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7):44-45
正"中华文明五千年"将被证实面对国外学者"中国文明到底够不够五千年"的疑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开展十年有余。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源头已初现轮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指出,良渚遗址基本上已经将中华文明源头推至距今5000年的时段。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牛河梁、凌家滩等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但这一时段还没有把握确认已经形成了国家形态。再前推,考古研究已发现距今6000年前,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社会的分化,文明进程呈现出加速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史传说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故事,但是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依据对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的研究结果来撰写。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誉为是为中华民族修家谱的盛举。多年来,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8):F0002-F0002,I0001
中国文明与起源形成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探索了80多年。进入21世纪,2001年,国家开始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分别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全面推进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和人类文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历经预研究、一期、二期后,第三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明与起源形成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探索了80多年。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分别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全面推进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是为中华民族“书写家谱”,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和人类文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中国文明与起源形成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探索了80多年.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分别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全面推进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是为中华民族“书写家谱”,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和人类文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谭娜 《百科知识》2008,(1):40-41
在常规观念中,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但是红山文化群落的发现把这一历史又向前推进了整整1000年。2007年8月,一场探讨人类起源之说的盛会聚集了来自中外各个领域的专家,会议上再次充分论证了将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之一假说。红山文化究竟如何开启了人类起源的序幕?出土的玉器,金字塔般的祭祀神殿又该如何证明人类的起源?它的发现又是如何改变了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  相似文献   

8.
骆昌芹 《知识窗》2010,(6):46-47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仅5000年左右,而从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看,地球的超时代科技文明遗案重重,令人目眩。  相似文献   

9.
李想 《百科知识》2022,(31):5-15
<正>以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为诞生标志,我国现代考古学走过了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100年。回首考古百年,我国考古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考古人用手铲揭示出消逝在尘埃中的历史,勾勒出隐藏在黄土下的文明;回首考古百年,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脉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推动中国史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这十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平凉位于陕、甘、宁接壤的中心地带,跨陇山东西两侧;境内有以泾水为主的大小河流数十条,是人类祖先繁衍之生息之地,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已经确凿地证实,早在50—60万年的史前时期,泾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他们在进化的跋涉中度过了人类的童年,用自己的双手逐渐创造出文明之光。这种跋涉,尽管经过了漫长的旅途,但对真正的人类文明史来说,仍可以看作是史前的一瞬。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1921 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成为中国现代田野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考古学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科学严谨的田野考古,让逝去的历史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回望百年,中国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中国考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用手铲揭示出消逝在尘埃中的历史,勾勒出隐藏在黄土下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翟胜利 《百科知识》2021,(31):22-29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商周以来3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考古学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来,把尘封已久的历史揭示出来,把典籍中的文字变为有迹可寻的存在,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回顾     
委东 《科学中国人》2000,(11):12-13
简单回顾一下地球人类的自然科学史是很有必要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和教益。 人类可查证的历史仅有5000余年,且许多记载已在过去的灾害中化为乌有。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许多学者认为:5000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个时期的科技文明。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三星堆,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时隔30余年,成都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上新",相继发现黄金面具、龟背形铜挂饰、鸟型金饰片、金箔等重要文物。这次出土的文物,是否可以和30多年前出土的那些宝贝相媲美?三星堆这次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奇?  相似文献   

15.
对于黄帝国都的所在,学界至今众说纷纭,缺少证据可靠的定论。通过古代文献和三星堆研究发现,推定黄帝之都就在三星堆一带。约5000年前,轩辕黄帝在三星堆一带建立了都城,并且统一了各个部族,使三星堆一带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中心。根据文字、城市、青铜冶炼作为文明的三项标准,三星堆一带可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16.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导致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是不同类型的文明,他认为未来的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为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服务.具有"和合"精神的中华文明不是引起未来国际冲突的因素,恰恰相反,中华文明是维护国际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刘辉 《科教文汇》2007,(8S):145-145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导致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是不同类型的文明,他认为未来的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为美国和西方的国家利益服务。具有“和合”精神的中华文明不是引起未来国际冲突的因素,恰恰相反,中华文明是维护国际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陈默 《百科知识》2011,(20):12-13
世界各个文明起源地区的考古发现都证实,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动物。当以狩猎为生的古人发现史前犬类动物比其他动物更易交往,也不那么凶猛,性情较好而且顺从,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驯服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经过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其是距今5 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河洛古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连续几年获得重要收获,近年又报道了许多重要考古新发现,无论是对中国早期阶段、晚期阶段新石器文化研究,还是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及文明起源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