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马丽君  孙根年  李玲芬  王敏 《资源科学》2008,30(11):1754-1759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本文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海口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 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3253%;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2月春节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0200%。本项研究为海口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冰冻圈地缘政治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导致冰冻圈的快速融化,并由此引发对冰冻圈特别是北极地区资源和航道控制权的争夺,世界正进入一个由气候变化驱动的地缘政治时代。文章在分析冰冻圈地缘政治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冰冻圈地缘政治(学)的内涵及特征;并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近20年来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态势,包括北极五国对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竞争,以及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围绕北极资源、航道控制展开的军事部署和斗争。最后,提出了中国参与冰冻圈国际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WoS数据库对全球北极主题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对收集到的文献按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北极研究文献的总体被引情况、低被引频次文献情况,得到北极研究文献的半衰期。从文献出版年、研究领域、国家和机构角度重点分析了北极研究高被引文献的文献分布情况和被引情况,对中国北极主题研究文献做了具体分析。以归纳总结目前北极研究的重点、热点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旅游气候舒适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界旅游业发达,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然而客流量年内变化较大,主要受气候舒适度的影响.本文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利用1971年-2000年气候资料,对张家界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7382%;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9297%.本项研究,为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科学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各种影响,提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简要叙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格局与游客行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效益等5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武林  龚姣  王成金 《资源科学》2020,42(11):2075-2091
当前北极航线已成为全球航运研究的重要议题,梳理其研究脉络及发展态势,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北极航线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CiteSpace绘制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的合作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阐明北极航线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结果显示:①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分别开始于2007年和1991年,在2014年和2015年成为研究热点,国内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趋势与国际后两阶段基本一致;②各领域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分别是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和Ehlers S(俄罗斯科学院),研究以个人为主,团队合作较少;③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和Russian Acad Sci(俄罗斯科学院)分别是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核心,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跨区域、跨部门合作较少;④文献关键词词汇类别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北极航线研究主题集中在北极航线经济可行性、北极航线对经济贸易和海运网络的影响、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与安全、国家北极航线政策与实施等方面,国内外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未来北极航线领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有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融合、航线人文环境、航线安全、联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陈奕彤  高晓 《资源科学》2020,42(11):2062-2074
气候变化使人类利用北极海洋资源成为可能,但少有研究涉及包括北极理事会在内的国际机制在北极海洋资源利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方式,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互动机理的动态发展。对北极海洋资源利用的国际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北极海洋资源并为维护中国在北极的权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义。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以往因海域结冰而无法利用的航运、油气、渔业等海洋资源被开发的机会和潜力显著增强,并吸引了各利益攸关方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北极海洋资源利用潜力和环境风险及相应的国际治理机制进行分析,发现:①具有分区主义特性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以议题为基础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文书共同构成了有关北极海洋资源利用的国际机制;②北极理事会在治理海洋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扮演了提供知识产品、协调北极国家一致意见、提升政治意愿、联络相关主管国际组织的角色,但其区域主义的治理路径缺乏对外部利益、人类共同利益以及海洋整体利益的考虑;③在跨领域的北极海洋资源利用问题上,现有的国际机制忽视了海洋的整体性,在解决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上力有不逮,既有的国际机制亟需能够容纳域外利益攸关者的国际合作。中国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继续拓宽在北极理事会内外参与北极治理的多维渠道,有技巧地维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The Global Runoff Data Base (GRDB)和The Arctic Great Rivers Observatory (ArcticGRO)地表径流数据研究了1930年以来的俄罗斯环北极地区六大河流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并综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为进一步科学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俄罗斯环北极地区的径流变化规律,进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北德维纳河、伯朝拉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和科雷马河年径流量分别以每年1.53 m 3/s、7.27 m 3/s、15.37 m 3/s、19.59 m 3/s、38.41 m 3/s、21.15 m 3/s的速率呈增加趋势。径流的年内分布特征表现为春季和夏季的洪峰流量降低,冬季径流量增加,径流年内分配趋向更加均匀。②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对大部分地区的年径流量影响不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共同驱动改变了径流的年内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北极河流径流变化、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界水资源合作开发,以及制定北极变化的减缓和适应对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晓龙  王平 《资源科学》2021,43(6):1260-1274
