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音乐可以被看作是整个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整个西方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成熟与不断演变的,与西方文学、绘画等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西方美学思想中闪现的哲学理念有密切联系.故从哲学这一高度出发,对西方音乐这一极具智慧的文化现象进行关照和思考,不仅有利于我们透过音乐现象去揭示音乐的本质,还有利于我们深层次把握音乐存在形式及其意义所在.由覃江梅著写,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一书,在对西方音乐审美哲学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参照哲学解释学、后现代哲学、音乐人类学等学科,对西方音乐审美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进行了新的历史语境的阐释,为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与西方教育哲学研究构建了桥梁.结合笔者对全书阅览,发现三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音乐表演艺术的相关探讨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主体-理念"?什么才是西方音乐表演审美实践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实质?这些审美观念又经历了怎样的嬗变过程呢?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经验和美学观念与思想又如何应用于实际的音乐表演活动中,音乐表演艺术的视界和话语空间又在何处得以拓展和深化?本文是对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演进历程的整体思考,以期探究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的现代意义及音乐表演艺术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瑜 《文教资料》2008,(32):72-73
在弥漫着宗教色彩的中世纪,音乐无疑也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在所谓千年的黑暗中,西方音乐以它独特的方式寻求着发展与进步.并且创造出辉煌且优秀的艺术成就,为整个西方音乐的文化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西方音乐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时代.也为西方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艺术作为人们生活交际的一种时尚潮流,特别是西方人对古典音乐的痴迷,将音乐教育中的哲学思想发挥的淋淋尽致并得以张扬。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孕育着不同的音乐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延伸,是在学习文化中孕育而来的结晶和精华,而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和角度,站在哲学思想和人文的高度与角度,思考西方音乐的声音和哲学教育论,随着现代化精神文明世界的不断提升,使得西方音乐带来新的精神与活力。本文将通过西方音乐的哲学思想、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心理学这三个领域进行阐述,分析当前西方音乐教育学的发展现状,并从哲学高度看西方音乐教育的重大意蕴,深化和研究现代西方音乐教育哲学论对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音乐在历史当中一直以飞速的脚步前进着,秉持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的大前提,中国在不断引进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相结合,以达到中西方音乐文化共同进步的目标。西方音乐文化的引进在近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而这种传播的最便捷途径便是网络传播形式,在中西方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西方音乐在东方蓬勃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6.
西方音乐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对中国音乐元素的接受,融汇中国乐器的演奏技法、中国音乐节奏、中国式曲调等,也有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接受,对中国哲学思维的接受,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与融合.这对当代音乐吸收借鉴西方音乐元素提供了路径参照.  相似文献   

7.
音乐艺术是人类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与文化特色。中西方的音乐艺术由于受到不同的发展道路、文化历史、社会背景、文化趋向的影响,使得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音乐美学特征。也正因如此,中西方的音乐美学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中西方音乐的美学特征,对比研究两者在美学特征以及文学思想上的差异,并提出了如何发展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的思路,在继承中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要注意引用与借鉴西方音乐美学特征来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方向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生活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也在积极的吸取西方高校优秀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方法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尤为突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仅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对于提升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含义,详细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活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钢琴音乐文化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枪炮与宗教一同进入中国后,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顽强生根的。20世纪初,大量优秀学子纷纷出国,不仅带回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社会。同时,国外的一些传教士与文人也来到中国,向国人宣扬着他们的文学、宗教、哲学、音乐等等。在这些社会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我们将它同化成了自身的一部分,将它融入了我们的社会中。钢琴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从教堂到课堂,钢琴音乐承载了无数人救国情怀与对艺术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一个广告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广告音乐作为广告本身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领域中越来越不可忽视。虽然中西方影视广告音乐丰富可观,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情况等原因,在广告音乐的发展中还存在着相当大差异。文章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风俗文化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对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广告音乐差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音乐产生的土壤,不同的文化造就着不同的音乐。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从而中形成了中西方的不同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西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西方的音乐也实现了"会晤",碰撞出了火花,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也逐渐扎根于中国大地,并且开放出绚烂之花。随着钢琴音乐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就中西文化融合对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融合,世界文化领域内部也进行着交流与整合。篮球运动作为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随着其国际性的不断加强亦带动了中西方文化理念的融合与发展。中西方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成为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不仅深度展现着人类文明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演进,更承载着各时期民族文化的质性特征.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文聘元所著的《西方地理通史》一书,系统讲述了西方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变革,并对其人文理念,文化风潮的形成、发展进行深度探索,以西方地理的典型特征对其民族风采、文学形态及哲学观念等多种人文学科领域的塑造、构建逻辑...  相似文献   

14.
西方音乐史是专门介绍、分析、研究西方音乐发展以及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学科,涉及到西方音乐在各个的形成、发展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流行等方面内容。在当前,西方音乐史是众多音乐专科学校以及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众多高等普通院校重点选修课程。本文作者将结合工作实际,就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对当前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宗教文化符号与传统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艺术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比其他意识形态更多的一致性,历史上曾占有统治性地位的宗教意识形态,必然影响人类文化艺术理念乃至声乐艺术思维。阴阳太极图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正是中国声乐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意识基础;而基督教十字架折射出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开放性与单一性,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声乐艺术形态。可见,宗教文化左右着社会礼教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宗教音乐影响了中外歌唱艺术的形态与声乐理论的内涵。中西方不同宗教理念的典型文化符号,对中西文化艺术思维和声乐艺术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不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单纯延伸,而是在同西方文化激烈冲 撞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西学东渐中,德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而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传播,不仅播种了科学、民主、法治的理念,而且以其新的伦理价值为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型注入了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约翰凯奇独特的美学观念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并且在广泛地影响着中国的青年作曲家。他对于音乐本体论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理念,其作品《变化的声音》和《4分33秒》都成为了体现凯奇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秦欢 《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64-265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这场变革的核心思想,在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体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视人、肯定人、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此刻,人文主义在西方音乐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弥足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音乐的创作理念、表现手法、表达内容中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自由意识等方面。在这里,基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下探讨人文主义精神对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发展的重大影响及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大量涌入,中国和日本的传统音乐文化也相对出现了变化,新的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不断出现。通过对此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音乐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及音乐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分析,进一步总结中日两国接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经验,真正认识到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接纳及吸收并不是用其代替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而是能将两者合二为一,形成一种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发展、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这对我们着眼于当代推动中外音乐文化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近些年,音乐教育逐渐在我国被重视起来,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与融合,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整个国民文化素质及文化内涵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需要的提高和音乐教育的发展,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同样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融入了人民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