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鹃 《青年记者》2012,(27):32-33
"7·21暴雨"中手机媒体的表现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发特大暴雨。灾难发生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体现出了惊人的有效性,尤其是手机媒体和微博对于民间力量的迅速动员和组织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
有批评者指出,《环球时报》只是一味地给政府抬轿子,说好话。其实不然。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首都北京的排水系统在这场暴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这场暴雨"冲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原形,以及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都的本色"。"这场大暴雨……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以来,重庆市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在这次百年不遇的大暴雨洪灾中,重庆市媒体由自发到自觉,将"责任传媒"的理念渗透到抗洪抢险报道中。自觉快速反应:从数量到质量重庆媒体对突然来袭的特大暴雨作出了快速反应:所有报纸均在暴雨来袭(7月17日)第2天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一突发事件,除《重庆日报》外,都在第2天的报道中开设了专版,用大量版面对暴雨袭城进行了全面报道,平均开设8个专版。  相似文献   

4.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一周里,由网络(特别是微博)、报纸、电视和广播(特别是直播)、移动媒体和公众传播共同组成了一个特定的舆论场。其中,作为北京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此次同题竞争中,北京晚报的表现可以用"抢点精准""抢先半步"来概括:7月21日,率先刊发气象台暴雨预警和排水集团等有关部门未雨绸缪的新闻和图片;7月22日,《雨中情》在暴雨后第一时间推出11块版的当天最大规模纸媒报道;7月23日,《721》首先发回京港澳高速的抢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国传媒面对社会转型和新媒体时代媒体自身的转型,尽心竭力求得某些方面的突破.本文对如事事件进行了回放与点评:人民网官方微博火爆,为传统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起到了示范作用;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公布,艰难推进中仍须完善配套措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寻母启事”,在贴近民生中体现新闻报道原则的回归;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各类媒体合力报道彰显社会责任;中国媒体“奥运”报道不缺位,报道呈现三大显著特点;官媒网站上市热潮开启,媒体资本运营进一步放开等.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破坏力。此时,正值新闻媒体人"走转改"活动向纵深发展之时,这次灾害让北京的媒体集体经历了一次考验。媒体记者赶赴受灾一线,用笔记录了暴雨中迸发出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获奖理由微言大义,正当其时。2012年7月21日,北京罕见的特大暴雨那一夜,《人民日报》发出第一条微博,传递救助信息,传送社会关爱,誓与人民共守望。由此,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党报刮起了一场微博旋风,短短几个月,粉丝数已超过300万。它既是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方式的延伸,又呈现出与党报传统报道迥异的风格。在民众关  相似文献   

8.
2012年"7·21"暴雨给北京市带来了惨重的损失,灾害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北京暴雨"为主题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截至7月26日可以得到315万条有关信息。灾难事件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和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一、传统媒体的报道框架对舆论引导有重大作用传播信息是舆论引导的基础。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增加信息含量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视觉传播的长处得到发挥,精心选择的新闻图片对于信息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2日的北京日报用了9个版的空间以"抗击强降雨,大爱涌京城"为主题集中进行报道"7·21"暴雨,使用的新闻图片达到25幅。各  相似文献   

9.
当陕西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人们又一次面对各类媒体上的事故"遇难者名单",扼腕痛惜之余,是否也不由得从这对生命的最后尊重中得到些许宽慰? 发布时效越来越快速,版面一次比一次靠前,位置一次比一次突出—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遇难者名单"传递出的尊重与爱、温暖与感动,又使多少人通过媒体的点滴努力感受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7·21北京特大暴雨过后,《人民日报》7月27日2版要闻版上与遇难者名单同时刊发的还有快评《当那些沉重的名字一一念出》:"虽然,我们还不习惯把那些遇难者的名单公布出来,那些在矿难中、火灾中、地震中、车祸中逝去的生命,还只能是数字.但汶川地震后,我们的国旗已经为遇难者而降;那么,北京"7·21"灾害的这份遇难者详细名单,能否也开启一个示范,让"公布遇难者名单"从此成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典范,更成为政府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公共新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文本分析:就国内部分报刊对2012年"7·21"北京暴雨的报道,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媒体应负责任进行考察,认为,在此次暴雨报道中,媒体积极促进信息发布、普及公共知识、展现人文关怀,并提供公共表达空间引发舆论关注,但在谋求与政府沟通、促进公众政治参与、增进民主意识方面尚显不足,其功能角色既积极又保守。  相似文献   

