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高速公路热”席卷全球,光纤光缆快速延伸。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实现,需要第5类电缆,由它将光缆终端与公用电话网、公众广播电视网、公用数据库、计算机局域网,以及家庭计算机相连接。因而专家们形象地将第5类电缆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100米”。 第5类电缆的全名为“数  相似文献   

2.
记者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他们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关心民众疾苦,虽时常遭遇各种势力的打击,但是仍然坚持着,不放弃对社会生活的正面引导,从而受到人们的信任和依赖,所以,记者曾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尊贵称号。但近年来,在记者队伍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角色——“新闻民工”,许多记者都在呐喊“我是弱者,因为我是记者”。也许很多人会纳闷:社会转型,文化的变迁并未改变记者所掌握的“话语权”,在日常生活中,记者的报道可以形成“舆论”,而老百姓表达观点永远只可为街头巷议,毫无疑问记者是强势群体,怎么转眼间就变成“弱者”了呢?  相似文献   

3.
本刊1994年第2期发表朱光烈先生《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以下简称《泡沫》)一文,认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现存大众传播和现存专业新闻工作者将化为乌有(“泡沫”),之后,一些学者写文章、私下议论和会上发言表示不赞成朱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信息高速公路”与出版业王德庆当今,人们谈话的最热门话题,恐怕是“信息高速公路”了。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集计算机工程、声像工程及通讯工程于一体的新兴工程。它融合了现有的计算机联网服务、电台和有线电视的功能,成为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娱...  相似文献   

5.
“信息高速公路”已是国内外科技界谈论的热门话题。什么叫做“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首先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去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旨在建立起一个贯通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工矿企业、医院、商店、娱乐场所以至各家各户的全国信息网,目标是将现在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提高1000倍,将  相似文献   

6.
何为“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所描述的现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最新的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装备的,地区、国家或国际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和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要达到“四化”:1、传输高通量...  相似文献   

7.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或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它的内涵包括:(1)它是一个通讯网络:有“路”,即信息网;有“站”,即计算机、音像……;能传播,如光纤技术等。(2)终端与千家万户相连。(3)信息瞬间都在传播交流。(4)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为加快特区经济建设,厦门市提出了建“信息港”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信息高速公路与家庭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高速公路与家庭信息化,好比高速公路与汽车和所载货物一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在通信、计算机产业和电视广播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那么,信息高速公路和家庭信息化到底将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到底会把我们带向何方?一.信息高速公路与国家 信息基础结构 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政府于1993年9月提出“国家  相似文献   

9.
张平 《图书馆学刊》1995,17(3):29-31
加快建筑21世纪图书馆信息“通道”迎接“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常接轨张平(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兴建“信息高速公路”或称“国家信息基础”这一世纪工程计划,是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少报纸都在谈论这个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无怪乎人们认为,它对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用“衡”、“看”、“想”的办法筛选材料,即:衡量一下报道对象是属于哪一条战线、哪一个方面的人物、事物?看看他(它)所归属的那一条战线、那一个方面当前正在解决的问题、矛盾是什么?想想在自己已掌握的素材中有些什么与解决那个问题、矛盾密切相关?这同记者素养的重要方面——“情况积累”有相通之处。 “情况积累”或曰“积累情况”是指记者知道各行业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白自己所分工报道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天,突然在国内外新闻界出现“敦煌面临‘灭顶之灾’”的“轩然大波”,它向着敦煌的所在地——甘肃,铺天盖地地压过来。 作为新华社甘肃分社的记者,脑子里出现无数个问号:“灭顶之灾”?敦煌?我们成天就在敦煌的身旁,敦煌从未跃出过我们的视野,它将被毁灭?海内外几十家新闻媒体,异口同声、口诛笔伐,我们近在咫尺,怎么就不晓得?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代言人,是思想的传导者,其主要职责是“采”、“记”、“写”,三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合格记者。但是在一些报纸中,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这就是很多记者疏于采访和写作,而擅长发布“挂名新闻”。所谓“挂名新闻”,说白了就是投机取巧“抄”新闻——抄录通讯员的来稿,抄袭其它报刊的内容,抄摘网络上的信息等。记者“挂名新闻”之风,不引起重视势必会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甚至变成一种“新闻公害”。  相似文献   

