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武 《新闻知识》2006,(10):7-9
2001年7月,李成砚35岁,刚刚被任命为《农业科技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农业科技报》则处在生命元年。这位年轻的当家人面对的是一张不可能再年轻的报纸,整个运作平台还处在拓荒建基之中,一切报纸运作所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艰辛和简陋都在这里出现了。反观本世纪初国内的报业格局,综合性都市类报纸不断拓边掠地,各种专业类报纸都在节节退守,《农业科技报》能在这种情况下逆风飞扬、高歌猛进,其发展有如一段传奇故事。《农业科技报》的发展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艰难的开局李成砚和最初的几位创业者,对报社2001年以前的几样东西印象深…  相似文献   

2.
《新闻知识》2006,(6):F0002-F0002
《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是由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大报.是中国杨凌“农高会”指定会刊,彩色对开八版,每周二、五出版,发行范围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报》还创办了子报《杨凌时讯》和《农业科技报》电子版.形成了“两报一网”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在部队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便尝试着向部队、地方媒体投稿。到地方工作后,先后担任《中国工业报》《中国职工科技报》《中国建材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县域经济报》《江苏科技报》《镇江日报》《工程机械》《机电信息》《中国机电工业》《党建之窗》《民主建设》《镇江工运》等10多家报社、杂志社的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知识》2007,(9):F0004-F0004
《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是由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大报,是中国杨凌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浙商”评选活动由钱江晚报、浙江科技报联合浙江在线、《浙商》杂志等媒体共同举办,旨在引导浙商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转型升级,从而提升浙商形象。首届评选活动于2009年成功举办,省委书记赵洪祝专门给活动写来贺信。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等领导参加颁奖晚会。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6,(11):23-23
9月28日,《湖北科技报》纪念创刊30周年。该报重点面向农村、农业、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在“专字”上作章,积极联合社会力量,以报纸为依托,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国科协多次将其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报”“全国科普优秀报纸”。有500余篇新闻作品获湖北新闻奖、全国科技报新闻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9,(6):F0004-F0004
今年7月1日,《浙江科技报》将迎来45周岁生日。 45年来,《浙江科技报》肩负“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政策、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的使命,在科技宣传与科学普及这块希望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把科技的种子撒在了东海之滨、钱江两岸。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们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写什么样的新闻?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作为面向三农的周三刊专业报纸——《黑龙江科技报》,虽然我们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传递信息,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职业思维和专业角度作一些前瞻性、指导性和探索性的报道,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指导三农,  相似文献   

9.
陈竖琴 《新闻界》2000,(3):43-43
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同时促进了新闻学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一个重要分支———科技新闻。科技报的绝大多数版面应用于刊登科技新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我们也是有一个过程的。绵阳科技报自80年代初创办以来 ,由于是内部发行 ,无专职人员、无专门机构、无资金作保证 ,办报方针也不很明确 ,对科技报的独特优势更谈不上深入研究 ,仅仅当作内部资料处理 ,发送量日趋萎缩。1999年10月绵阳科技报进行了改版 ,设置了专门机构 ,招聘了十几名编采人员 ,地方财政划拨了一定经费 ,进一步明确了编辑思想、办报方针 ,不到半…  相似文献   

10.
沈平 《今传媒》2006,(10X):34-34
《农业科技报》自2001年7月更名改版以来,始终将报纸阅评工作当做一项与编采工作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从2005年开始正式建立了报纸阅评制度,使报纸的整体质量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报纸没有出现一次舆论导向、政策原则和违规宣传事故。  相似文献   

11.
周哲 《新闻前哨》2001,(12):33-34
《湖北科技报》的《打工者》专版创刊有3年了,这个贴近打工者,为打工者服务的专版受到读者喜爱,不少读者来信说:“看到《打工者》就像看到久别在外的亲人”,还有许多读者把《打工者》版寄给在他乡打工的朋友,更多读者把《打工者》版看作是“良师益友”。 回想从当初的白手起家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作为这个专版的责任编辑,感触颇多。1998年,《湖北科技报》和全国许多科技报一样面临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9月底,报社决定推出《打工者》专版。在没有现成的稿件、没有稳定的通讯员队伍的情况下,我着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准…  相似文献   

12.
李灿峰 《新闻界》2005,(1):123-123
笔者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担任《广元科技报》、《川北经济报》、《川北科技报》总编辑至今一十五年。多年的实践使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编辑工作的酸甜苦辣,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办报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2001年7月29日,《农业科技报》在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面世。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示范区党工委主办的一张涉农报纸,虽生逢盛世,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时,全国报业竞争如火如荼,农科类报纸前景堪忧。她的面世引人关注。五年,这张以服务“三农”为办报宗旨的涉农报纸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涉农报业的一朵奇葩。五年,《农业科技报》在示范区党工委的亲切关怀下,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报纸由当初的对开四版黑白报纸发展成对开八版彩色大报。报纸发行范围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行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总量跃居全国涉农…  相似文献   

14.
刘波 《新闻知识》2003,(12):19-20
2001年的夏天,在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旧址院里的两间旧会议室里,几位有过办报经历的创业者,用几台旧电脑和几只钢笔,开始了每周三刊、对开四版、黑白印刷的《农业科技报》的编印工作。也就是说,2001年7月29日,在中国报业整顿、压缩的大环境下,一份新的党的专业报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问世了!  相似文献   

15.
一张报纸能否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于这张报纸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怎样拓宽批评报道的路子,增强新闻媒介的监督功能?我们《陕西科技报》从前年8月份以来,在《读者来信》版上增设了一个《公开调查》的新栏目,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涉农类报纸的生存更加艰难.与此同时,涉农类报纸的主体读者——农民群体也呈现日益分化的趋势,在报纸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上,对可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涉农类报纸的可读性?笔者以国内有代表性的涉农类报纸《江苏农业科技报》、《河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为参照,以《山东科技报》为样本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科技报面向农村发行,在新形势下,科技报从巅峰滑落,不得不直面生死存亡的考验和抉择,科技报能否找到新的出路?本文作者认为,科技报应多元发展,延伸报纸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1,(3):163
<正>《农业科技报》在坚持办好报纸、服务读者的同时,通过开展"心连心"科技下乡活动、创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的"媒体推广模式"等形式,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引起了上级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10年6月8日,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悦来杨凌调研时,对《农业科技报》创新发展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9.
李洪 《新闻前哨》2005,(9):50-50
地方科技报要想办出特色来,就一定要有独到的科技新闻视野。湖北科技报所在的湖北省,尽管拥有“九省通衢”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但新闻发生的密集程度及在新闻的重大性上,必然远远逊于国家机关及国家级科研机构林立的京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大专院校、两院院士,及科研人员拥有数目均居全国前几位的湖北地区而言,每年也都产生许多居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然而,这些重大成果绝不会自动地送到你面前。发现并捕捉它们,常常需要独到的目光:既需要有“中央视野”,又需要有“地方眼光”。  相似文献   

20.
王玉芹 《青年记者》2006,(12):37-38
《河北科技报》作为以农村读为主体、自费订阅率超过80%的专业报,历年来非常重视读“三来”,即来信、来电和来访.2001年5月将处理读“三来”列入了岗位责任制,并确立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