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语"可"是一个多功能语素,在各方言中的具体表现有一定差异。文章在语义图模型理论的视角下,详细描写了天津方言"可"作为动词、助动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的具体用法,指出其语气和语音特点,同时对"可"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构拟出天津方言"可"的语义图模型,从而清晰地显示出天津方言的"可"与其他方言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芮城方言“可”的用法进行了考察,并与普通话的“可”进行分析比较,芮城方言“可”能够用作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和独立词,有些用法尽管与普通话的“可”相似,但具体到某些句子和短语时又有明显不同,本文对这些不同之处也作了区分,突出了芮城方言“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皖北方言的"很+VP","VP"的范围远比普通话要大,动作动词可以自由地受"很"修饰。导致差异的主因在于皖北方言"很+VP"中的"很"有不同来源,修饰动作动词的"很"源于元代虚化的"狠",与普通话用法相同的"很"是明清以来程度副词"很"的历史延续。历时考察表明,"很"与"狠"的分工基本形成,但是原始意义的"滞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现代汉语"很+VP"中程度副词"很"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话中相比,淄博方言中的"来"字具有更加丰富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本文重点探究"把NP来VP+补语"结构的结构类型、句法功能以及语用意义以及"来"充当语气助词时表达的语用色彩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大量例句,对临夏话虚词"着"的用法进行描写,并尝试结合一定的句式加以探讨,进而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对"着"的各种用法加以解释。临夏话中"着"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层次。一方面保留了"着"除完成貌标记之外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其他全部用法,一方面又多了语气词用法和表"…的时候"两种新用法,为"着"在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灵宝市地处于山西、陕西与河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向南依靠秦岭,朝北临近黄河。灵宝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东府小片,灵宝当地对于地方方言研究不是很深入,当地方言的语法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灵宝话中的语气助词"喃",是一个特别有特色的词语,本文在它的形与意结合的基础上,对"喃"语气词的用法与语态进行了探究,为我们以后进一步研究汉语语气词的用法与功能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信阳方言特殊的语法现象论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信阳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但受下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较大,存在许多不同于中原官话和普通话的特殊语法现象,带有某种交融性的特点。本文举例式地分析了“子”尾词、“可”式句和双宾句,从构词和句型两大方面论述信阳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流行,各种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有些网络语言逐步稳定并进入现实语言。本文简要地对"各种+NP"、"各种+VP"、"各种+AP"用法和含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1.
长兴县地处浙北吴语区,境内方言状况呈错综复杂局面,除长兴土著方言外,还有源自安徽、河南、湖北、福建等地的方言。长兴境内河南话的语音系统源自河南信阳话,但由于长期受长兴土著方言及其他移民方言的影响,显现了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从语源学和认识语义学两种不同角度入手来分析汉语方言现象:文章首先以音义关联为线索分析洛阳方言中的“坷漏”、“坷廊”和“康宀良宀”,进而证明三者与“空”和“壳”为同源词。最后部分结合洛阳方言调查,考察该方言体系中“坷漏”和“坷廊”的相关语义,并从认识角度来推测它们的语义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福鼎方言是闽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方言,由于其地处闽浙交界地带,长期以来与闽语、吴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特殊的语言变体.福鼎方言表示程度的方式有前置式、后置式和特殊方式,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闽南语及吴语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跟王双成同志讨论西宁方言中的“名+哈”的“哈”是助词,还是后置介词的问题。同时也讨论对西宁方言的介词义的表达方式究竟应该怎样认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怀远话属于江淮官话,有大量的"嵌l词"。文章通过对怀远话中"嵌l词"的分析研究,以及与其他方言"嵌l词"的比较,得出这类词语的特点。"嵌l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方言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汉语方言的发音方式或发音习惯不可避免地使英语语音的学习发生或正或负的迁移,从而影响我们学习英语语音的效果。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出发点,总结出河南信阳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与英语语音的异同,认为在对信阳地区的学生进行英语语音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在比较方言与英语语音差异的基础上,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和影像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发音规则,并按照规则进行相应的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北京话中的典型表达,“V+他+NumP”结构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在形式、语用、表达方面独具特色,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作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品更加生动、通俗、诙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定海方言与岱山方言词汇作异同比较,分析这两地方言词汇差异性质;由舟山群岛明清时期海禁、展复及移民史的角度阐释差异成因;并从与移民来源地方言词汇的历史学比较结果来推定,岱山方言是一种以镇海方言为骨干,具有鄞州、宁波方言特色,同时又包含有奉化、绍兴、萧山和余姚方言成分的一种混成性方言。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不少由疑问代词“怎的”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S)+VP+也+怎的”。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下,此句法结构中“怎的”表现出多样性的语义特征:(1)询问;(2)虚指;(3)与“(S)+VP”相反的意义。作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近现代汉语赣方言中“怎”系疑问词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可能是由汉语自身发展而来;而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这类句式则是蒙古语和汉语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