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丁玲和沈从文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悬置已久的一桩疑案。两人都来自山清水秀的湘西,都是受“五四”精神鼓舞而踏上文坛。之后,丁玲日益倾向左翼无产阶级文学,沈从文始终信奉着独立的文学观,各自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丁、沈早期交往密切,在创作上互有影响,写下了许多题材、风格相似的作品,有一些甚至同名。另外,丁、沈的一些作品就与两人的交往直接相关,因此,弄清楚丁玲、沈从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人某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准确把握作品内涵,有助于我们研究两人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探讨同一代青年选择了不同的创作道路的原因。解开丁、沈交往这桩疑案,无论是对丁玲、沈从文的文学生涯和作品的研究,还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丁玲文学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鲜明的艺术特色早为世界瞩目。丁玲作品最早被译成外文的是《某夜》(美·伊罗生译/1932)。至1982年日本出版《丁玲的回顾》(中岛碧译),世界译介、研究丁玲文学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列举大量资料,辨析世界译介和研究丁玲文学的规迹,从而得出结论:丁玲文学早就冲出国界,沟通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感情。丁玲文学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笔名     
研究作家所用的笔名,是研究一个作家生平及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全面研究一个象丁玲这样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搞清她使用笔名的情况,更是十分必要的。查《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王哲甫著)、《中国新文学史稿》(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刘绶松著)、《作家与作品》(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编印)、《中国文学家辞典》(北京语言学院编)、《馆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介》(东北图书馆编印)、《中外文学家辞典》(顾凤城著)、《丁玲传》(白云著)等资料后得知,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丁玲笔名的至少有以下二十个: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从二十年代末起,她通过一系列优秀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示了其他作家“创作中少有甚至于没有的姿态”。过去,不少评论者充分注意到了丁玲各个时期的作品所表现的崭新的思想内容,但对其艺术特色却抱着相当冷淡的态度,一直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国外有些论者甚至认为丁玲在艺术上“毫不可取”,她的作品不过是  相似文献   

5.
把人间的冷暖说与人间丁玲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特色与文学史意义曲玉境丁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在她的创作生涯已经结束、生命抵达终点之后,做为创作个体的作家及其身后遗留下来的三百万字的作品,便如定格的电影画面一样,凝固为一种既存的文学现象,供她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展示了冰心、丁玲、萧红各自以自己的创作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开拓者与奠基者的轨迹。她们在现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从此结束了以往文学史中以男性作家为主体,女性作家处于陪衬地位的局面,出现了现代男女作家共同为中国新文学谱写文学史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邓雪强 《文教资料》2008,(22):14-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自我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男性革命者导引下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独立意识三方面来展现丁玲前期作品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独立意识的觉醒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是从翻译、借鉴欧美文学开始的,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丁玲早期创作就受到拜伦浪漫主义和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本文对这种影响关系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从历史背景、作家的个性气质及其文化底蕴等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丁玲对拜伦和乔伊斯选择性接受的原因,从而阐明了丁玲早期创作与外国文学及其本土文化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我还是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学生时,就知道丁玲的名字。五十年代,陆续读过她的一些作品。直到1980年,有位日本青年学者要到复旦大学进修,我才把丁玲的作品找来按年代先后读一遍,并读了若干有关资料。后来,忙于别的事,连新出的许多论著也只偶而读一点,谈不上有什么研究。然而,我觉得丁玲很值得研究。看了许华斌同志的《丁玲和她的小说》之后,更觉如此。丁玲非常坎坷的人生道路,近三百万字的作品,主编的好几种重要杂志和副刊,文学、文化方面许多活动,少有的浮沉荣辱,国内外的广泛影响……这些互相关联的方面,构成了中国特有而又耐人寻味的“丁玲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丁玲,探索现代女性解放之路的先驱,她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作品,描述了我国现代女性追求解放的轨迹,她认为女性应该先独立,再追求革命,最后应该自强.身为女作家的丁玲处在政治的旋流之中,只能融合文学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冲突,遗憾的是,在她之后的作品中却难觅"现代女性解放"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丁玲创作的前后截然分期历来造成文学史乃至评论者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话语环境的不同,对其前后创作也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审美判断,不论这种评价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丁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分水岭的特征。文章从丁玲前后期创作的题材关注到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以及她固有的创作笔致,分析了丁玲强烈的女性情结和对于时代、革命的忠诚意识,在这二者的结合中呈现出丁玲创作的独有文学詈观。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和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两位女作家,两人的生活背景和早期经历有着诸多近似之处,也都有着张扬而执著的个性,但两人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极大差异。张爱玲"隐世"的人生态度和丁玲意欲"入世"的姿态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丁玲     
:192 7年至 194 8年 ,是丁玲主要文学生命的二十年。在这一阶段中 ,丁玲早期小学刻画的女主人公所共的特性及其所具有的深刻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丁玲后期文学创作、内容、风格的转变及转变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丁玲在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是倍受瞩目的作家,不仅因她个人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也因为她作品风格的巨变。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晚年的《杜晚香》,丁玲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几经沉浮,造成了她才华与时代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为何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人们对丁玲这位遭受不幸最多、遭受苦难时间最长的作家, 在她生前死后长达半个多世纪一直争论不休、见解千差万别? 这种现象是中国现代、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同时, 也是丁玲内在的主观因素与外在的客观环境碰撞而导致的一种命运安排, 是主客观因素纠缠扭结而成的一个死结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丁玲     
1927年至1948年,是丁玲主要文学生命的二十年。在这一阶段中,丁玲早期小学刻画的女主人公所共的特性及其所具有的深刻时代性和社会性;丁玲后期文学创作、内容、风格的转变及转变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女性意识的张扬在她的文学文本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文学演变为表现女性精神的主体性内涵与具有普泛意义的社会性特征两种态势.丁玲是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与妇女文学都留有重要作品的作家,由女性文学向妇女文学的嬗变,从《夜》的产生中可以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18.
阴柔美是女性创作中一种极为鲜明的创作风格,她缠绵、委婉、纤丽,又极富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冰心和丁玲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权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尽管她们的作品创作风格不同,却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女性创作的阴柔美。从对这两位创作风格迥异的女作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阴柔之美是女性作家所共有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丁玲以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起步,以发展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终结,紧随时代步伐、侧重心理描写、注重抒情性及优美的景物描写,创作出一部部风格各异的作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以其独特敏感的艺术个性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曾留下过重要篇章,然而时代的机缘赋予她特殊的使命,在历史转型之际,她及时调整自己的追求,否定莎菲、认同杜晚香是她文学价值取向上的最大转变。故然,政治的因素是完成这种转换的诱因,但是,作家不能真正成为创作的主体,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受到质疑是文学脱离正确轨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