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伯特  曹爽  孙旭 《知识窗》2006,(3):56-57
科学家们认为,发生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创造了宇宙,大约1亿年后,氢原子开始聚合燃烧,产生了明亮燃烧的恒星,但这些恒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科学家至今没有搞清楚。美国天文学家声称,他们可能发现了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相似文献   

2.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200万年前,地球差点遭遇到巨大的灾难—一太空星球爆炸产生的宇宙射线几乎使地球的臭氧层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一旦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被毁坏,那么人类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这一险些发生的灾难来自200万年前一颗处于爆炸期的星球。几百万年前,一个由数千颗极不稳定的大型星球组成的恒星群曾与太阳系“擦肩而过”,组成这一恒星群的星球寿命较短,外部均包裹有高温气体,很容易发生爆炸。而到200万年前,这一恒星群距离地球仅130光年,就宇宙距离而言可以说非常之近。除了这些宇宙的历史片断之外,天文学家们还在大海里找…  相似文献   

3.
宇宙的空旷让我们感到孤独。即使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到我们这里也有4.22光年的路程。在半人马座中,有三颗恒星,分别是阿尔法A、阿尔法B和一颗红矮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即比邻星。天文学家原本对在半人马座中找到类地行星并不抱什么希望,因为那里的恒星系统很复杂,能  相似文献   

4.
恒星出生:年轻恒星吸收周围环境物质进入旋转磁盘(右):产生巨大的物质喷射流(左)。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7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一颗刚“出生”的婴儿恒星,这是一项被称为恒星进化潜在的“圣杯”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的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第一代的恒星约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是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测到微波的存在。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  相似文献   

6.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想像一下你开着车出门,发现街道上行驶的车辆中,一半以上都有被撞的痕迹,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很荒唐?会不会为自己的车子担心?还是先别为车子担心的了,该担心的是我们的银河系。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的星系有53%都曾经发生过“撞车”事故!这说明,我们周围的宇宙并不太平,到处都曾发生过“交通事故”。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星系遭受了另外星系的撞击,并不一定意味着星系中的恒星与恒星之间的直接撞击,星系碰撞应该会对于恒星形成速率和星系形状产生强烈的影响。此外,星系碰撞并没有像科学家理论推测的那样,产生出新的恒星组合形式。天文学家目前…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文化》2006,(5):F0002-F0002
2005年7月1日,在纪念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科学家们总结出了125个迄今还不能很好回答的问题,现撷选如下——记忆是如何存取的?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学家还发现一些分子参与到了记忆的形成此外,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成也与记忆相关联。但是,科学家目前对于记忆的运作机制还不够了解——而这一机制对于理解我们自身是非常重要的。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另外25%可…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18-I0018
[导读]德克萨斯大学的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太阳的“孪生兄弟”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Earth Sky网站报道,德克萨斯大学的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太阳的“孪生兄弟”。这一发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人类首次明确地认定“类太阳”星球的存在。在此之前,虽然我们知道太阳肯定存在其他兄弟,在广袤的宇宙中,肯定存在像太阳一样由气体云团和尘埃组成的燃烧中的恒星,但这个“肯定”一直没有事实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宇宙均匀吗     
<正>天文学家原本以为,宇宙从大尺度上看是均匀的。但是随着巨大空洞和邪恶轴心的发现,他们开始怀疑,宇宙也许并不均匀,而暗能量也许并不存在。宇宙中物质的分布是否是均匀的?乍一听这个问题,你肯定会说"当然不均匀"!恒星和气体都聚集在一个一个星系中,而且在更大的尺度上,也存在着聚集了众多星系的星系团和几乎空无一物的宇宙空洞。  相似文献   

11.
超新星遗迹     
大质量的恒星寿命将至的时候是“不甘心”默默死去的,它们在临终前会爆发出最后力量,发出的光甚至胜过整个星系的亮度,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抛出物质和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星云,遗留在宇宙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超新星遗迹,可以揭示当年超新星爆发的秘密。结合不同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星云如同宇宙中的五彩霓虹灯,正在发出从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各个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12.
寻找暗物质     
云凡 《百科知识》2012,(17):8-10
正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称为21世纪现代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揭开暗物质、暗能量之谜,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绝大多数天文学家均接受这样一个令他们困惑的事实: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我们能够看到的。科学家认为可见物质——包括所有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等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左右,我们不知道的物质占了宇宙总质能的96%——其中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10,(2):9-9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期报道,美国圣母大学天文学家彼得·格纳维奇及其研究小组发现一颗遥远恒星中心强烈变热,以致产生物质与反物质粒子对,随后这颗恒星变得极其不稳定且触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失控热核反应,爆炸场景之壮观甚至在半个宇宙的范围内都可观测的到。  相似文献   

14.
太阳系诞生于宇宙尘埃组成的巨大云团,这是天文学家们的共识。但是,他们一直有一个困惑:来自上一批恒星爆炸的尘埃云的温度冷却速度很慢,似乎要经历非常漫长的过程,才会冷却到让尘埃发生聚集、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黑洞是大质量的恒星在爆炸后又收缩形成的,因此宇宙早期恒星应该先出现,黑洞则后出现。但是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6.
百科文摘     
宇宙中的“杀星"自然界的动物弱肉强食,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宇宙间竟也有互相残杀、互相吞食的星球,科学家称之为宇宙的杀星。宇宙的杀星是美国天文学家前不久才发现的。原来这是两颗进入晚年期的恒星,靠得很近,彼此都绕着对方旋转运动。在运动中,相互吞食,其中大一点的恒星几乎是连续不停地吞吃着另一个小的恒  相似文献   

17.
人们早就知道,天空中那点点繁星实际上是大大小小如太阳那样的发光天体。后来人们又发现,这众多的恒星并非均匀地散布在宇宙空间中。它们构成了各式各样由大量恒星形成的一个个星系。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处在一个大约包含有1000亿颗恒星所组成的银河系内。宇宙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由几百个到上千个星系形成的星系团。星系和星系团中除恒星外还有各种状态下的气体物质存在。这类气体也会发射出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天文学家通过对这  相似文献   

18.
把宇宙中的气体、星系的质量加起来,竟然比根据宇宙早期状态计算的宇宙普通物质总量少了一半!今天,天文学家已经能够很准确地说出宇宙的组成,宇宙的73%是暗能量,另外27%则是物质。在物质这部分中,不会发光,和我们平日接触的物质完全不同的暗物质又分去了22%,只有剩下的不到5%,才是中子、质子等普通物质。可怜的是,暗能量和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天文学家还说不清楚。其实,就算把这些暗字头的能量和物质排除在外,对于  相似文献   

19.
晴朗无月的夜晚,在远离城市灯光的田野上,满天星斗闪烁着微弱、姣小的光芒。它们都是十分遥远的恒星,天文学家们现在已经能知道它们的化学组成、表面温度、光度、密度、质量、大小、磁场强度等各种信息。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原来,恒星通过它们发出的光在不断向我们传递,并倾诉着自己身世的“密码”,关键的问题是人们怎样去破译这些“密码”。  相似文献   

20.
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你会说:因为太阳下山了。但是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充满着无数颗恒星,那么夜晚应和白天一样明亮。但是夜空是黑暗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曾让天文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