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9):F0004-F0004
彭先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参与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彭先觉院士还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核能和平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最近,针对我国能源面临的严重问题,彭院士提出新型聚变——裂变混合堆可能是解决我国2030年后能源问题的合适途径,而聚变能技术发展在中近期内应磁约束与惯性约束并重。  相似文献   

2.
郭永怀是位国内鲜知,确又国际闻名的科学家。国内鲜知,是他回国内后,即从事国家核心机密级的科学研究;且又英年早逝。国际闻名,不仅因钱学森与他一起留美读博士时是同门师兄;更由于,他在康奈尔大学执教时,在应用数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PLK(彭加勒  相似文献   

3.
马栩泉 《学会》2001,(12):9-9
1942年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场西看台底下的一个网球厅内,著名科学家恩里科·费米领导一批科学家,聚精会神地操纵着一座由40吨天然铀短棒和385吨石墨砖构成的庞然大物.下午3点25分,启动运行成功.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2):I0001-I0004
彭先觉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武器物理专家他曾参与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核武器氢弹次级(也称氢弹主体)的研制工作。提出了多项设计思想,对大幅提高武器比威力、节省贵重核材料用量,形成新的武器设计概念和技术途径等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教学界通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些伟人中,有一个人的地位比较特殊.他在数学家眼中,足位数学大师;在物理学家眼中,他是一位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先驱:他还是当今最重要的粒子物理学理论--规范场理论的发明者.他就是--德国数学家赫尔曼·外尔.  相似文献   

6.
1895年秋,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步其后尘的研究者蜂起,人们最感兴趣的是X射线的由来,即其产生的机理,而未曾想到的是其结果却是由此发现了放射现象。1896年初,伦琴把他关于X射线的第一篇论文及有关照片寄给了法国科学家彭加勒。彭加勒在法国  相似文献   

7.
“快堆”是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简称。为了对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先来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考察队被困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海天茫茫,寒风刺骨。小岛上,可用来取暖的东西只有考察队员背包里的几块干柴,另有一些从四周漂来的湿漉漉的木块。怎样才能不被冻死呢?一位科学家想出了办法:点燃于柴,一边取暖,一边烘烤从四周漂来的湿木块,这样,湿木块烘干后,又可继续燃烧,人也就不会被冻死了。这位科学家的锦囊妙计得益于他是一位快堆专家。  相似文献   

8.
凌学江 《今日科苑》2012,(16):15-16
每当谈到高坝及岩土工程研究,周维垣教授的思绪就进入岩石力学、地质力学、高坝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众多复杂的科学计算当中。那是一个充满艰辛且神奇的世界,没有路,需要自己一步步趟;没有范例,需要自己一点点积累经验。他以一位科学家的责任担当和创新智慧,为我国高坝工程鼎立世界高峰,构筑出一道壮美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的科学史上,曾有居里夫人、多萝西一霍奇金等多位女性科学家撷取诺贝尔奖。女性从深闺中走上世界的舞台.愈走愈远.愈飞愈高。地质科学是公认的“艰辛”科学.然而,在这一几乎是须眉一统的基础科学领域.却有着一位执着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有人也许要问,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美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彭加勒是毫不含糊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  相似文献   

11.
再寻彭加木     
在神秘的罗布泊东缘发现疑似彭加木干尸的消息,一段时间以来特别引人关注。随后,两支科学探险队分别从乌鲁木齐和敦煌出发,进入库木库都克地区,再寻彭加木。 彭加木是我国一位杰出科学家,一个神奇的人。26年前在纵穿罗布泊成功之后的探险考察中不幸失踪,留给世人一个巨大的悬念。他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科学精神的化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郭丽 《世界发明》2009,(12):43-45
在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闭幕之际,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的一位韩国设计师用了和奥委会主席罗格一样的词汇采评价本次大会——“无与伦比”。今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共同承办的设计大会在这位韩国设计师的眼中可说是最为成功的一届,而在成功的背后凝聚的则是中国创意人的心血与汗水。  相似文献   

13.
<正>虽然说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和社会担当,但其实很少有科学家将科普做得很好,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我见识到了一位将科普做得很好的科学家。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博士毕业后留台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他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天文学数据结合,主持创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一个名叫蒂莫西·雷·布朗的人突然之间便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他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德国柏林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令人惊奇的是,经过骨髓移植后,他的艾滋病居然被神奇地"治好"了。艾滋病这个长久以来被医生和科学家们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被成功地治愈了?"柏林病人",黑暗中的曙光?艾滋病一直是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眼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艾滋  相似文献   

15.
彭加勒与爱因斯坦都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但彭加勒却一直未接受相对论。虽然有不少学者强调彭加勒对相对论的贡献,但实际上彭加勒的科学目标并不是相对论,而是发展洛伦兹的电子论;而且,两人的哲学思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的差别在于他们各自遵循构造性理论与原理理论,这两方面可能是导致彭加勒对相对论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核能利用     
氢弹爆炸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核裂变能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惟一核素。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  相似文献   

17.
<正>台上的他闪闪发光,充满自信;台下的他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位全能型选手,画画、运动、主持都是他的强项。他更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新达人,喜欢学习新知识,善于挖掘生活中的问题,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热情和创造力,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位创意与勤奋并行的自动化领域的科学家;他在机器人性能检测和传感器系统领域取得了许多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他获得的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十几项;他在各种学术杂志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他再接再厉,矢志不移。  相似文献   

19.
他曾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他曾参与建立了南极“中山”考察站;他曾在北极展开过五星红旗;他曾和队友一起徒步考察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他是科学家,又是探险家。他——高登义,一位大气物理学家,至今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在中国古代,关于英雄的定义,是“能上高山擒猛虎,能下深海捉蛟龙”,在众人眼里,高登义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相似文献   

20.
核能     
科学的研究遥无止境,科学家对物质的基本组成着了迷。原子、离子、电子、中子……人们对物质的理解也越发深刻。然而,科学也许的确存在着两面性,当人们在为了解世界而兴奋不已时,原子弹的爆炸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