13.
我是云南丽江县的一名通讯员。我们丽江虽地处滇西高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新闻队伍却比较整齐。上有省报、省电台、省电视台和几个省级专业报刊的七个记者站,中间有丽江地区电视台,县里有《丽江报》、县广播站。这些专业新闻记者信息灵通,神通广大,装备优良,张开大网随时捕捉着各种新闻。在这样严密的“新闻之网”面前业余通讯员就无所作为,无米下锅了吗? 不! 通讯员恰恰有“鱼”可捉,大有作为。这个“鱼”就是专业记者笔下的“漏网之鱼”。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不论新闻机构怎样健全发达,记者队伍多么强大,它也不可能网住所有的“新闻之鱼”。因为,他们只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了”吗?纸质媒体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了”吗?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障碍在哪里?我们应当采取何种对策?当电视机从昂贵的价格一路下滑,由“大件”商品成为亿万家庭都能买得起的日常电器用品时,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渠道,也由报纸和电台的文字、声音为主,变成了以画面配声音为主。当林林总总的网站以鲜亮的图片加彩色的文字如万花筒一样出现在上亿网民(这些网民又以青少年为主)的眼前时,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不仅又多了一个渠道,而且速度大大加快,网络的“第四媒体”的地位和称号便由此而生。电视以画面为主,电脑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是不应该忌讳会议的,对会议报道作限制更没有必要。我从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会议是记者获取新闻的一个渠道。会议里头有“黄金”。 首先,会议为记者提供了信息和素材。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会议及其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会让记者了解上面的意图和下面的情况。 其次,会议为记者集中了众多的采访对象,是记者采访的好机会。众多的采访对象一下子全来到你身旁,基层的东西、实际的情况,不是垂手可得吗?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在“泡会”还是“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本刊记者同外国留学生的交谈中,留学生们发出了这些由衷的赞叹。“你们喜欢看中国书吗?”记者问。“当然!中国的古典小说,象《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金瓶梅》等,在我们国家是脍炙人口的。”日本留学生小森巳智子扑闪着一双漂亮的眼睛,操着  相似文献   

17.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给“主题稿”一个简洁明晰的定义。什么是“主题稿”?笔者认为,那就是根据对一些(或一个)新闻事实的叙述、分析、判断而表达的对某一主题的思考、评价、立场、观点、主张等。它既是撰文记者的思想,也通常是发表这篇稿子的报纸的思想。它与一般信息稿(如消息)的区别在于:信息稿让事实说话,记者“躲”在后面;而“主题稿”是记者“站出来”说话。因此,它也可以看作是报纸自己的声音,具有无可争议的独有性。一、问题的提出:“主题稿”过时了?近年,笔者不断地听到一种论调:不应再搞“主题稿”了,“主题稿”时…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在记者节期间,为2003年中国记者打造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风云榜,这项活动在全国媒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整个社会的关注度也极高。中央电视台打造的这个风云榜,是在中国已有了“范长江奖”和“中国新闻奖”的前提下,又推出的一项记者职业的特别荣誉。这项特别荣誉意味着什么?风云人物的标准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产生风云人物?这种活动今后每年都开展吗?带着以上等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和张国飞。  相似文献   

19.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污染和信息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场促进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信息革命性的社会变革”。人们在享受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其副产品——信息污染的严重困扰。本文分析信息污染的种种表现形式及其危害,从四个方面提出应增强人们的信息免疫力,以抵制信息污染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每当公共或正式场合,我和我的同行们掏出“记者”名片交换的时候,我郑重或自得的神色背后都藏着虚弱或羞赧。我常常反问,我,还有我的这帮同事,是真正的,完全的记者吗?我们的工作方式是真正意义的记者吗? 冷静思忖,我觉得,我们的“记者”,充其量不过是1/3。抛开“自由职业”的概念不说。我们遇到的第一大问题,是不得写我认为很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的东西。我曾捧着“请参加工作”的会议通知来到神圣的会场,但会议规定记者只许开会而不得发出新闻(新闻是由一家单位以通稿发出的)。当一个记者参加会议,有所思、有所得而不能写的时候,无疑是痛苦的。还有,我曾被客气地邀请参加某机关新任主要负责人同记者的见面会。这场合对于记者了解该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