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学策略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童年时,他的父亲和母亲对他写的第一首诗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影响了他的人生和文学创作。文章渗透出浓浓的亲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认识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深沉的爱。目标确定1.认知目标:(1)学会7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析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深刻理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  相似文献   

3.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精美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  相似文献   

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写了作者的父母对他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写出诗,既激动又高兴,通过表扬使作者获得成功的喜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课件出示2: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励。”从母亲对父亲的指责声中你读懂了什么?(母亲深深知道评价中饱含着的爱。巴迪需要鼓励,将这种爱及时给予巴迪,希望给他力量,让…  相似文献   

7.
《"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受到了母亲和父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让他感悟到了父母的爱.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母亲慈祥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  相似文献   

8.
教学案例 那天,我们教学的课文是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这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儿子找药,而是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故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作者对这件事描写得极为朴实细致,几乎所有的文字都由语言和心理描写构成。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懂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是缺一不可的,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篇课文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拗口难读的句子,初读起来显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教学要突破的重难点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陈小宜 《教师》2010,(1):50-51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作者当时并不理解父母的心,但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取得了成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精美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美好感情的赞美之情。题目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钩呢?课文是通过若千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童的细节去领悟“爱如茉莉”,感悟爱的真谛是教学的重点。那么,文中的细节该如伺进行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案例那天,我们教学的课文是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这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儿子找药,而是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故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作者对这件事描写得极为朴实细致,几乎所有的文字都由语言和心理描写构成。怎么让学生理解母亲的这份苦心呢?我选择了两个突破点:一是儿子去医院之前与妈妈的对话,二是对母亲的语  相似文献   

15.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从妈妈生病,爸爸悉心呵护这一平实朴素的日常小事入手,描写父母之间平凡普通的生活点滴,揭示作者对真爱的理解和感悟。文字朴素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厚。让学生理解"爱如茉莉"这一主题,是课文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为此,我展开三重对话,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追问心灵深处的真爱到底为何物。  相似文献   

16.
王志敏 《山东教育》2009,(10):28-29
【教材解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作者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沿着当时的童稚感受到后来的理性认知的成长足迹,向我们展示了作者逐渐理解父母不同评价、共同爱意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课文语言特色鲜明,对话较多,简洁明快。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贴合人物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章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组冲突和细节的描写。情节感人,文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习作讲究技巧,但习作技巧往往隐藏于课文中,它要借助教师的挖掘才能显现。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该习作所在单元的主题是“父母的爱”,依高年段教学目标和该单元课文特点,笔者挖掘出了这样一些习作技巧。(1)细节描写(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2)夹叙夹议(叙事和表达个人的感受相结合,以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3)读者意识(文字是与人交流的方式,因交流对象不同,表达方式也有别)。  相似文献   

19.
谢春文 《教师》2013,(28):5-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它向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组写人的课文,单元导读提出:"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及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该单元具有示范性的一篇文章,在人物描写上很有特色。授课时,我们采用近两年研讨的"导—理—探—  相似文献   

20.
侯西科 《小学语文》2014,(11):46-47
【设计思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传统的优秀篇目。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文本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累计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相信不会太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