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是跨域映射的过程。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发生映射进而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建立于上-下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容器图式之上的方位隐喻认知机制,进而发现方位隐喻在小说语言运用和主题表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些基本的意象图式在构建人类的经验范畴中起重要作用,语言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样的扩展.本文通过研究容器隐喻的拓展,来说明汉语中也同样用容器隐喻来构造很多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空间介词"up"的一词多义现象.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的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意象图式是基于人类身体经验而出现的前概念图式结构.隐喻映射是从具体始源域到抽象目标域的过程.空间介词"up"的众多意义可以分为包含"向上" "朝向" "位高"以及"终结"的意象图式意义和延伸含义.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源域和目标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文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一个具体的意象图式——动觉感官图式,旨在探讨通感隐喻的认知模式,并为研究通感隐喻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容器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人类众多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基于容器隐喻。基于《红楼梦》"内/外"容器隐喻在文本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内/外"容器隐喻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隐喻;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下来看待这些隐喻,可以构建出隐喻语言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短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短语动词中DOWN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可以通过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推断出来.用意象图式理论可以构建短语动词中DOWN的基本义,用概念隐喻理论可以详细解读DOWN在短语动词中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传统的语言现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围城>中英版本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相同和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发掘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多义词"over"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介词over的多义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是介词over多义形成的理论基础,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是over多义延伸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9.
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运用意象图式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智胜神明》进行解读。印证意象图式可以提高读者对文本的认知能力,了解作者的意图,同时也为《智胜神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凯特·肖邦作品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其中更包含大量的隐喻。意象图式是隐喻的认知基础,是人类经验中将抽象关系与具体意象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因此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诗经》中的一些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培珊 《双语学习》2007,(9M):168-170
The thesis targets at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anger metaphor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ared in terms of container metaphor and containment sche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emantics, the anger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the two languages are observed to be of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imilarities.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英语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GeorgeW.Bush2003年3月17日至5月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容器隐喻)等。  相似文献   

14.
聚焦于汉英表量结构中身体名量词与其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关系本质,拟对身体名量词进行重新分类,以考察汉英身体名量词的共性和个性,并作出认知阐释.在对大量的汉英身体名词语料进行分析后,根据身体名量词与其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关系本质,归纳出四大类身体名量词:摹状类、焦点突显类、容器图式类和丈量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相应的映射类型:外形特征的映射、整体-部分图式的映射、容器图式的映射,距离的映射.其中前三者为汉英所共有,距离的映射为汉语所特有.英语中还存在一类特殊的外形特征映射——面积-数量的映射.具有空间义的身体名词与名词之间语义上的搭配主要是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的转换等认知方式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容器隐喻是Lakoff&Johnson提出的三种概念隐喻中本体隐喻的一种重要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容器隐喻存在。本文考察了容器隐喻的理据,分析比较了英、汉语中常见容器隐喻的类型及其构成特点的异同,揭示了英汉两个语言民族隐喻思维的共性和差异性,旨在加深对英汉容器隐喻的识别、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旨在用西方国家的认知隐喻理论分析长篇小说《围城》中英本的隐喻翻译。认知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它为文学的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这个推理模式可以为隐喻的翻译提供重要启示。从具体到抽象,从始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度分析其对作品意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分析、错误分析法,主要局限于语言层面的探讨。但自从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手段之一,概念隐喻理论就为语言的迁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换句话说就是对比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能让我们从思维系统角度来探寻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语言正迁移。  相似文献   

18.
将Johnson(1987)的容器隐喻图式细化为四类:(1)进入容器之中;(2)从容器中脱离;(3)处于容器之中;(4)处于容器之外,前两者为动态,后两者为静态,进一步充实了容器隐喻理论。心智、情感、社会空间和社会规则可以被看作容器,运用容器隐喻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鸠摩罗什译经中抽象名词的述宾搭配。  相似文献   

19.
隐喻的认知研究成为最近三十年的热门话题。从汉语春节过年的食物、数字、装饰以及生肖等其他文化特征项目看隐喻,文章赞同认知观对于隐喻的认定:即隐喻是两个认识域的投射,概念隐喻存在并具有文化共核,以及隐喻普遍存在并对认知和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笔者试图从跨文化领域来对中西方文化中有关“水”的隐喻做对比研究,以期发现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着重研究中西文化中相似的“水”的隐喻,之所以两种文化中存在大量的相似的隐喻,是由于人类认知普遍性造成的。同时,笔者也从触及了两文化中不同的“水”隐喻,并从生活环境和认知角度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