助,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5.
小孩子怕打针、怕吃药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要减轻孩子对打针、吃药的恐惧,父母平时就该下些功夫:1.平时要避免以“不乖就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话作为恐吓。如果孩子平时就误解治疗的意义,把它视为一种惩罚,生病时就更不会  相似文献   

6.
孩子一生病,大人就心焦。打针输液太受罪,病不严重时,家长会选择按照医嘱在家给孩子吃药。但年轻的父母常常为孩子不肯吃药而苦恼,孩子吃药时经常哭闹,就算给灌进去,还是会吐出来,有时候连奶和饭也会跟着一块吐出来。难怪不少家长宁愿让医生给孩子打针也不愿意给孩子喂药。以下是有经验的妈妈常用的几种喂药万法,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怎么说吧。  相似文献   

7.
詹蓉 《家教指南》2007,(7):42-42
打针疼,吃药苦,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又免不了要生病,打针吃药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孩子不肯打针吃药,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9.
我妈妈是医生,我患轻度感冒从不吃药,重感冒也只吃VC银翘片。我妈说,经常吃药输液,会让自身的免疫力下降。但是有些病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给他打针,就发脾气,有些素质更差的甚至一副要动手打人的样子,说医生不负责任。医德差!  相似文献   

10.
在医院的儿科,面对着穿白大褂的医生,有的孩子号啕大哭,有的孩子东躲西藏,还有的孩子磨磨蹭蹭,不想让医生给看病。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孩子害怕见医生。孩子生病了就要去看医生,偏偏他又不配合,让家长十分着急。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先要弄清孩子为什么害怕见医生。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孩子害怕见陌生人。3岁以下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失去了安全感,会焦虑不安或哭闹不止。而医生显然是陌生人,因而孩子会害怕。二是孩子怕打针。首先,医生打针时,孩子会觉得很疼,这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所以,那些已经打过针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打针记     
<正>生病看医生,然后打针吃药,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有体验,有体会,写出来就是作文。作文原来如此简单。有一天,我发烧了,奶奶急忙带我去医院看医生。我一进去,就有一位医生叔叔给我量了体温,说是感冒了,打一针就好。然后他亲切地说:"小朋友,不要怕,我们这里的阿姨打针一点也不疼。"我最怕的就是打针了。虽然叔叔这样安慰我,可我还是很紧张,拉着奶奶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  相似文献   

13.
渴望生病     
我躺在床上仰头数天花板上挂着的一串风铃,第一次发现共有十五只。同学们去春游了,可是我感冒了。 小时候扁桃腺老发炎。妈妈是医生,我也和打针、吃药结下不解之缘。别的孩子最怕上医院,而我呢,没事老往医院跑。在我看来医院是个好玩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患病后,大多需要吃药打针方能痊愈。给孩子用药是件很重要的事,在这里给家长提几个给孩子用药需注意的问题。1、亚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地绘孩子用药。儿童用药的特点为:各年龄组的孩子用药剂量是不一样的,且适用药的种类亦各异。医生将根据孩子的病情、体重和药物的特性来确定用药的种类、次数和药量。  相似文献   

15.
王小衡 《母婴世界》2011,(11):38-4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快满2周岁的锋锋“感冒”了,打针吃药一周后就全好了。又过了两周.锋锋妈在给孩子洗澡时发现他双下肢皮肤长出几块青紫斑.手背见到一些淡红色疹子.最近孩子没有摔跤.  相似文献   

16.
我们楼上有一位小女孩叫佳佳。她从小就体弱多病,每次打针、吃药总是又哭又闹。为了让孩子乖乖地服药,往往很苦的药妈妈也说“不苦”。为了使孩子乖乖地打针,爸爸和护士阿姨总是说“打针不疼”。日常生活中,这种信口开河的语言,随时可以听到,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话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有多么严重的后果。“药”本来是很苦的,却偏偏说“不苦”,但通过  相似文献   

17.
良药苦口     
事件:孩子躺在病床上,妈妈要他吃药,他假装睡着了,不理睬妈妈。 分析:有些孩子害怕吃药,常常以各种方式包括哭闹来抵制吃药。对拒绝吃药的孩子,父母通常采用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时灌得孩子满脖子都是药,一点儿也没灌进嘴里;有时好不容易灌进了口腔,孩子就是不肯往下咽。为了吃药,孩子闹得脸红脖子粗,父母也急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18.
乐医     
佛子山脚下来了个名叫王大顺的郎中。他给人治病一不打针、二不吃药,而是摆弄他的那些乐器。一次,他仅用一把琴和一支唢呐,就把奄奄一息的吴小贵救了过来,这更使他名声在外。  相似文献   

19.
Baby搞笑版     
玩打针豆豆有段时间老是生病,经常去医院看医生,所以小小年纪的他便已经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为了和大家分享他的就医经历,豆豆总是喜欢缠着大人陪他玩“看医生”的游戏。昨天吃好晚饭,他就开始给爷爷“看病”。家里刚好有一套看病用的玩具,这会大大地派上了用场。瞧,豆豆煞是认真地用听筒给爷爷这边听听,那边听听,诊断完毕后,小医生开始发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安排小班三月份 1.向雷锋叔叔学习——认识雷锋的像,知道雷锋叔叔是解放军。介绍他助人为乐的事迹,教育幼儿学习雷锋叔叔。 2.认识兔子。 3.参观医务室——知道医务室是医生工作的地方。医生给小朋友检查身体,看病,打针,开药方。小朋友要听医生的话,生了病不怕打针吃药。认识体温计、压舌板、听诊器等。 4.讲《小金鱼拔牙齿》的故事,教幼儿讲究卫生,饭后要漱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