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主动建构 追求创新 促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科研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广州市东山区培正小学形成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导向,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与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科研策略。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将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具体化为教育行为的桥梁,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往往陷入这样的困境: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科研分家,缺乏专业的观察和反思能力,缺乏专业发展意识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发展速度和水平。教育叙事研究既关照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基础,又能促进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与此同时,在架构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唤醒专业发展意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是一条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解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之上,从完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评价机制等方面推进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以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服务。  相似文献   

4.
陈敬艳 《教师》2020,(13):117-118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数学语言艺术,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适应未来的数学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科层次小学数学师资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两方面,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应该在职前教育中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本科专业,与以前传统的中等师范教育或是十年以前蓬勃展开的五年一贯制专科教育相比,在学生的能力要求上有什么显著差别﹖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调查表明,有56.2%的被调查者认为前者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我认为,在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把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J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这是由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素质、能力的需求所决定的。从“科研兴校”到“科研强校”,小学教育工作者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型小学教师。他们应具有浓厚的小学教育志趣和关爱儿童的教育情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厚实,具有较强的教育问题意识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文化视野开阔,具有从事小学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素养和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专业优势,教学技能比较娴熟;能以教育者的"慧眼"和"心智"引领儿童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教育型小学教师的培养要立足综合培养,专业有所侧重;突出教育理论,形成科研优势;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教育技能;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教育专业中构建以优质小学教师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是21世纪教育领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个性和潜能的需要。这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优秀师资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科研、实践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陈年忠 《成才之路》2020,(10):38-39
提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科研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调动数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让他们通过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文章从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积累、善于行动、善于评价等五个方面,对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技术飞速发展、情报瞬息万变的新世纪,教育将接受新的挑战,要完成历史赋予小学教育的使命,就必须注重和加强教育科研,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科研,是办好小学教育的基础。我国小学教育正从规范化、标准化向现代化发展,那种重视经验轻视理论、注重苦干轻视科研的落后观点只能逐渐导致小学教育的停滞和萎缩。加强教育科研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小学教育新规律、创造小学教育新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小学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和  相似文献   

11.
在高师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已被教育界普遍认同。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理应主动地参与、推进改革,积极进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探索,以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此,高师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和模式,注重培养师范生的研究意识与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科教学中,能够渗透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思想,进而培养中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和中部5省16个城市中小学校大规模测评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代理变量)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技术,识别出对学校教育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投入要素,得出以下4个方面结论:第一,除生师比之外,办学条件和教师质量等学校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二,父母参与、父母教育期望等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三,对于小学平均学业成绩而言,来自家庭的相关投入更重要;对于初中平均学业成绩而言,则是来自学校的相关投入更为重要。第四,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生产效率的5点建议:一是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投入;二是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义务教育事业;三是通过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校本教研合作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策略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四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家庭教育的制度规范,强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督促父母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生产过程;五是学校和社区应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实践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养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合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杨波 《天津教育》2021,(3):157-158
中小学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也不够健全。因此,学校应有效加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策略的重视,积极更新中小学教育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实现对中小学教育策略的创新,从而满足当今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本文就中小学教育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却凸显薄弱,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职前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开设教育科研知识课程和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职前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焦点问题: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相对滞后成因,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不完善、教育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倾向于"学术性"以及受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深层次影响。高师院校设置教育类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应有利于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的一体化进程。通过设置条件性课程,提高师范生的基础教育理论素养,增强教育研究意识;通过设置实践性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对广西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教学自主性的现状。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性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教师拥有自主教学的能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性在学历、教龄、婚育状况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此,国家、学校应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责任标准;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学校应开展多样的创新教学教研活动,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对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专科院校而言,为学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对本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responded to the need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volved cooperation between Mahasarakham Municipality, which provided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Mahasarakham University, which played a role as academic mentor. The project ai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by empowering teachers. In order to do so the school had to admit restricted opportunity students rather than well qualified ones. The project, which wa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took place between 2000 and 2005. It studie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staff of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who worked as academic mentors and a group of 160 teachers at seven municipal schools. In Phase 1 the emphasis was on the development of 40 model teachers from these seven schools, giving them the skills to design curricula, promote learner-centred instruction, and undertake classroom action research for problem solving. In Phase 2 this developmental activity was extended to all 160 teachers. In Phase 3 the emphasis was on the extension of teacher networks to exchange learning among these schools and to develop best practices. In Phase 4 the emphasis was on developing the curricular management system in each school to ensure and enhance quality and in order that teachers could meet nat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This would promote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the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in the schools because the teachers would be as qualified as those from successful government schools. The interventions used in the four phases were: workshop training, coaching, learning exchanges, clinical supervisory visits, and refle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rais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curriculum in the schools and promote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disadvantage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本科制小学教育师资培养既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要开拓出新学制的蹊径。小学教师要具有实实在在的本科水准,这正是新型小教师资的专业化特色。作为对策,我们提出在三元并举的课程设置的前提下,突出通识课的作用,使学生具备小学教育特别需要的综合素质与优雅品性。这一培养目标及策略可以概括为一点:就是以“博雅”为手段塑造“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研意识是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内部动力。研究表明,宁夏M市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意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学术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观念和科研目的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学校和学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教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基于此,提出了增强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