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如果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张勇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150-150,152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如果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新要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作者深切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会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高虹 《西藏教育》2012,(8):53-53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开始,而如何养成初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困扰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若使初中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凭借教师单纯的说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师们必须谨遵教育原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自主教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养成初中生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予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一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是我们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贵港市覃塘区部分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意识及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此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小学班主任任重而道远,而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除了学习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班主任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观学生实际,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计划;重学生意识,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观念;定学生干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助力;树学生楷模,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风帆;开学生活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舞台;引多方共助,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成才的前提条件。在小学阶段进行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学校应开展养成教育,使学生通过系列活动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蒲得喜 《学周刊C版》2020,(15):151-152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曲折、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克制一个坏习惯和形成一个好习惯,绝非是一时半刻能达到的。只有家庭、学校的共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地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什么?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还是习惯。好的习惯能够造就一个人,而坏的习惯却能毁掉一个人。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普通中学教育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目的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教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学习中磨练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王瑞 《宁夏教育》2012,(3):49-49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怎样让学生学会做人”这一线索展开教学活动,狠抓思想品德课中明理、导行两个教学环节,提出只有以明理为基础,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小学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农村小学要提升品质,首要问题是提升学生的为人素养,如怎样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学会感恩等,这些都有赖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江苏省昆山市新镇小学通过"主题要求、主题阅读、主题课程、主题体验、主题展示"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每月养成一个行为好习惯,研制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德育课程融合方案,收获了学生素质和学校品质的大提升。  相似文献   

17.
贾朝霞 《天津教育》2020,(9):175-176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语言和思维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来解放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从而提高成绩。良好的习惯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学会做人。健全的心理可以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养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动优良班风,从而带动良好校风的形成。良好的校风可以带动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良好教育的养成是一所学校建设的重点,要注重日常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军 《考试周刊》2014,(27):106-106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丰富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和礼仪问题。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学生刚从初中三年级进入中职一年级,还不熟悉陌生的中职学校的环境,老师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中职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文章围绕体育与健康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孩子的学习,劳动等各方面去阐述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指出:家庭、社会、学校对孩子习惯形成的影响。强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值得共同关注。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构建人生成败的必要重要条件,它象高楼大厦的坚实基础,只有一个坚如盤石的基础,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材。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必须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也是成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其影响极大。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有必要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教育人用心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读经诵典,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而将经典诵读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开展,能让学生"知""行"同进,是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