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园安全是个沉重的话题,面对一起起安全问题,我们不仅要问:安全教育,你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周奎英 《师道》2014,(7):46-47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同时也日益成为校园工作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实践难题。很多地方对安全问题实行了“一票否决制”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学校对于相关的教师,都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只要出了安全事故,必先否定一切而后论事。安全教育成了一级吓唬一级的“恐怖活儿”。  相似文献   

3.
声音     
《语文学习》2010,(3):79-79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伪问题.——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  相似文献   

4.
刘一鸣  姚萌  刘敏 《地理教育》2022,(12):13-16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增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大势所趋。从国家安全教育视域出发,以“碳中和”作为教学主题,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碳中和”相关知识点梳理,并将“碳中和”相关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机融合,围绕“碳中和”的起源、现状和未来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为地理学科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新思路,以期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国家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王通不仅是隋代的一位经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思想家。以德育人、安邦治国是他积极入世的教育目的。以儒为主导、佛道为羽翼的“三教可一”思想是他首倡的教育主张。教学相长、以学为主,学思相资、一以贯之,善问博听兼天下之智,是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他在崇一学堂立下“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起,就注定他将不平凡于人世,而他的学业最终定格于教育使得他成为了教育界的开拓者: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推崇“第一流的教育家”,掀起“教学”改革,倡行“新教育”;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投入平民教育运动,又扛起“乡村教育”与“科学教育”大旗,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办“晓庄”,向“最不幸之农人”烧心香,通过“行以求知知更行”的摸索,逐步阐述“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论,同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已”等理念,打造出他的“生活教育”行知路……从此,诚如“晓庄”与“育才”成了陶行知所创办的学校品牌一样,“爱满天下”与“骆驼精神”成了陶行知师德印记一样,“生活教育理论”、“行知路”就成了陶行知的事业标识。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对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而言,安全工作是“1”,而其他工作则是“1”后面的“0”。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只有把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的各项工作才有依托。因而,开展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教育质量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谈一谈我园在安全教育工作上的主要举措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入太庙,每事问。”他在《论语》中的很多言论就是针对他的弟子发问而说的。郑板桥也曾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由此可见,“问”是古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对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有顽儿令我煞费脑筋,十多年(今年12岁)的斗智斗勇几乎将我逼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直直的嗓门不但敢冲着家里的每个成员叫喊,连学校的老师也一个不怕,小小的年龄逆反心理已经很强。老师问:“好不好?”他一定回答:“不好!”老师问:“下次能做到了吗?”他一定扯大嗓门喊:“不能!”……作为一个教师时常要麻烦那么多同事,真是羞辱难当。想想我已经算是一个极其严厉而有教育经验的妈妈加老师了.我从不溺爱纵容他,有什么缺点都立马指出并作出令其改正的策略:在学校我也从不多加关照,  相似文献   

10.
冯卫东 《江苏教育》2013,(11):30-33
“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后蔓延于西方,如今影响到我国并逐渐成为一种热潮的教育理念、教育范式和教育运动,它关注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旨在促成其幸福感受、幸福人生。“消极教育”则是卢梭首先提出的,是其倡导的自然教育的一个专门名词。这两者不是相互悖反,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本文辨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主张用“消极教育”来为“积极教育”的实施和实现扩大空间,创造空间,从而给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相似文献   

11.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叔同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屈一指的艺术教育大师。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其早年的教育实践中 ,他一直倡导“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 ,他这种德行结合、德才并重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 ,仍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艺术教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中,艺术教育又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其“零点项目”和“艺术推进”项目的主要内容。加德纳不仅是教育理论家,更重要的是教育实践家。他的“多元智能”教育实践主要是艺术教育实践,特别是儿童(主要是幼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是自成体系的,他是一位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探索的先驱者。他所倡导的普及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这三大主张包容着教育目标、途径、方法的革新理念,也提出了教育最终让受教育者去创造生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服务于人类的本质特征,这对当前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国防安全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新的国家安全战线不仅在于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提高,更在于其“软实力”的建设。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强国,不仅在“硬实力”的建设上独领风骚,其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成效显著,从而成为世界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中心。美国教育文化软实力是将教育作为源头而综合发展起来的。美国政府在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输出中担任越来越重要和明显的角色,主要通过对他国进行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教育资助、留学访问、项目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刘萍 《科教导刊》2023,(6):26-28
开展安全教育是地方高校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文章对地方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地方高校存在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教育方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及考核评价缺位等突出问题;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从核心理念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及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孔子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孔子在开展私学教育中,最首要的贡献就是他所倡导的“有教无类”思想。依据这一思想,教育对象突破了奴隶主阶级的有限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教育机会。孔子教学有固定的场所,对象广泛,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内容主要是传授“仁”的具体形式,教学方式也主要是一问一答法,弟子问,孔子回答。教师通过回答来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知道“仁”之后照着做,最后达到孔子,的“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基础教育的丰厚资源。他主张,儿童应教会“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教会“规矩”,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亲自编写启蒙教材,把儒学经典普及化,这些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此以他的“小学”教育思想为对象,简析其教育目的、基本内涵、实践成果等要素,以期更好地继承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下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明 《宁夏教育》2005,(11):17-18
孔子是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他就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功能;他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应是“学而不厌”,对学生的态度应是“诲人不倦”;还提出。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相似文献   

20.
为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校园安全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四川省阆中市借助教育政策出台和项目试点契机,在全市小学中推广安全教育“小微工程”,同时通过研制小而明的教育主题、开发小而实的教育案例、建立小而活的教育机制、开展小而精的教育活动、实施小而美的教育考核等“五微”策略,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有力保障小学生的平安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