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霞 《青年记者》2006,(10):53-53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采访中双方的气氛融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质量,因此记者就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并设法满足一些采访对象的正当的心理要求,创造能“推心置腹”交谈的融洽氛围,以双方感情上的交流,促进双方信息的交流,使采访取得成功。寻找共同熟悉的人或事,以及相似性,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在大多数采访场合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起“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效应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中,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共同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过程,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才能打开心扉。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揣摩采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主动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一)在采访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两类人,一类是合作者,一类不合作者。不同的采访对象其心理素质也是不相同的。合作者往有如下心…  相似文献   

3.
记者采写新闻,离不开采访对象,上自国家领导人、商贾巨富,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芸芸众生,无一不是记者的采访对象,而记者的采访过程,也就是与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其采访对象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以及信任的关系,从而引导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全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确保整个新闻采访顺利有效完成。其中,人际互动心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新闻记者要求复合型能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新闻记者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新闻记者只有把握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才能引导采访对象积极表达。  相似文献   

5.
杜琴玉 《青年记者》2007,(14):98-98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应该懂得一些采访心理,这样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能更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访心理.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而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忽略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记者应该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薛丽萍 《青年记者》2010,(14):63-63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的话充分表明了采访对于新闻记者的重要性。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是整个采访过程中最关键的角色。成功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全面互动的过程。而心理因素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采访中的角色互动也是一个心理互动的过程。只有进入采访对象的内心,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才能采写出精彩的富有感染力的好新闻。因  相似文献   

9.
试谈情感因素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只有在采访中巧妙地运用情感因素,才能促使访问成功,甚至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访是广播新闻的取材过程,直接关系到消息的质量。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常遇到看见话筒就紧张、不知所云、不知所措或者滔滔不绝、废话连篇的采访对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使晕话筒者尽快适应采访,必须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起平衡、积极的心理互动。  相似文献   

11.
杨光 《记者摇篮》2007,(7):97-97
所谓表演式采访技巧,是指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取得采访对象的心理认同,让被采访者感觉到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采访的内容和范围涉及面较广,采访是一项需要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共同完成的互动活动,采访对象一般都是不确定群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民生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中记者要充分把握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有效把握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理互动,才能使采访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叶金品 《今传媒》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叶金品 《报刊之友》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收集新闻素材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同时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理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情感不仅构成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是双方思想、心灵碰撞的必要桥梁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16.
试析记者采访中的心理势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凡 《当代传播》2000,(5):57-59
当记者去采访一位长辈时,无论对方多么平易近人,记者一到长辈身边就会身不由己地产生出一种晚辈的恭顺心理;即使记者不愿意这样,意识到这样会影响客观的采访,但在长辈采访对象身边,这种微妙心理仍难以消除。当记者采访一位上级领导人时,尽管对方说话随和轻松,记者无形中总能感到对方“不严而威”,心理上总会有点压抑感,采访常常显得很拘谨。当记者去采访某个名人时,也常常会为他们所吸引、所左右,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或者会出现一种莫名的紧张情绪,往往在整个谈话中都不能放松下来……美国出版的新闻书《采访技巧》中曾引用一个…  相似文献   

17.
祁冰 《记者摇篮》2009,(7):31-31
对于记者而言,如何在新闻采访中准确地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需求,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白梅 《新闻传播》2010,(2):74-74
由于采访对象之间具体情况的差异,对待记者采访的心态就会各不相同。从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可以了解到,影响采访对象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诸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所从事的职业等等。  相似文献   

19.
胡蕊 《新闻三昧》2004,(1):25-27
有人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采访学应该是一门科学。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生为熟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人或事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记者为了采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应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在熟悉的环境和领域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