11.
河南"7·20"特大暴雨作为突发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风险和危机,呼唤媒体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微观层面切入,运用"梯次模型"对《人民日报》不同媒介平台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媒介融合生态下不同终端的报道框架和话语体系构建.同时,本文认为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人情味议题应当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去年底揭晓,北京电视台《雨中进行时——7.21北京特大暴雨》大型直播报道出人意外地荣获电视直播类一等奖。说意外,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地方电视台的一个区域性灾害报道战胜了"神十发射""雅安地震""十八大召开""钓鱼岛争端"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获奖而且获得一等奖;二是《雨中进行时》虽然是一次历时十多个小时的大型直播,使用的3G回传包而不是卫星直播车。特别是3G回传设备应用,在特大自然灾害的直播报道中尚有多见,充分彰显了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威力,这正是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看重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在城市内涝中.广渠门一司机被淹死在自己的车中。当众多媒体网站在传颂“北京精神”,弘扬市民奋勇救人的主旋律时,一些商业网站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困在车内如何水下逃生、城市暴雨求生法则”这类话题,并制作成专题.形成了时髦的热点炒作,掀动了破窗锤的全国热销。我们必须看到,商业网站的“标题党”已经渐渐从人们印象中的色情、低俗中走出,  相似文献   

14.
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特大暴雨降临北京,致190万人受灾,交通大面积瘫痪。截至23日17时,因灾死亡人数达到37人。北京市气象台于21日上午启动暴雨蓝色预警,随后,下午14时和18时30分分别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雨夜的北京,10万参与抢险、救援、排水的市民和干部,无数爱心志愿者和交通参与者,站在了大雨中。乃至普通市民所体现出的"最美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博,传递着灾情,也传递着救援信息,激发了这个城市每一公民的责任与道义。虽然北京市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新华网刊发了评论文章《追问北京暴雨下的应急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21日,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区涞源县、涞水县、易县等地突降特大暴雨,发生自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 面对灾情,保定市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洪抢险。《保定日报》编辑部在总编辑许顺兰带领下,整合人员力量,抽调骨干记者组成报道组,紧急奔赴灾区一线。在10余天的抢险救灾报道中,《保定日报》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系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播对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越来越多.无论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还是2012年的“7·21北京暴雨”,广播媒体的直播报道都发挥了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直播报道的质量高低,主持人是表现者和决定者.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当对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有着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形态发展的不断成熟,手机媒体已经被纳入危机传播的长效机制。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灾难检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但突发性危机预警信息通常不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人,手机短信就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民政部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健全手机短信预警预报机制。北京、河北"7·21暴雨灾害"中,手机短信、微博意见领袖、官方微博、手机报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晋有文 《中国广播》2014,(10):37-38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房山区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这次暴雨灾害中平峪村没有一人伤亡,广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平峪村将更加重视应急广播的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媒体而言,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是绝好的报道资源;不同属性的媒体都能从中开掘出想要的题材。《21世纪经济报道》在北京奥运500天倒计时的当天,就推出了自己的奥运专刊。奥运蛋糕如何切《21世纪经济报道》之所以创立这一专刊,一是因为北京奥运是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从一份经济类报纸的角度看,有无穷的报道空间。在这个国内外媒体的竞技场上,报纸如能有突出  相似文献   

20.
北京"7·21"暴雨是首都遭遇的罕见特大自然灾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在目前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塑造社会共识难度加大的背景下,政府、媒体、公众借助于不同的传播渠道和平台,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和角色分配,上下呼应,优势互补,标志着一个符合"全球、全民、全媒"发展趋势、合纵连横的新型传播格局正在走向成熟。政府部门突破了传播理念上的窠臼,充分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在内容、手段和形式上都有创新之处。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罕有地以"同期声"的形式多次播出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郭金龙同志受访和视察的画面,他在镜头前表示对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