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伦贝尔多年冻土自北向南分三个区。多年冻土受纬度地带性制约,低洼处更为发育,退化过程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特征,热稳定性差。季节融化层冻胀和融沉比较突出,发育的不良冻土现象和次生不良冻土现象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巨大。针对多年冻土的特’正及冻土区工程地质问题,对呼伦贝尔多年冻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多年冻土区不良地质现象导致的工程病害有沉陷、冻胀、冰锥、涎流冰、冰丘、热融湖等现象.沉陷是工程遭受破坏相对普遍的现象.同时,季节活动层反复冻融引起的病害亦不能忽视.多年冻土自北向南分Ⅰ、Ⅱ和Ⅲ区,冻土工程类型多样,Ⅰ和Ⅱ区高含冰量土分布更为广泛;Ⅰ区西北部有低温不稳定区,其它为高温不稳定区和极不稳定区,冻土呈逐...  相似文献   

3.
随着温室气体效应的增加,全球气温将进一步升高,这对青藏铁路冻土的稳定性提出了巨大挑战.专家预计,未来50年,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但变暖的速度将明显比上世纪90年代减缓,变暖幅度在0.5℃左右,与1971-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相比,增温幅度在1.0℃以内.气候变化对多年冻土有较大的影响.未来50年气温升高1℃,多年冻土地带的空间分布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少部分多年冻土将退化为季节冻土,季节冻土区面积比例将增加1.7%.研究人员通过室内模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气温在升高1℃的情况下,目前设计的路基没有变形,路基稳定性较好,设计方案支持…  相似文献   

4.
研究冻土路基的热状况并预报其动态特征,这是完善在反复冻融的的多年冻土地基上修筑道路和治理冻害技术的前提,也是确保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安全运和沿线自然景观不断得到改善的基础。本文论述多年冻土路基热状况动态特征研究的意义,以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多年冻土区路基热状况动态特征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14,(7):51-53
青藏铁路世界屋脊上的铁路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它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四大难题。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相似文献   

6.
以花久公路多年冻土路基施工为背景,详细的阐述了冻土路基施工的特点和要点,并结合冻土隧道施工,讲述了冻土隧道施工的特点,花久公路采用了本文所陈述的方法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顺利的完成了多年冻土路基及隧道的施工任务,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岩石和土壤。上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就针对东北冻土区森林铁路工程和煤矿开采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此开启了我国冻土研究的大门。60年代初,长达半个世纪的青藏公路和铁路工程建设开始,研究人员开始走上了大规模多年冻土问题研究之路,并对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修筑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性研究,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为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大批急需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重点研究多年冻土区水交换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在资源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中的作用.分步研究多年冻土区活动层中水交换作用,冻土区地下水动力学对其水量、水质的输入、运移和输出及其规模的影响.论述了多年冻土区水交换功能的低温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多年冻土地区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特殊性及规律性,对多年冻土区工程勘探与工程处理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童勇 《地理教育》2006,(3):40-41
热点一: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全线完工,2006年7月试通车相关知识点: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拉萨段,沿线需克服四大难题:①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日照强,气压低,紫外线辐射强烈;②铁路沿线高原冻土广布,既有大面积的高原永久冻土,也有面积较大的季节冻土,在冻土上建筑铁路路基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③铁路沿线冰川广布,经过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特别是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沿线的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恶劣,高原生态平衡极易被破坏;④青藏高原受到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作用明显,现代地壳运动活跃,铁路沿线…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它就像一条长长的哈达悬挂在“世界屋脊”上。然而,这条美丽而神圣的哈达建起来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调节能力弱是青藏铁路面临的三大难题。其中,冻土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最主要的技术难题。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段长550公里,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的最长的铁路。高原地质勘探人员通过钻孔提取的岩心测出冻土的结构为:地表是薄薄的草皮,往下2米的范围是冻结的砂砾层,再往下便是混杂有泥土的冰块,甚至是纯冰块。如何使长达550公…  相似文献   

13.
介绍青藏铁路清水河以桥代路特大桥在多年冻土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钻机选择、混凝土浇注的施工工艺及质量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这几乎是人们的“常识”,而海军官兵的“常识”却是: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外,按照领海主权12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的国际惯例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中国管辖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不断变暖的大环境下, 中国冻土区受气候影响而产生的各类结构性变化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而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面临同样的问题, 热喀斯特湖的发育对研究区内的领土开发、农耕地开垦、畜牧业等均已产生破坏性影响.借鉴俄罗斯对冻土的丰富研究, 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思路.通过梳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中俄原油管线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及季节性冻土区, 沿线冻土分布研究对于管线安全营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地表温度模型获得边界条件, 并利用ANSYS软件模拟了不同研究区段下的管道冻土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年平均地表温度为-1 ℃的区段, 管道油温对管道周围温度场影响半径约3 m, 油温振幅对管道上下侧土层温度影响不同.距离管道中心2. 45 m处和10 m处的冻土上限与油温振幅也存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青藏铁路清水河以桥代路特大桥在多年冻土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钻机选择、混凝土浇注的施工工艺及质量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   

18.
国中国世界上有4个国家的领土被别国的领土包围,成为“国中国”。它们是梵蒂冈、圣马力诺、莱索托、摩纳哥。城中城伦敦城位于大伦敦市的中心地区,全城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居民仅有4000多人。但伦敦城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6,(9A):10-10
冻土上修建工程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冬季,冻土在冻结状态下就像冰块,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发生剧烈膨胀,这样就会把建在冻土地段上的建筑物项起。而到夏天,冻土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融化现象,这样就会使建在冻土地段上的建筑物发生沉降。记者在青藏铁路采访时看到,由于冻土的冻涨。沱沱河附近的一根公路桥墩连根拔起,造成整座桥梁从中间断裂。在国外,冻土带来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因冻土危害经常不能正常通车,能通车时平均时速也只有40多公里。青藏铁路不同于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冻土工程。它海拔高,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冻土地带长,长达550多公里,对气温变化反应极为敏感。这是两个世界之最——海拔最高的铁路和穿越多年冻土最长的铁路!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以来,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的风火山隧道安然度过了"夏、秋、冬"三季.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据了解,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是目前全球穿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