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差错?顾名思义,差错者,不正确也。差错是报纸上与政策、法律、事实、规定和办报人愿望相违背的内容、文字和图片。差错的种类很多,有小差错和大差错,有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有文字差错和图片差错,有内容差错和标题差错,有编排差错和印刷差错等等。办报的人都想把自己的报纸办好。这个“好”包括的内容很广,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应该说,也是其中的一条。报纸差错的普遍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2.
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毕竟是衡量报纸质量与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将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连续2年开展报纸“无差错月”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差错率明显下降。笔者作为报社检索报纸差错的工作人员,经常要接触到见报差错,在此将平时所见的文字差错择要归纳一下,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当前报界已经认同,摄影报道与文字报道是并驾齐驱的两种报道方式。新闻照片与文字报道一样,能够独立报道新闻,报道典型,抓问题,抓连续报道。与这种认同同步,“厚图”观念也悄悄地进入报纸编辑的脑海里。但足,对“厚图”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并不都是正确的,在编辑工作实际中也因而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报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吴万平 《新闻知识》2005,(8):69-70,51
报纸越出越厚以来,产生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Zāo审读。它的大体职责是多把一道关,以减少报纸的差错。但审读在编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具体应发挥什么作用,各报的作法不一。2003年8月,深圳商报出台了《审读工作要则》,规定审读“主要负责消灭报纸大样上重大导向性差错、重稿、标题差错、重大常识性差错及版面重大技术性差错”。基本厘清了本报审读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报纸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纯洁祖国语言的任务。因此报纸的新闻报道、文章、评论、标题,要力求鲜明、准确、生动、可读,尽可能堵住政治性差错、事实差错和文字差错。报纸的编辑应是“堵错”的主要“把关者”。报纸的编辑好比是一支足球队的守门员,施展浑身解数,扑跌腾挪,把各个环节“踢”来的差错“拒之门外”。要把报纸办成一张没有差错的报纸是很不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有些报纸的差错实在多得离  相似文献   

6.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7.
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婕 《新闻窗》2006,(4):45-46
“图文并重”时代来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报界在经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厚报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报纸的阅读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精读方式过渡到速读方式。报纸要做到向速读方式的转变,除了文字新闻信息的简洁化、“快餐化”外,还要更多地采用非文字的方式,以视觉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因而,图片、图表和插图在版面上的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8.
屈善施 《新闻知识》2004,(12):48-50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部分报纸编辑校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错别字这类低级的错误,如同一只只可恶的“白蚁”侵蚀着报纸,严重地影响到报纸的质量。报纸差错的出现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和偶然因素外,反映出一些报纸管理和编校工作有所松懈。这个苗头应该引起各个方面和每个编采、校对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极其重要的宣传工具和人民生活的教科书。防止报纸出现差错是办好报纸的一件大事。出了差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结合巴音郭楞报办报的实际情况,浅谈报纸各种差错的误区、产生原因及防止办法,抛砖引玉,期望报界同仁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把党报办好。 报纸差错的主要类型 根据地州级党报的实践,经常容易出现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绝大多数出报前已及时纠正,个别的已见报): 一、错别字、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比如“即使”写成“既使”。用错成语的现象也较普遍,如“怨天尤人”写成“怨天忧人”、“名不副实”写成“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10.
抓住个性办头版汪宣亮,李凡一张报纸的头版高居于这张报纸各版的老大地位,这在国内外报界中是早就被认可的了。头版是要闻版,这也是国内外报界的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定和传统。但对这个“要闻”的理解和选择则是各种报纸办好头版的关键所在。办报最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1.
重视,才能飞起来──总编辑抓新闻摄影工作管见张炳生作为报纸决策人的“老总”,怎样使“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思想真正落实到版面上,这是一个紧迫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根本在于“老总”对新闻摄影工作和摄影记者队伍重视起来。这里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  相似文献   

12.
如今,人类社会进入电子图像时代,报纸面临电视的严峻挑战,人们的读报情趣也在发生着变化。正因为这样,“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越来越受到报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专门课题加以探讨。《商丘日报》是如何让新闻摄影之翼硬起来的呢? 一、总编重视,是新闻摄影之翼硬起来的前提。 总编们认真学习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经过研讨形成共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开拓创新的意识日益增强。要使党报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搞活文字报道,也要让直观、快捷、生动、形象的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唱“主角”。于是,就把…  相似文献   

13.
岳平 《新闻与写作》2006,(10):31-31
日常报道应该不出任何差错。政治性差错不应出,知识性、技术性差错也不应出。因为后者常常反映着一张报纸的综合素质,同样关乎公信力。编辑、记者不可能是“万事通”,但只要多学、多问加细心,差错也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是两例差错。  相似文献   

14.
翻开报纸,版面上的图片多、大、美,让人欣喜地看到“两翼齐飞”在报界老总中确实形成了共识。 细读图片,又常常见到平、空、假的图片,让人感到真正做到“图文并重”尚有差距。特别是在正确引导舆论方面,图片与文字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独立兵种”的新闻摄影应当更有作为。 导向,不应是文字的专利 我们讲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当好喉舌,工作的重点往往是抓三个方面,一是言论(包括社论、评论、述评、杂文等),二是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等),三是版面(包括稿件安排上的轻重高低)。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理所当然地要讲导向。文字…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业态、舆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报纸校对工作亟须转型和升级.传统校对必须向审校转变,即校正报纸内容的差错从细节入手,着眼解决文字和版面上的技术性问题,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延伸,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把握,纠正差错.  相似文献   

16.
从“访员”说起说起“访员”这个词,现代传媒人员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它确是我国近代报界对从事新闻采访人员的一个常用称呼。直到上个世纪初我国报界才把外国报纸的“记者”称号,用到本国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17.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参加了一次被称为“政府行为”的全国性报纸质量检查活动。检查的内容包括舆论导向、编校质量等多项内容。现就采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纳于后,或许对我们减少差错,提高报纸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报界,好像谁也没有说过照片不能唱主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照片却常常唱的是配角.有些报社编辑和老总经常这样说:“给这篇消息配张照片”.一个“配”字,道出了照片在报纸上的地位.这仅仅只是达到了前10年“图文并茂”的要求,这种对照片的认识,还是只停留在“美化版面”、“活跃版面”.“增加花色品种”上,同样是文字的陪衬.要想实现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这个重大跨越,首先是要解决版面编辑和总编辑的认识问题.就目前各报杜情况来看,我觉得笼统谈新闻改革的较多,单独谈新闻摄影改革的较少;在实际操作上,强调文字、版面、事业、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的更多,面对新闻摄影则是要求一般化,顶多也只是要数量而忽视质量.在新闻报道中,照片是一种独立的新闻语言,有文字取代不了的作用.与文字比较,照片新闻更直观、更具体、更强烈.好的新闻照片,胜过千言万语.近年来,襄樊日报把“图文并重”落实到报纸版面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实现了重大  相似文献   

20.
提起报纸、刊物上的差错,真令读者、编者、作者均感伤心痛肺。什么“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之类的话,流传广泛。这话又似乎成了某些报社编辑们特别是老总们的“挡箭牌”,人家一提“贵报的差错不少”时,总是拿这句话来“挡”一阵子:“老兄,错字误句,谁都不愿出现。但是,在所难免。防不胜防啊!”言下之意,报刊上出现差错,谁来也没办法治。真的是“防不胜防”,还是没有着力去防呢?一般来说,出了文字差错责任在校对。校对工作重要这不是套话而是实情。这是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手眼耳并用,一个个字地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