北极地区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北极升温速率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这一“极地放大现象”和海冰的快速消融不仅造成当地环境的剧烈变化,还深刻影响着中纬度的天气和气候系统。深入理解气候长期趋势的季节和地理分布特征,有助于应对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为未来开发北极资源服务。考虑到北极地区观测台站稀疏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多套格点化的观测分析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1979—2017年60°N以北陆地地表温度、降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及相关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各资料中气温变化的一致性很高,但对于降水在2008年之后的变化,不同资料差异较大,可能是金融危机下可用台站数量急剧下降造成的。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能够很好地再现北极陆地温度和降水的整体增加趋势,变化速率分别约(0.57±0.07) ℃/10 a和(0.10±0.05) mm/d/100 a。春、秋、冬季升温趋势强,而夏季升温趋势较弱。北冰洋沿岸地区升温速率最大,局地可超过1.0 ℃/10 a。③降水的增加趋势在秋季最大。西伯利亚降水的增加与局地升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秋季西伯利亚东部平均和极端降水的增加趋势可达热力学约束的8 %/K。④夏季气温日较差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春季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增大趋势,其他区域则以减小趋势为主。气温年较差在北欧、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呈减小趋势,在西伯利亚西部和东部呈增加趋势。无论冬夏,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最大值更显著;冬季温度最小值的升高趋势比夏季更显著。研究表明,地表升温是北极陆地局地降水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不同区域降水变化的差异则可能与环流变化有关;观测台站数量的减少对降水趋势的监测有显著影响;ERA-Interim可作为北极地区观测分析资料的重要补充,特别在台站稀疏地区和台站数量减少的时段,ERA-Interim可提供一致和可信的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刘霄泉 《资源科学》2013,35(12):2368-2375
世界遗产是北京建设世界旅游城市重要的资源基础,而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很大程度决定于游客决策。尽管我国在游客决策相关领域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是针对世界遗产地游客决策行为的研究仍然十分欠缺。本文以北京世界遗产地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二项Logit模型,分析探讨了游客选择的模式差异以及景点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认知(“是否为世界遗产”和“是否为北京代表性景点”)影响与景点知名度成反比,北京6个世界遗产地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故宫主要受游客特征和旅游形式的影响,颐和园、长城、天坛同时受到认知和旅游形式的影响,十三陵和周口店仅受到游客认知特征的影响;②近距离负面影响游客对高知名度景点的选择,而短期游客会更倾向于选择高知名度景点。因而,建议加强低知名度景点的认知和景点独特性的宣传,关注重点群体,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景点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梅  邹统钎  金川 《资源科学》2013,35(12):2334-2343
本文通过对112篇较具代表性的国内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特点与发展趋势,同时为我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的研究总体呈现跨学科、多视角,技术运用、案例多的趋势。除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管理等传统研究领域外,还拓展了遗产地旅游资源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对遗产的影响、遗产管理全球准则本地化困境等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学者们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等遗产管理全球准则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提出了许多质疑,世界遗产提名对旅游业的效果影响也引发学者们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滨海旅游目的地优势之一,气候要素对旅游决策、旅游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这一典型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引力模型的、整合经济因素和日照时数、温度、降水、海岸线长度等非经济因素的旅游需求模型,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对赴琼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数、降水对旅游需求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性水平低于经济因素。夏季,温度对赴琼旅游需求有正向作用,影响仅次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照时数负作用于旅游需求,其影响占到了第三的位置;冬季温度和日照时数对旅游需求影响不显著,可能和游客先验的"海南无冬季"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农业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  周丁扬 《资源科学》2015,37(9):1747-1754
恢复力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复杂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已有认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概述了关于恢复力及农业系统恢复力概念的观点。然后从农业系统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农业系统恢复力评价和农业系统恢复力研究的尺度效应三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自然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和社会因素(经济状况、资源管理制度和社会特征等)两方面总结了影响农业系统恢复力的因素,探讨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对农业系统恢复力的影响,从定性和定量评价两方面归纳了农业系统恢复力的度量方法。进而指出未来中国农业系统恢复力的研究应注重采用多尺度多过程耦合分析以及量化分析,加强对半干旱区以外气候变化较脆弱地区的研究,并且关注社会因素在农业系统恢复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西安市免费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邢权兴  孙虎  管滨  郑金风 《资源科学》2014,36(8):1645-1651
免费公园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旅游资源的角色,是城市旅游功能的有益补充,但目前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还没有兼顾到免费公园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免费公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研究。以西安市免费公园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游客满意度评价,发现影响免费公园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因子,探讨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免费公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游客对西安市免费公园的满意度达到基本满意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公园的总体环境卫生、花草树木景观、遮阳避雨设施等是影响满意度的显著因子;通过对14项评价因子的重要度—满意度分析,得出免费公园在发展中的优势与弱势,针对不同象限提出3种发展策略:重点发展,保持发展和后续持续发展。Ⅲ象限内的因子是西安市免费公园的弱势,是今后公园管理与发展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免费公园的满意度,从而促进西安市旅游业的健康,完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IRDS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贤  薛菲  张智光 《资源科学》2015,37(12):2350-2361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是进行景区生态安全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在构建了景区生态安全的制度-监管-干扰-安全IRDS模型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量表设计与调研获取数据,并经信度与效度检验后,对IRD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因素间的影响路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环境相关法规、政府环境监管执法等因素通过对干扰行为因素的规范与约束,对景区生态安全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监管主体在景区资源的使用与保护中存在过多利益纠葛等现实状况严重制约着景区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据此,建议决策者建立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并结合多元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和管控问责机制,在市场力量和政府监管的双重作用下,增强各参与主体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及其环境参与意识,推动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期召开了"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为主题的第71次双清论坛。会议围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重要选择、全球实现控制温升2℃的目标各国面临排放空间不足的严重挑战、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凝练了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不确定性下的决策选择方法和评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技术创新、转移和竞争的规律、能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内在影响机制、低碳发展的规律性研究等,并就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中管理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建设能源与气候经济的基础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