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习题练习中,很多习题涉及多个反应,多种物质,如果解题中根据常规思路,设未知数求,很难出正确结论,并且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脑力.利用归纳法解题,对多个反应,多种物质综合观察,就能找出解题的捷径.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明显感到化学反应比较多,类型也较复杂,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知道按一定的思维顺序去解题,导致思维紊乱.且解题的错误率较高.下面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举例说明有序思维的重要性.1.有序思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当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还原性(或氧化性)强的物质先反应,然后才  相似文献   

3.
化学计算与数学计算的区别在于,化学计算是反映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量变规律,必须考虑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参与的反应,而同一个反应又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或不同的相关反应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反应结果;而数学计算就是单纯的数字运算.所以在解化学计算题时可从不同角度分析求解,即"走"不同的解题思路,解同一个问题.在一题多解中可以培养  相似文献   

4.
对于涉及较多反应物和多步反应的问题,提出可用“一锅法”思想解题.以多种反应物参与的反应体系和有多种生成物的反应体系为例,通过7个例题的解析,说明用该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比较直观和简洁,不仅可优化解题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元素守恒思想和整体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分值较大、要求较高。因此,笔者建议在复习时可以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指导,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点线知识;以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为基础,建立知识网络图;以物质的特殊颜色、特殊反应条件及元素原子结构等为解题突破口;复习时认真熟练地阅读课本,避免出现知识死角,并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相似文献   

6.
一、根据关系式计算 此法解题的原理是:根据多步反应中各物质的系数关系,寻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框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题型,也是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此类题没有太多的文字提示,只有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仅根据转化关系解题是不能达到解题目标的,只有认真分析题意,抓住解题的关键,解读物质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框图题,不仅要熟悉物质的化学性质,还要善于利用物质的特性解答.  相似文献   

8.
待定系数法在化学解题中应用相当广泛,对于多步反应的计算,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种方法是先写出反应物与可能的生成物,根据题意确定某几种物质的系数,其余物质的系数用字母替代。再根据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列出数学方程,求出各物质的系数,总的反应方程式也就写出来了。最后利用总反应式解答相应的问题,下面举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9.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它是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之源,多官能团有机物是指集多个、多种官能团于一种有机物中,从而显现出不同的性质,以此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综合等多种能力。在中学化学中,有机物与NaOH、Br2、O2、新制Cu(OH)2等物质的反应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主要讨论多官能团有机物与NaOH反应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终态分析法是利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与待求量相关的物质(离子、分子或原子)在变化终态的存在形式为解题的切入点,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中间变化过程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在一些多步反应或多种混合物的计算中,由于涉及到反应繁多、数据不一或变化过程复杂,解题时如果逐一去分析这些反应或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往往会纠缠不清,导致思维混乱,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错,甚至无法解答.如果我们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就会简化思维,从而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习题的求解过程中,无机化合物推断题是学生感到较难求解的一类题目。它不像物质结构或元素推断题,内容范围窄,无论如何变化,总是1~18号元素中的几个常见的重要元素;也不同于有机推断题,规律性强。无机化合物内容多、范围广、知识零散,学生解题总是找不到可循的规律和方法,解题存在很大的或然性。现利用“特征无机反应”作为一些无机化合物推断题的突破口,进行归纳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的各省市的中考题,固体混合物无数据计算经常出现。这类题的特点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没有给出具体数据。解题时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找出某些物质及其量间的内在联系,把隐蔽的数量关系挖掘出来,从而建立关系式,达到解题的目的。正确运用有关化学知识是解题的基础;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试题中的已知县和所求量,分析试题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理出解题的思路和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题型大致可分为二类:一、固体混合物与液体反应,来反应物的质量比例1有一包钢与锌的混合物粉末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  相似文献   

13.
因为氮原子有多种化合价,所以硝酸可被还原成多种含氮的氧化物。由硝酸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种类繁多,计算过程复杂,本文运用始终态解题法、极限解题法以及硝酸在反应中应用的解题方法,简化有关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4.
[解题原理]运用守恒法解题就是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它包括质量守恒、某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等.  相似文献   

15.
建模是利用化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一种实践,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方法.它通过建立具体模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建模可以使解题过程具体化、模式化.本文通过高中化学计算题的举例,来阐述建模思想的具体应用.一、解题模型1——关系式法在实际化工生产中或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  相似文献   

16.
李青 《新高考》2010,(4):29-29
金属与硝酸的反应是中学阶段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考纲要求掌握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要抓住此类题型的变化并灵活应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题。下面对常见考题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中化学解题过程中,守恒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主要指的是在物质发生反应之后,能够根据物质守恒,计算生产物和反应物的质量,这样本来很复杂的化学难题顿时就变得简单很多,对解题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一、质量守恒法的解题应用实际上,所谓的质量守恒指的是物质质  相似文献   

18.
不外加试剂鉴别酸、碱、盐 (或其溶液 ) ,是近年来中考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解题时 ,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及实验现象 ,因而解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考虑能否根据待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 ,找出待鉴别物质中的一种“特殊”物质 ,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然后再利用这种“特殊”物质进一步鉴别出其他物质 .例 1 不用其他试剂鉴别①Mg(NO3 ) 2 、②CuSO4 、③KCl、④NaOH四种溶液 ,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中 ,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解题中“虚拟”思想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这种思想是以科学事实为基础,对物质的状态、化学式、反应条件、计算数据、反应过程、反应结果等进行合理的“虚拟”,绕过难点,找出突破口,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运用“虚拟”思想,不仅使解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考化学计算型试题常用选择、填空、简答、全过程计算等基本题型,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计算题可以发现以下命题特点.一、物质的多元性题目涉及到物质的多组分,造成研究对象头绪多、关系杂.准确掌握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知识是解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