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期刚开始,南京许多家长为孩子请了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大学一位学生介绍,最近一位家长到学校明确提出要请一位家庭教师,但并不需要给孩子补文化课,而是要给读初中的女儿靖“心理教师”。原因是:她的女儿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不太好,在学校里她是独来独往,与许多同学“不罗嗦”,在家里与家长很少交谈。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不够健康,特请心理教师做家教。据悉,心理系大学生被请去做家教很普遍。南京兴起心理家教  相似文献   

2.
关于家教盛行与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家长为儿童聘请家教已经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其成因不仅涉及家长、学校、社会,而且与家教市场的有求有应的局面分不开。但家教现象的持续热化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教育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家教活动不能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也不能忽视意志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城镇“家教热”可谓长盛不衰。在不少家长中间流传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孩子成绩不够理想,请家庭教师就行;对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多少有些用处。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乐此不疲。还有一些家长为了“捷足先登”,每当新学年开学之际,就四处寻觅,或托人,或上门,想方设法为孩子请到一位家庭教师。请家教果真有如此大的功能?笔者专门查阅许多资料,发现至少国内尚无一个权威的科研机构对家教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作过科学的调查和缜密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试问家长:“你的孩子请家教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都很关心,也很困惑。那么,到底该不该请家教请了家教后家长应该作些什么我是一名学生,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教过几个学生,一直很关心这个话题,现在结合我家教的案例,谈一下我对家教的看法,以期给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一些启迪。一、家长请家教的动机人的任何活动一般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有以下几种。1.培养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辅导过的5位学生中,有3位学生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5.
选一个双休日,走进一些重点学校的名教师家里,你或许可以看到“壮观”的家教场面: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里,客厅里坐着学生,书房里坐着学生,卧室里坐着学生,老师穿梭其间,给这堆学生讲解,让那堆学生看书、做题。那情形,倒像是边远地区的“复式教学”。那种和风细雨、灯下育儿的经典镜头早已模糊,现代家长更情愿把孩子送到老师家里,送进各种特长班,或是聘请在读大学生给孩子辅导功课。家教,正以如火如荼之势在城乡各地迅猛发展。家教,何以这样热浪滚滚?家教,你将走向何方?且随我们一起走近家长、走近学生、走近老师、走近专家…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耳闻目睹了不少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现象。应该说上级规范文件和处理通报下发了很多,大会小会学习的次数也不少,人人都知道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是不被允许的,但是这一现象仍屡禁不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起来,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有两种具体的操作形式。一是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到自己家中或自己办的补习班中补习。家长、学生担心如果不去,就会得罪教师,甚至  相似文献   

7.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家长育儿素质。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纲要》等法规,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教育教学情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开展“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家长研讨会”等活动,请有成功家教经验的教师介绍经验。组织开展家教征文活动,以推动家长学习家教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来,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出现了一种新的家教方式──联合家教,即几个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自发组织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学习知识、技能,由这位家长担当起家庭教师的责任。在联合家教中,家长除对几个孩子进行文化课的督促辅导之外。还会根据各自职业、阅历、生活感受以及文化素质、个人专长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一位初三学生的爷爷是某中学退休高级语文教师,这位学生在爷爷的精心指导下语文成…  相似文献   

9.
林林总总说家教 时下,说家教已成为一个新兴职业毫不为过--不仅大学生们时常在路边举起"家教"的招牌,不少大专院校还成立了"家教中心"之类的机构,为家长和大学生供求双方牵线搭桥.一些在职或已退休的教师也开始提供家教服务,连职介中心都开始介入,把介绍家教当做自己的一项服务内容.对成千上万的家长们来说,为孩子请家教似乎成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变味的家教     
王李 《教育》2011,(9):5-5
一次,笔者在出租车上与司机交流中说到自己的教师身份时,司机立刻询问:“你做不做家教?”好像教师就应该做家教的。在岗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行为,不仅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更在败坏社会风气。教师的教学都变成了交易:教师把自己堕落到受雇用的地位,过早地让孩子认识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象。表面上,学生额外得到教育,教师付出课余时间得到补偿,双方实现了互惠共赢:有偿家教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合作关系。但事实上它给师德培养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1.
西林 《家长》2004,(Z2)
“家教”是什么?一个普遍的理解是:家教就是在晚上,或者是双休日不上学的时候,请一个老师到家里来辅导一下功课。事实上,如今的“家教”已不是“请一个老师到家里”这么简单,也不再像《音乐之声》里那样一位美丽的女教师带着孩子们唱歌和游戏那般有诗意。仅仅在几年前,请家教可能还只是停留在想让孩子成绩更好一些,或者是想让孩子习琴练字,能够有个一技之长,且请家教的大多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家长重视,给孩子请家教,已是越来越普遍。在本刊所在地天津市,记者分别在一所重点小学和一所普通中学进行…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教师的使命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使命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倾情奉献。而有些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丧失职业道德守则,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进行有偿家教,或收受家长钱物。这种行为腐蚀了以奉献和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不仅对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很大,在社会上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主动与家长保持正常联系,定期开展家访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训斥、指责家长;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等。有偿家教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有偿的服务,这是一种商业行为,教师兼职做家教如同公务员经商,应该禁止!有偿家教有害无益,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虽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在职教师严禁从事有偿家教,但对于家教这个目前普遍存在、颇受关注的现象,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法也不尽相同。反对者认为,有偿家教不但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而且还有损教师形象,影响学校声誉;赞成者则认为,既然市场有需求,就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有偿家教究竟该不该存在?  相似文献   

