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中国新诗重要一支的现代主义诗潮经历了发生期、确立期和成熟期,从而完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周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虽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但它仍是中国传统诗歌创造性的延伸,具有汉民族的思想内核和现代性的艺术姿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透过对战后台湾诗坛之语境的概述,并选取以抒情风格著称的两位诗人郑愁予和叶珊的诗歌《错误》和《屏风》进行文本细读,来阐释台湾现代诗中抒情性和现代性的相互表述。在现代主义启发下发展出来的现代诗强调情感微妙的象征。间接的暗示,它反对抒情主义——即贸贸然的满纸热情,但并非反抒情。现代诗吸取了中国古典诗传统的养分,却是绝对的现代。  相似文献   

3.
论闻一多对新诗神秘美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一多在现代诗学史上最早肯定了“神秘元素”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他从理论上揭示了“隐”即“兴”、“象”与西方诗歌“意象”、“象征”的内在联系,努力寻找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之间“对话”的可能性。在创作实践中,他运用创造梦境与幻象、意象与象征、死亡意象与氛围等给,给诗带来了神秘美的特征。《奇迹》一诗在神秘的意象中表现了热烈的、爱的精神世界。“神秘美”的探讨与“三美”的张张一样成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探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诗现代诗在时间上大体指20世纪的一种诗歌现象,在西方,它的概念基本相当于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则经历了从本世纪初第二个十年后期新诗的诞生与确立,到80年代中期与西方现代诗相对接,约七十年的形成时间.现代诗必须具备“诗性”。这里所指的“诗性”,其一是指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品类的主体化、心灵化特征,即诗必须是主、客体相互交融与渗透,必须是诗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诗论是说明和探讨现代诗歌本身的新话题而产生的。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性问题首先绝不是一个引入西方学与化的现代性问题,而是关注诗歌、思考诗歌的中国诗论家们究竟如何看待、如何解释正在变化着的诗歌创作状况的问题。在这一需要中生长的中国现代诗论.也就有了与中国古代诗论的不同特征.当然也遭遇了一系列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潮流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象征派诗是其最初和最主要的表现形态。论文从中国新诗所受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中国古典的、现代的诗歌影响入手,从纵、横两方面梳理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轨迹。文章认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是“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讲究诗的和谐,强调诗的节奏韵律,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离不开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及其创立的意象派和东方诗学。意象派的诞生和理论开始了庞德对现代派诗歌的征途。而随后对东方诗美学思想的吸收和运用使其诗艺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庞德特有的跨文化诗学。意象派和东方诗学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庞德的现代性,并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庞德创立了一个“庞德时代”,特别是就其诗学理论而言。  相似文献   

10.
赵霞  刘朝勋 《考试周刊》2012,(85):23-23
由于时代的巨变.中国新诗产生了产生了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相似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内涵.迥异于古典诗歌的“诗言志”和“诗缘情”。虽然引发中国新诗现代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诱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鲁迅的成就是十分特出的,他的新诗创作虽然数量有限,却在诗歌内涵上表现出了远远高于其所属时代并使后来者言说不尽的现代性特质,与西方现代诗直接接轨,并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树起了鲜明的路标。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 ,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 ,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 ,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 ,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强调诗的节奏韵律 ,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 ,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3.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大师瓦雷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他对中国诗人卞之琳的影响。本文从诗歌史的连接性方面、现代性和古典性结合方面、诗歌韵律和技巧方面探讨两位诗人在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和理论上的某种契合和个性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卞之琳在“融古化欧”方面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学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反叛和对西方诗学借鉴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断裂”使中国现代诗学失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深厚基础,导致中国现代诗学严重缺血而且直接导致中国现代诗学和当下诗歌创作严重脱节。对中国现代诗学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西方诗歌理论几乎是和诗歌创作同步发展的,而中国现代诗学对当下诗歌创作处于不及物状态,更谈不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了:当下诗坛出现的“下半身”和“口水诗”现象,是对现代诗歌观念较极端的实验,具有一定的观念开拓性,但由于采用了过激的方法而且当下诗歌理论也没有能力对这些现象做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展示现实与生命的负面,拓展了诗歌观照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里尔克的诗歌则是穿透了怀疑和否定后的生命顿悟,是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新向度和独特成就。冯至受里尔克影响,接受了现代主义生命哲学关于对抒情本体的思考与追问和对世界的自觉担当,并以一名东方诗人的思维模式和逻辑习惯加以再阐释和创造性转换,从而写出了他的重要作品《十四行集》。诗中的这些现代性表征,也使他成为中国诗歌现代性转变的先导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诗歌无疑是20世纪英美诗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股诗潮,其发生与壮大展示出审美领域现代性的独特诉求,其核心价值观念是变化与新奇。这一诉求既体现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历史现代性价值观的认同与趋附,又展示出审美现代性对历史现代性的背离与批判。同时,这一现代性诉求更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技术上开拓创新的根本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所处的社会和化语境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内在的“现代性”冲动为基础,一方面,力图描述西南联大诗歌“现代性转变”的轨迹,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对于具体诗人诗作的个案研究,阐明诗歌在内容与形式、思想和技巧上“转变”的证据。通过分析和探讨诸如反工业、战争、个体存在这样的诗歌主题,我们可以发现西南联大现代诗歌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化语境之间的联系,也可通过诗歌窥见当时的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与这些主题结合一体的诗歌技巧和诗歌美学,也反映出西方现代诗歌和中国新诗传统的交错影响。所以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来看,研究西南联大诗人群和他们所承载的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转变,也就是在中国现实化语境和西方化影响的交叉点上来看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九叶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由社会现实的外部环境所决定。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主义诗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以改造和整合,而“九叶派”诗歌正是经过改造和整合的现代主义诗歌。“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上是达到高峰、趋于完美阶段的一个流派。“九叶派”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融于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主义精神之中。“九叶派”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最大功绩是,打破了“诗必须表现情感”的传统信条,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更新了固有的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诗歌在与西方异质文化碰撞中对"现代性"的某种理念认知的偏失导致了走向忽视中国化而过度西化的倾向,文章以穆旦和纪弦为例,讨论两者诗作中出现的现代性的认知偏失与民族性诗体的缺位,进而指出目前新诗仍然面临并须重视反拨现代性执迷与重拾民族化诗体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