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计田 《河北教育》2005,(20):37-38
在教学中,正确使用赏识激励策略,能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赏识激励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努力找出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二要对学生的缺点与失误尽可能地给予谅解与宽容。  相似文献   

2.
黄卫 《南昌教育》2009,(7):35-35
当前,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主体性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理论,但我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合理的批评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的批评能教给学生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也是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那么,班主任如何运用批评手段,既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根据我当班主任十几年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3.
何玉珍 《文教资料》2007,(32):96-97
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涵义;论述了在寻找后进生闪光点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赞赏激励法、肢体赞赏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成功激励法、归属激励法等后进生赏识教育方法;并探讨了班主任在后进生赏识教育过程中,要有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注意表扬的技巧,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相似文献   

4.
刘承梅  李龙 《新课程研究》2009,(11):110-111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伴随着“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我们并没有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但再尊贵的花草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上就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一点惩罚。当然,惩罚并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是指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比如,以否定的语气、表情(不理睬).来批评、谴责学生,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励教育是一种最有效、最易实施,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手段。激励教育是班主任管理班集体,教育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激励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激励教育时机,把握好激励的尺度。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对其闪光点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加强思想认识,巩固良好的行为方式;对其灰暗  相似文献   

6.
激励教育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激励教育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因此班主任要革新激励教育的表达方式;激励教育也要把握契机,班主任可以结合不同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灵活应用。总之,激励教育需要班主任发挥智慧,找到好的表达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进步需要有激励,激励手段中的赏识,使人的自尊心得到尊重、人的能力得到肯定。它是班级管理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结合实践,探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赏识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此开展赏识教育是必要的。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赏识激励教育,强调教师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等对待学生。然而学校不是工厂,教育工作也不是生产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我以为,惩罚在教育中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刊登了青岛一中学教师的文章:“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学生欠管教”的讨论。文中所列举的种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也曾有过迷茫。但有18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我,更多的是在寻找对策:一是教育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教育方式要适应变化的情况;二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希望学生成才,他们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当社会试图用同一种激励、赏识的模式来规范学校教育,而学校按照这一模式实施后发现不见效,想严格管教学生又得不到理解,尤其是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时,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0.
覃生谋 《考试周刊》2014,(17):193-194
<正>赏识学生就是要感受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欣赏激励学生,出发点是爱。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丢掉那些无意的讽刺、挖苦,多一些有意的赏识、激励,从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不同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成长。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我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相信学生班主任一定要公平评价,要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应当把自己  相似文献   

11.
张锦权 《成才之路》2011,(36):88-88
现象一:赏识缺少分寸,陷入廉价。 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应该放在克服困难之后。赞扬时,还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让学生去超越。而我们有些教师,不提目标,只提没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张口就能回答。如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从头到尾是“表扬声一片”。  相似文献   

12.
寻玉辉 《中国德育》2007,2(5):80-81
赏识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学会赏识他人,二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要求,以激励为目标,对学生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赏识的力量     
范雅睿 《甘肃教育》2011,(21):31-31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赏识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即“赏识——发展”教育的简称。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肯定和赞扬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激励学生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学生的潜能便会奇迹般地表现出来。所以对教师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理念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教育管理手段的匮乏,成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成了很多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应以表扬为主,进行赏识与激励教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是意味着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相辅相成。当赏识与激励已无法纠正学生的坏习惯或恶劣的态度时,  相似文献   

17.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但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  相似文献   

18.
关爱≠溺爱 爱生如子是教育工作的前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走向了男一个极端:一味地走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之路,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视为无私的爱;凡事都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事事都考虑学生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就是肯定、赞美学生的优点、特长,其实质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一种评价,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豪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感到要想成功实施赏识教育必经在赏识教育的目标上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教育者的赏识激励符合被教育者心灵的真正沟通,受教育者内心希望和需求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学生心中充满阳光;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让学生内心中充满自信。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