14.
据了解,许多毕业班学生都请在职教师做家教,其他学生也多半在一些名师辅导班上课。“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已渐成气候。在职教师家教的泛滥甚至让一些学生分不清课内课外。有专家指出,把课后的“加餐”当成“主食”,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营养不良”。中学生请家教目的不同,初中生为了中考,家长千方百计要找一些名校的老师在最后点拨一下。高中生为高考请一些一流中学的老师进行小班补习,不仅教学习方法,还能透露一些内部消息。于是一些名校老师成了家教辅导的宠儿。据称一些名师一个晚上的课时费甚至能达到近千元。学生们是宁可学校的课开…  相似文献   

15.
把孩子24小时托付给老师,这种“全天候家教”,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温州市民的新时尚。 教育孩子难,家长们都这么说,教育孩子没时间,成了家长们头痛的事。而中小学生又特听老师的话,很服老师管,于是这种“全天侯家教”应运而生。一位司机说,他的孩子年初托付给班主任后,学习进步了,饭也多吃了,身体结实了,让我们家长放心。  相似文献   

16.
近日惊闻一位旧识之子在国外患上躁郁症回国治疗,不禁为之惋惜。那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几年前赴加拿大留学.听说患病前已就职于加拿大某知名企业。前途无量。却因不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变化而倍感压力。得知这个消息时,我的这位旧识正在一个家庭教育讲座上,与很多家长分享她的成功家教经验。这不由让人思索.在人的一生中,成功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是阶段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家教热"作为一种教育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已兴起并持续盛行了多年,最初在东海沿海地区兴起,以后又延伸到内地的大、中城市,现在几乎遍及全国,就是在比较偏远的县城亦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经历了最初的学生课后免费留堂补课到请家教老师上门辅导,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请专门的老师在固定的时间段在家里进行有计划地辅导."家教"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据有关资料调查,在城市小学生中聘请家教的已超过50%,中学生中也有30%之多.家教从沉寂中兴起,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8.
睿子 《江西教育》2006,(23):14-16
家住昌北的大海在市中心某中学读初中。大海是个贪玩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父母望子成龙,给大海请了不少家教老师,可上几节课以后,不是老师嫌大海家偏僻再不愿上门,就是大海父母嫌老师家远上课不方便,上过几次课后就不了了之。近来,大海的父母注意到了在哈尔滨、上海、新疆、郑州等地兴起了“电话家教”,据媒体报道说还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欢迎。于是大海的父母打电话给报社询问此事,说南昌若是有这样的服务,说不定能够解决他们的烦恼。所谓的“电话家教”,就是依托通讯平台开展的一项家教业务,家长或学生只需要每月交纳一定的费用成为…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家校沟通能够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受到更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大事。然而,很多家长表现出浓重的盲目从众心理;在一些家长眼中,请家教还是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如何看待火暴的家教市场?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如有需要,请家教有什么好处?如有可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兴利除弊?即使是专家,对家教现象及其影响性质也常常存有截然对立的观点——要么认可,要么极力反对。我们认为,不论人们赞成与否,家教市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总是有它存在的“缘由”,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家长。请家教于家长而言,不仅是情理之事,更是无奈选择。作为理论研究者应有更多实践情怀,而不是一味地在“请家教好不好”问题上争论不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探讨了火暴家教的主体诉求、具体动因、利弊影响和市场走向,出发点是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请家教的成效,把“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