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的承载与记录,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略谈自己的些许做法. 一、在传承与创新中思辨 教育改革之前,我们教学文言文时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上,整堂课就是由教师逐字逐句翻译,要学生"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每篇文言文教学都按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逐字逐句串讲,再进行"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僵化的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缺乏迁移能力,不能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文言文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适应新要求的探索。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笔者在这方面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一、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1.文言文教学目标不明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往往是根据  相似文献   

3.
陈琦 《考试周刊》2014,(23):22-23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然而文言文教学是不是做到位了呢?或简单重复,费力而无实效;或急功近利,不得要领。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彰显古文化魅力呢?文章紧扣文言特点,阐释了"文言相融"、"诵读结合"、"反复推敲"、"潜心玩味"、"融会贯通"五大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效,发挥文言经典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彭和清 《时代教育》2010,(5):166-167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与大家共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教材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中的任务越来越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很愿意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可现实不容乐观。就我们普通农村高中而言,学生的文言文底子薄,更无法谈及兴趣,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文言文阅读的篇幅增长,数量增多,难度也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往往把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所以错误地将文言文教学定位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字词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上喋喋不休,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以然。一节课下来学生没记住多少知识倒是对文言文产生了惧怕的心理,这哪能学好呢?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多思索,多尝试。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好文言文在初中文言文学习入门阶段尤为重要。如何才能突破文言文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开好头、起好步,打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呢?结合实践,探讨翻译文言文的"1234"法,以期为是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学生遇到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与大家共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通用的一种书面语言,在"五四"之前的千百年间一直占据重要的交际地位。现如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言文的精髓,彰显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处理好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之间的平衡,是推行文言文教学课堂改革、解决现存文言文教学弊端的关键。一、文言是根基文言文言简意赅,底蕴深厚,韵味隽永,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当之无愧的璀璨瑰宝。只是时隔久远,学生心中充满了  相似文献   

10.
宋振亚 《教师》2012,(33):66-66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有所不同,学习文言文时学生遇到的语言障碍较多,因而,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帮助学生扫除这些障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依旧枯燥沉闷。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探索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武毓 《考试周刊》2012,(48):35-35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文言文课堂的革新已是大势所趋,但针对文言文文体的特殊性,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认真考量,力争使文言文课堂更有效。本文由文言文教学改革之痛入手,浅探文言文教学的传承与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是古代学者的文学作品,也是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在语文教材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很枯燥,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并不是很高,这导致了教学进度的缓慢,并且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学好文言文呢?这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语文新课程新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在拓展与延伸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拓展与延伸?文言文究竟该如何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为此,我校语文组组织了“文言文如何有效地拓展和延伸”课题研究,下面是我们针对此课题开设研讨课的有关内容及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呢?本文就"读、译、读、析、诵、迁、练"的文言文七步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欧阳君 《文教资料》2011,(21):50-5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农村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是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谈谈在新课程背影下农村初中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初中文言文课文传承着古代文明与文化,且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文虽都是脍炙人口、"文不甚深"的名篇佳作,但学生因缺少文言文使用环境,学习时多无从下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偏重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缺少兴趣与热情。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17.
冯桂芳 《广西教育》2013,(30):36-3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如何将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转变为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的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居首,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望而生畏的。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的这一学习心态呢?一、自读自悟,创设情境传统文言文教学多用串讲法,虽有"读"的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开展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然而,在语文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甚至学生习惯了"一读二译三背"的"三部曲"活动模式,让原本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被当成一堆文字进行简单化处理,直接导致了文言文教学长期处于"一高三低"的运行状态,即高投入和低收益、低情趣、低层次化发展现象。语文新课标强调:"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究竟如何开展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活动呢?笔者拟从如下几个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和考试常涉及的内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已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文言文教学现状,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以期广大师生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