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申申 《语文学习》2021,(1):14-1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之前也学过不少古诗,有什么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可以分享吗?生:我会先看课文的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生:可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生:我会先把这首诗大声读几遍,读熟。  相似文献   

2.
师:请大家齐读《我爱这土地》。(生齐读。)师:刚刚大家确实齐读了一遍,但仅仅是读了一遍(有意强调"读"字),读的时候没有注意朗诵艺术及技巧。朗读与朗诵是两个概念。希望大家通过自己读的实际行为来理解和区分它们。下面请同学们一齐朗诵一遍这首诗。(生再读,总体音量提高,注意  相似文献   

3.
一、揭题明法,自读探究师:这是一首古诗,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古诗学习有哪些方法?生:读,背,思,悟。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怎么读背,怎么思悟。生:读诗、背诗都要体会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要有滋有味地读读背背,这是理解古诗的基础。生:边读边想诗人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说明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有何意义?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4.
师:请大家齐读《我爱这土地》。(学生齐读。一读)师:刚刚大家确实齐读了一遍,但也仅仅是读了一遍(有意强调"读"字)。"诗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但如果是无心地读,读两百遍也未必有用。读的时候要注意讲究朗诵艺术及技巧。希望大家通过自己读的实际行为来理解和区分它们。下面请同学们一齐再朗读(强调)一遍这首诗。  相似文献   

5.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6.
师 :同学们 ,你们当中有谁喜欢古诗吗 ?生 :有。 (纷纷举手 )师 :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吟诵一首你喜欢的古诗 ?生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背手摇头 )师 :声情并茂 ,诗韵十足。(师再请其他同学吟诵古诗两首。 (略 )给予适当的鼓励 )师 :古诗不但能够简洁、准确地抒发人的情怀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这里也有一首小诗 ,一首描写乡村景致的小诗。请同学们看投影 (出示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师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师 :大家读完这首诗以后能发现这首…  相似文献   

7.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来试一试?(一生读错了一个音)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读第四声。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生…  相似文献   

8.
案例师:我来写个字,看。(板书“杏”)认识吗?读一读。(学生齐读)师:大家的后鼻音读得可真准,我还想再听一遍。生(高兴响亮地读):杏。师(微笑):真不错!咱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把上面的“木”写大点,“口”写小点(教师范写)。这样才溧亮。那这  相似文献   

9.
师:现在咱们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生:齐《圆明园的毁灭》。师:课前同学们读了几遍﹖生:两遍。师:有读三遍的吗﹖生:我。三五个举手师:好,请放下手。有超过他们的吗﹖一生举手回答:四遍你读了四遍,很好。读一遍两遍就不错了,读四遍更不得了。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空“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师:大家打开书本把课文默读一遍。读书要学会做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  相似文献   

10.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11.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12.
一、读一读师:徐老师很小就喜欢背古诗,先背一首给你们听听,喜不喜欢?生:喜欢。(师边背边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能读一读这首诗吗?(生自由读古诗)师:还没有完全读出诗的韵味,看样子对这首诗还不太理解。有哪些问题,可以提一提,问题搞懂了,自然就会把诗读得有韵味了。师:能提问题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生纷纷举手提出许多问题)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读了《黄鹤楼送别》你就会懂了。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了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师随即指导,尤…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生:四遍。生:五遍。生:我也读了四遍。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4.
师:大家看一看写下雪这一段是最先从哪个角度来写的?生:先从"雪下得很大"这个角度来写的……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部分。读的时候要把雪下得很大的那个气势读出来。(一生读课文有关部分)师:这场雪大吗?  相似文献   

15.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者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两遍课题。(学生读) 师:过去,我们总结过学习古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它来帮助我们自学这首古诗。做到理解诗的内涵,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寓于诗中的感情。请同学们打开预习笔记本。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和我的校友们一起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年轻的诗,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19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我们今天上课的程序是四步。课件显示: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这次课上听三遍。第一遍,整体感受(课件显示)。在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生:(静听)师:下面听第二遍。这一遍听的要求是:理解诗中的意象(课件显示),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  相似文献   

17.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18.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19.
一顺势而导,抓实言语运用 师:同学们,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一座瑰丽无比的宝库,那么古诗就是这座宝库中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生:江雪. 师:课前,同学们完成了预习作业.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古诗. (生读) 师:这里有个字,(出示:径)它读—— 生:jìng. 师: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径"?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径"是什么意思? 生:是小路的意思. 师:(出示蓑衣图片)先读好"蓑". (生读) 师:看看图,"蓑"是什么? 生:"蓑"是用茅草和竹叶编成的遮风挡雨的工具. 师:就是以前人们下雨天时穿的避雨工具.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师:(出示斗笠图片)先读读"笠",再说说"笠"是什么. 生:是用竹子编的帽子,可戴在头上. 生:因为是竹子编的帽子,所以它是竹字头. 师:读"蓑笠翁"这个词时要注意"翁"的后鼻音."蓑笠翁"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实录〕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