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学界对《诗经》"二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新世纪新时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二南"研究状况的评述,旨为新世纪的《诗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于《诗经》中《周南》和《召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朱熹《诗集传》等对于《诗经》中"二南"义的解读无法脱离政教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诗经》研究是王夫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经稗疏》、《诗广传》、《诗绎》、《诗经考异》、《诗经叶韵辨》等论著,对《诗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研究,持论甚高而卓见至多。其中对“二南”的划分足见一斑。关于《诗经》中《周南》、《召南》的划分,自古以来,各家解说不同。《毛诗序》以王、侯之风为划分标准,认为《周南》是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召南》是诸侯之风,故  相似文献   

4.
方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27-128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杂考各说》汇集对《诗经》学基本问题的考证,"诗入乐"说、"国风次序"论、"周南召南"考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梳理诸说源流,体现马说的优劣之处,从而弥补对于马瑞辰诗学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诗经》十五《国风》虽没有楚风,却有楚歌。通过对《诗经》“二南”产生的地域与时间,以及春秋中期前汉阳诸姬与楚国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既不能把“二南”与楚歌的关系过分夸大,也不能否认“二南”中楚歌的存在。《汉广》、《野有死麇》、《江有汜》等是“二南”所收的几首楚歌,从中不难窥见早期楚文化北向影响渗透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一句,有注解称",楚,荆木"。为何有此解释呢?许慎《说文解字》曰:"楚,丛木,亦名荆也,从林,疋声。"《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刑声。"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  相似文献   

7.
"二南"作为孔子整理的《诗经》之首,其本为《诗经》"国风"中的楚风,但是由于孔子的政治立场,名之为《周南》、《召南》,但鉴于其艺术感染力,故而将其列为《诗经》之首。"二南"的美学特征正是楚文化的体现,楚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宗教有极大关系,故形成了异于北方"崇高"之风的飘逸之美。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诗经》比喻的运用多数是通过使用喻词"如"来实现的。本文通过研究《诗经》中"如"字使用的情况,来分析"如"字的古今义变化,以便把握《诗经》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诗类"共收《诗经》书目147部。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强调《诗经》的经学地位,反对删改《诗经》,主张在研究《诗经》时兼收并蓄,消除门户之见,同时强烈反对从文学角度解读《诗经》。  相似文献   

10.
《诗经》“二《南》”(指《周南》《召南》)列于十五国风之首,而十五国风在正式礼仪场合演奏过的乐歌见于文献记载的,惟有《周南》《召南》中的数篇.且被称之为“正歌”.孔子对“二《南》”亦给予极高的评价.此皆昭示着二《南》在十五国风中有着某种特殊地位.此外,今本《诗经》其它十三国风皆冠以地域名称后附“风”字,而二《南》究竟产于何地,则始终困扰着人们,且直称《周南》《召南》,不附“风”字,也令人们猜测二《南》是否独立于国风之外.总之,十五国风中关于“二《南》”的名义诠释争议最多,久讼不决,未见定谳.今试综述前贤之论,并提出我们的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从16世纪开始,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诗经》向西传播.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海外《诗经》研究由综合性文化研究阶段渐渐进入了文学性研究阶段.这一时期,法、英、德3国在《诗经》研究方面取得了全新的发展并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诗经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化元典,古代化的代表,具有多学科的性质,新世界的诗经学研究只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和方法论的条件下,加强基础研究。在21世纪将有四个方面工作要做;一、需编撰一部具有科学价值和可备一说的成果资料汇编;二、鉴于各图书馆资料收藏不全,需编《诗经要籍集成》,三.编纂《诗经研究全书》,汇总历代有价值的研究献;四、探讨和总结以往两千多年的经验,撰写《诗经学史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代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诗经》、楚辞中比兴的原始互渗思维特征背景。并且认为从原始思维发展的阶段来讲,楚辞比《诗经》更加古老和接近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是《诗经》学最重要的相邻学科之一,20世纪《诗经》研究的巨大进步是与它的支撑分不开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诗经》学的发展,有可能更清楚地看到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这对于20世纪学术史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选取解释的典型性目的、典型性本观念、典型性方法三个角度,对汉代前期、宋代后期、明代晚期的《诗经》解释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认为:在中国化传统中,在儒学思想影响下,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的关切、探讨与改善,是各个时代《诗经》解释的原动力和出发点。远离了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的关切、探讨和改善,就不可能有新的《诗经》解释的兴起局面。这是《诗经》解释的人启示。  相似文献   

16.
薛景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1-104
自唐代出现《毛诗草木虫鱼图》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毛诗名物图说》、《毛诗品物图考》、《诗经植物释诂》等多部《诗经》图学力作。《诗经》图学研究,是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新尝试,它打破《诗经》研究的传统方法,开创了多角度、多学科结合研究《诗经》的崭新视角,从而丰富了《诗经》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水汶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42-44,78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丰富的礼学内涵。本文拟在考察《诗经》祭祖诗的基础上,试对其礼学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诗经学到现代诗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的中国文化元典地位的确立,以儒家诗教为本,中国传统诗经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疏释文本为基础的传、序、笺、疏之学,总括地可分为训诂、考证、义理三类内容,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是其科学文化发展的产物。在中国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化过程中。到20世纪初,传统诗经学也在求新、求变,酝酿内容、形式和方法论的重大变革。现代诗经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刘谨为元代申述朱熹诗经学的重要学者,他对朱熹诗经学的贡献主要有:一、多方搜集朱熹的说诗言论来申述朱熹《诗传》,全面保存了朱熹的说诗言论;二、积极引用别家说诗言论来申述朱熹,并用己意来维护朱熹;三、对朱熹说诗中的不妥观点提出置疑,并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孙吴韦昭研习《诗经》,其传世相关材料有三种,据此可见其研究特色有二,一是今古之学兼融,训释诗句以毛、郑为宗,亦不弃三家之说;二是增补训释,时出已意。传世的韦昭《诗经》学资料颇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