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界》2007,(9)
199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中,国君虢季墓出土一件"七璜联珠组玉佩",虢季夫人梁姬墓出土一件"五璜联珠组玉佩",这两件组合玉佩保存完好,制作精良,堪称组合玉佩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2.
3月7日,国家邮政局发行2000—41《龙》(文物)特种邮票一套6枚,其中第2枚“战国&;#183;龙形玉佩”主图展示的是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珍贵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谷纹卷龙玉佩”。这已是该馆馆藏文物继“编钟”、“彩绘乐舞鸳鸯形盒”之后第三次亮相于“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3.
白桦  长虹 《上海集邮》2000,(6):18-18
2000-4-2“战国龙形玉佩”1978年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西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内棺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是一级馆藏文物。 此票的首发日,该馆馆长看到我手中的“战国龙形玉佩”邮票后颇感惊讶,连说:“怪事,我们馆的馆藏文物上了邮票,我这个馆长怎么都不知道。于是,他马上找来有关人员询问,但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只有馆里一位负责摄影的同志说自己曾经拍过此玉佩文物的照片,不过也不知道它是如何登上“国家名片”的。  相似文献   

4.
方其 《收藏界》2014,(12):26-32
组玉佩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甚至可以早到新石器时期,它是由不同的玉件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整套的装饰物,可佩戴于人的颈项、胸前、肩部或腰间。而我们这里要说的组玉佩,则是指西周时期首创的大型组合玉佩饰,它在西周王侯贵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六璜联珠组玉佩(图1),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31出土,由绿色料珠和红色玛瑙串联6件玉璜,组玉佩玉件共有408件。  相似文献   

5.
与玉觿形构相类,两者单独出现常常难以区分的另一类玉佩件——玉冲牙,是古代与组玉佩(亦称大佩或杂配)兴衰之制相联系的一种弯角形器。一般认为"冲"意指碰撞、叩击,"牙"是指器物的形状。从现有的文献与出土实物看,玉冲牙的出现似应晚于玉觿,文献中的玉冲牙之称始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安徽当涂县青山南朝墓出土一批青瓷、玉器等珍贵文物,其中一组玉佩件质地精良、雕琢考究、纹饰细腻华美,在同类器中较为罕见,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龙纹玉璜白玉质,体扁薄,半环  相似文献   

7.
正绞胎的相关研究1952年,陕西咸阳唐开元二年(714年)杨谏臣墓出土一件绞胎盂,是目前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绞胎器。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于河南巩义黄冶窑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绞胎器标本。考古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最早对"绞胎"进行研究的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描金、仿拔蜡法和绞胎工艺在陶瓷器上的应用》。随后,杨静荣《谈陶瓷装饰工艺——绞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4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8.
1971年7月——1972年2月,陕西省博物馆和乾县文教局联合组成发掘组,对座落在陕西乾县乾陵公社杨家窪北面高地上的章怀太子李贤的墓葬,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结果,除有墓室石刻、墓志铭和六百多件随葬品出土外,还有五十多组大都保存完好的壁画问世(参见《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2年第7期)。在这些出土壁画中,有一幅反映唐代骑马打毬实况的《马毬图》(见本期封底)。这是研究唐代马毬发展史的一件珍贵文物,受到有关人士的极度重视和珍爱。  相似文献   

9.
刘云辉 《收藏》2008,(11):93-94
石家河文化是距今4500~4200年前分布在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土著文化,它是屈家岭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大致同时。石家河文化晚期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玉器较多,种类以小型装饰品为主,造型以人物、神面和动物形象为主,有玉人面、玉神面、玉虎头佩、龙形佩、蝉形佩、玉鹿头佩、玉鹰、鹰纹笄(jǐ),柄形器等等。陕西境内也发现了5件石家河文化玉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顺民 《收藏》2016,(1):99-102
近年来,陕西多地相继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梁釿等布币。见于报道如下:1."延安市宜川县寿山乡薛家村山土梁一釿2枚,甫反一釿2枚,京一釿1枚,阴晋一釿1枚。"(《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86年12期贺玉轩《宜川县出土战国货币》)2."延安市吴堡县张家墕乡出土梁一釿枚,甫反一釿1枚,京一釿2枚,阴晋一釿4枚。  相似文献   

11.
梁勉 《收藏》2008,(4):116-1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一组的金代相扑俑(图1)。这两件俑1986年出土于陕西渭南,左边俑通高31厘米,通宽12.5厘米,厚10厘米。右边俑通高29厘米,通宽14.2厘米,厚11厘米。两俑上身赤裸,下身只穿短裤。  相似文献   

12.
王文径 《收藏》2008,(5):68-73
出土紫砂见于考古报告的迄今全国仅20余件,陕西延安、河北正定、四川绵竹、山西晋城各出土1件,其余基本出土在无锡、南京、杭州紫砂壶产地的周边地带。而远在闽南的漳浦县,除3件紫砂壶有较完整的清理发掘报告外,  相似文献   

13.
武贞 《收藏界》2013,(5):26-29
装饰用玉西汉时期装饰用玉盛行,东汉时期用玉制度逐渐完备。两汉中山国出土装饰用玉主要为各种玉佩和玉具剑饰,以及一些不明器物上的玉器饰件。其中,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组玉佩,由珩、璜、冲牙、环等佩饰构成,除珩外,均呈对排列,佐证了汉明帝所创佩玉制度。  相似文献   

14.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皇室供奉大圣真身宝塔的地宫面世,出土文物引起轰动,其中有13件瓷器明确记载为“秘色”瓷器。根据出土的入藏时镌刻的供奉品《衣物帐》石碑,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恩赐”物中有“瓷秘色碗七口,内两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表明这两件饰银  相似文献   

15.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等八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这批造像实际上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件喜鹊登梅玉佩(见图)。以白为主,略带青色。玉佩上的一对喜鹊,在梅花盛开的梅树上,欢快地跳跃、鸣叫,给人以一种喜气洋洋、双喜临门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董凡 《收藏界》2011,(4):23-23
古董和茶一样,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的。 在各样的古物中,我最喜欢小巧的古玉佩件。闲来在家,独守一隅,泡一壶清茶,临窗而坐,在一把陈旧的摇椅上,细品着一件件的小玉佩:这一块是某次出差时在一个寒冷的北方小城淘来的,那一枚是一个远方的朋友送的,另外一块是老公出差带回来的。  相似文献   

19.
杜文 《收藏》2022,(11):48-55
<正>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等8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这批造像实际上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杜文 《收藏》2015,(5):60-65
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据四川研究者初步统计,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主要有:1972年什邡县窖藏出土的宋代瓷器280余件,分别为影青、龙泉青瓷、耀州青瓷等(《文物》1978年第3期)。1974年简阳东溪园艺场古墓出土宋代瓷器500多件,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