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张恨水具有小说家与报人的双重身份,但在二者之间其本位在于报人。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其新闻性修辞主要体现在隐喻性表达和直接陈述两个方面。其小说的新闻性及修辞特性,既与其报人身份有关,也与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密切相关。张恨水小说发表于报纸副刊,在传播上形成了受众与创作的紧密互动;在审美特性上具有社会性、世俗性、纪实性和时效性,因其独特的传播性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张恨水的创作在审美性和新闻性的张力之中,大体做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2.
著名小说家张恨水,素以才思敏捷、下笔成文而著称。他在任《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主任期间,一天夜里,报纸即将拼版,但有一版上还有一小块空白。当时张恨水正在楼上接待客人,值班编辑急得在楼下大喊,问他怎么办?张恨水站在窗口问明情况后,随口吟出一首名曰《编辑部的故事》的打油诗: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既是选择了一种文体形式,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与报纸周期性相一致的分载形式,更是选择了一种古老而实用的营销策略。张恨水采用章回体在报纸上连载,凭借他的艺术才情成功地避免了报纸连载小说和章回体小说与生俱来的弊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受众是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副刊)的终极目标。从受众角度分析报纸副刊可读性,报纸副刊应考虑不同阶层人群的阅读需求,应考虑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对报纸副刊阅读水平的影响,应努力培养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阶层获取信息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贴近性、新闻与冲突性、服务性,以培养受众关注率。  相似文献   

5.
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在报纸副刊编辑方面成绩卓著的著名编辑家。孙犁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在编辑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副刊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扶植文学新苗、培养青年作家,倡导刊物往小而精里办、不往大而滥里办,注重编辑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安徽芜湖《皖江日报》是张恨水报人生活的起点和公开发表小说的园地。张恨水精心经营报纸副刊,以此为阵地进行五四爱国宣传;首次发表了《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积累了新闻从业经验,打下了文学创作的基础;以新闻记者身份,更深地了解了社会,拓展了视野,扩大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是一位杰出的报纸副刊编辑,他倾尽心血孜孜不倦地探求,强调副刊个性化、倡导创作自由、帮扶青年、公正对待稿件和表征审美教育思想、提出"读者理解力"及面对市场等编辑观,不仅成为了中国副刊编辑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对中国当代编辑仍有很大的启发性,在中国副刊编辑史上必将经久长存。  相似文献   

8.
王进珊认为报纸文艺副刊与新闻和时评并重 ,编辑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 ,认真的工作态度 ,充分尊重作者和读者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他所编的刊物具有质精品高、图文并茂、注重方式、讲究时效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副刊已跃为报纸令人瞩目“名星”。要将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副刊编辑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副刊,作为一种不独立的文学大众传载方式,一方面受制于大众传媒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文化品格。随着报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受众的地位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报纸副刊也经历了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角色转换。文章选取了两大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副刊——《羊城晚报》副刊和《文汇报》副刊作为研究对象,简单梳理了近年来报纸副刊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追求鲜明的期刊个性和强化读者意识,成功进行期刊商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在大众文化迅速普及的今天,茅盾的编辑思想对文学期刊及报纸副刊编辑的改革,编辑如何深入社会底层,深刻地把握时代脉搏,体察人文心态,恰当运用编辑技巧与方法,把握作者、读者及所编期刊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是娱乐,也是理想——积极娱乐视角下的张生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娱乐视角联系故事流传过程中观众读者的娱乐和精神需求对人物形象形成产生的影响,考察人物动作的逻辑和内涵,把握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在积极娱乐视角下,张生形象作为文化消费和审美的对象,其形象设计和动作安排是天才作家在积极娱乐作用下,对民间长期集体创作的琢磨激扬而成,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本身和全剧的娱乐效果,而且充溢着理想人格的魅力。张生是理想典型,其典型意义在于不满现状,反抗束缚,用真心志诚和知识智慧征服环境,追求美好生活,是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要求的体现,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崭新的张生形象也因为契合了观众读者的积极娱乐需要唤起更深刻的共鸣,得到超越时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作为著名报人,梁启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对受众的构成、素质、角色以及传受者之间的调谐等方面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受众的理论。这与当代"受众中心论"不谋而合,具有理论上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14.
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不仅接受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观念,还将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人物的文学文本作为直接的模仿对象。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既使他在创作上逐渐成熟,奠定了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的小说蒙上过浓的肉欲色彩,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报刊发展史上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报刊编辑思想为今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三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编辑实践经验和编辑思想,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他立足于文化传统积极进行报业的现代化改良,在当时的报业界闯出了一条新路。他的报刊编辑思想显露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自觉的商业意识和可贵的个性觉醒。  相似文献   

16.
世纪交替之际,国内报纸副刊发出众多“求变”的声音,其主要论点表达的是对传统副刊的否定。因而,对“求变”思维的认知以及对守恒不变的界定就成了当今报人辩证把握的原则,“变”的绝对化与“不变”的绝对化都是不符合报纸副刊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国内报纸副刊自诞生百年来,它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在不断变化,沉浮起落,由兴盛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迈向新生,完成着涅磐与重生的轮回。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副刊作为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竞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从国内报纸副刊的兴衰以及副刊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报纸副刊的个案研究,试图探求报纸副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从征稿启事的内容中可以发现,小资文化已成为当前报纸副刊的主导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副刊的表现对象、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报纸副刊在征稿启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倾向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其影响有利也有弊,因而,在征稿启事内容表达时我们就应当予以必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当今传媒市场报纸副刊同质化竞争严重,这迫使报纸副刊在传统的办刊策略上做出某些改变,让副刊好看又耐看,从而更好的发挥副刊的"留客"作用。媒介生态理论为报纸副刊实行差异化策略提供了借鉴,现试图在此视野下探讨中央、省、市党报如何确立和扩散副刊差异化的比较优势,努力形成特色和个性,从而使各自的副刊在不同"生态位"中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