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酸碱滴定分析法中,强碱(酸)滴定弱酸(碱)的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与弱酸(碱)的强度及浓度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从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概念出发,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应用于定量描述酸碱滴定分析的可行性确定和一元弱酸(碱)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计算。对灵活选择分析方法和酸碱指示剂提供了可靠依据。一元弱酸(碱)体系滴定分析的可行性,通常采用KC(?)10~(-8)来描述,一般来讲,这是符合滴定分析要求的。而对于一些强度较弱,或浓度较稀,即KC<10~(-8)的酸(碱)体系滴定分析的可行性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计算,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从滴定误差和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概念出发,推导出了它们与酸(碱)的强度和浓度之间的定量公式,并进行了一些有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历来都是采用隔离法即是根据酸碱滴定的类型,在滴定过程中的各阶段,依据被滴定溶液的组成和性质,确定计算公式,然后求解并计算出被滴定溶液的PH值。本文采用综合法,从滴定体系的质子条件(PBE)出发,推导出一个系统的计算公式。运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滴定过程中各点的溶液氢离子浓度,然后计算出PH值。 强碱滴定强酸溶液综合计算公式: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溶液综合计算公式: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溶液综合计算公式: 关于综合计算公式的求解,可以通过笔算近似处理求值,更便于编出计算程序输入电子计算机求解。  相似文献   

3.
酸碱滴定曲线,可以用[H_-~+]浓度和滴定剂加入量v之间的关系[H~+]=f(v)表示.对滴定法作深入的讨论研究时,滴定曲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理论滴定曲线的计算,是根据该质子传递体系的平衡常数、被测组分和滴定剂的质量等恒以及电中性条件,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本文以一元弱酸碱为例讨论用数学方法描述滴定曲线以及由滴定曲线方程讨论敏锐指数、缓冲容量、滴定可行性等相关概念,克服在普通分析化学教学中由于较孤立地讨论酸碱滴定行为和简单地运用近似公式计算而带来的问题,从而深化酸碱滴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弱酸碱的强度和浓度对采用最简式计算缓冲溶液pH时带进误差的影响,以及在酸碱滴定中绘制滴定曲线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引言对于强碱(酸)滴定强酸(碱)的滴定分析可行性和酸(碱)的浓度与相对滴定误差及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大小之间的关系,未曾见到定量的描述公式。本文推导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作了一些应用方面的讨论。一、公式推导强碱(酸)滴定强酸(碱)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及滴定误差与被滴定酸(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PH=2Log·(ErC/2)-LogKw或LogC=1/2△PH (1/2)LogKw-Log(ER/2)式中:△PH为滴定曲线PH值突跃范围的大小;Er为相对滴定误差(文中简称  相似文献   

6.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是以终点误差为根据,以弱酸的平衡浓度Csp和离解常数Ka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并把CspKa≥10^-8作为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有根据终点观测误差推导酸碱滴定可行性才有实际意义,即根据平衡浓度Csp和酸与碱之间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t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相应地,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应该是CspKt≥10^6.  相似文献   

7.
做酸(HmR)和碱[M(0H)n]的中和滴定实验,恰好反应时,有: nHmR+mM(OH)n=MmRn+m·nH2O 设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酸,滴定时,读取的体积为V酸,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碱,读取的体积为V碱,则有: mC酸·V酸=nC碱·V碱. 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则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在的高考以能力为导向,以实验为依托,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相关知识.本文就对化学实验中的滴定分析法做一个总结,以期与同行交流.一、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其实质为:H++OH-=H2O,这也正是酸碱中和滴定计算时所依据的原理.我们把酸、碱溶液中的一种规定为标准溶液,另一种规定为待测溶液,则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可概括为:C(待)=C(标)·V(标)/V(待)其中,C(标)为标准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10.
酸碱中和滴定,是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具有足够准确度,因此,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1.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中对酸和碱的定义分别是: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HA(酸)≒H~++A~-(碱)中的HA和A~-就称为共轭酸碱对.由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如醋酸和醋酸钠,氨水和氯化铵等)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这类问题在以往教学中经常是给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学生往往限于死记硬背,而不能彻底理解.新课程的教材中引入了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平衡常数进行定量计算,就可以明确讨论出由共轭酸碱对组成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2.
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均为滴定分析法。它们有许多共性,又各有其特点。 一、通过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的对比,掌握滴定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二、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各自的特点及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 酸碱滴定 1.质子化酸碱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均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均称为碱。这里要注意共扼酸碱对的概念。 对于多元弱酸(碱)的两性物质来说,要注意找准它们对应的共扼酸碱关系和酸碱离解常数。例如H_2PO_4~-是两性物质,它作为酸,其共扼碱是HPO_4~(2-),而作为碱,其共扼酸是H_3PO_4。  相似文献   

13.
医用化学酸碱滴定实验质疑山西长治市卫生学校(046011)韩曙云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程晓玲一些医用化学在做酸碱滴定实验时,是用未知浓度的酸或碱去滴定已知浓度的碱或酸,虽然这种滴定方法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但我们认为是不妥的,原因有下列几点:1.这种滴定...  相似文献   

14.
和酸碱滴定与络合滴定一样,在氧化还原滴定中也有一个终点误差的计算问题。它对于滴定分析的研究和分析准确度的估计是十分重要的。国内的一般教材中,在氧化还原滴定部分对终点误差计算的讨论很少,报刊上虽有报导,但主要是讨论对称或半对称氧化还原反应的终点误差。本文拟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通用的终点误差计算公式,以计算对称的或不对称的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  相似文献   

15.
<正>针对中和滴定在近几年高考中所占有一定的分值,其主要内容在于考查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同时往往以中和滴定知识为载体进行从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来考查化学基本计算及误差分析等,本文主要对中和滴定一系列问题做一全方位的透视,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透视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含义、原理及关键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完全中和,测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酸碱滴定过程中在不同滴定分数时的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建立了一元强酸碱、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及强酸滴定一元弱碱的滴定曲线方程,并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正>酸碱中和滴定是用来测定酸或碱浓度的一个重要定量实验,重点要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难点在于误差分析,在试题中则是对曲线的分析与判断。本文拟从多角度探讨,以帮助大家获得更为广度与深度的理解与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它是指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在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对多变的误差分析感到难以理解,为此,在教学中进行以下讨论,可使学生感到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19.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反应并通过滴定操作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酸失去1个质子后转化成它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碱得到1个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例如,HAc能给出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碱 Ac~-;NH_3能接受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酸 NH_4~+。共轭酸碱组合成共轭酸碱对。HAc 和 Ac~-是共轭酸碱对;NH_4~+和 NH_3同样是共轭酸碱对。质子的体积特别小,电荷密度非常高,所以游离的质子不能独立存在水溶液中。通常  相似文献   

20.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即为酸碱中和滴定. 原理:H++0H-=H2O 设v特、C待、V待,v标、C标、V标分别为待测酸(或碱)及标准碱(或酸)的元数(化学计量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