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新中国建国50多年来,教育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改革,基础教育学制改革也不例外。每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些经验教训,但总的来说,过去的学制改革存在严重问题。本文将试对建国初十七年中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做一简单回顾与剖析,以期对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我国借鉴美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制定并颁布了《壬戌学制》。这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打上了美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烙印。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弊端。总结这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学制改革必将再次提上日程。20世纪以来我国学制改革的历程,对新时代学制改革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启示。20世纪以来我国学制改革的成败得失启示我们,新时代学制改革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新时代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总结20世纪以来我国学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学制形态,勾勒了新时代学制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讨论与研究中,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框架。人们根据这一参照标准以及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是,有关我国高职教育的属性、存在的合法性、在学制体系中的定位、培养目标的厘定,以及课程、学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了我国建国后的前三十年 ,特别是“文革”中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 ,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提出并解决社会主义中国法制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它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和依据.建国后,我国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单一模仿时期、全面引进时期、自主创新时期三个阶段,研究的范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系统化,研究方法科学化,但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仍存在许多急待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经历了奠定基础、曲折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三个发展阶段。总结50年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的经验教训、其启迪在于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中的指导思想地位,二是应注重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三是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妇女问题的发展规律;四是要加强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探索建立其成果实际运用的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浅议弹性学制下的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开始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的推行,消除了刚性学制对学生的束缚,改变了过去学年制计划的一些特征,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对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学生工作如何直面这种挑战,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工作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弹性学制及其意义 什么是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二者实际是一回事,都是衡量某一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能否完成学位和学习质量要求的一种方法。弹性学制与分学制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建国三十多年来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总结,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考察党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曲折过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十分有益的。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屡遭挫折,究其原因,从指导思想上看,就是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没有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从建国三十多年来看,我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大大解放 ;开拓了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的广阔空间 ;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教育并促成了 1 92 2年新学制改革的最终完成 ,使中国的教育发展步入到现代教育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半工(农)半读"教育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工(农)半读"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背景下兴起并掀起了一场教育革命,对改变我国单一的全日制教育结构作了可贵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改革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及教育与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但它在"左"倾思想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两度夭折,其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学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我国现代学制始创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随后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探索实践,至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框架,并延续使用百年。通过对现代学制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和审视,总结出学制改革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弹性化、渐进性、合法性和集中性六原则。具体建议为: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确定学制改革思路;要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适应;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要先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要完善学制的法律制度,于法有据、依法实施;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作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始于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年,虽有对教科书编写的自主探索,但基本没能摆脱效仿苏联的命运;文革10年,生物教科书基本被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的30年,生物教科书开始走向繁荣和兴盛。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科书经历了从全盘照搬国外,到自主探索,从全盘否定到全面左倾,到拨乱反正最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宰相论     
任命宰相统管一切日常政务,是中国封建君主的一大发明。中国的宰相为数众多,可分如下几类:开国宰相;太平宰相;出将入相的宰相;权相;贤相;奸相;贪相;无所作为相;傀儡相等等。举凡良相,都善于抓大事。劣相们也有一些共同特点。中国君主制下的宰相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总结。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萌芽阶段、专门化阶段及相对完善等三个阶段。设立小学教育专业、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与提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设置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小学教师教育变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明确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善小学教师教育的准入制度和就业前景、构建"大学"与"小学"联合培养机制是小学教师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相应的制度规定下,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有过数次变革,完全国家课程的结构体系被逐渐打破,实践活动课程为单一学科课程类型注入活力,选修课开始出现,综合课程逐步得到增加。在变革的历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对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学制嬗变过程中,近代教育期刊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学制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其中,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上海近代教育期刊,如《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凭借其刊寿长、影响广、发行量大等特点,无论是在译介外国学制史料、发表国内学制建设和改革的探索性文章方面,还是在组织教育界对学制改革进行专题讨论,以及在收集和发布学制改革信息方面,郝担当了重要角色,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实现了从单干到互助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发展,使5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农民实现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十六大后党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三农”问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指引农村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19.
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自身的建设并开启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考察中共成立90年来自身建设的历程,可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行动党政府在建国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语言问题以及因语言引起的政治、教育、社会等问题。新加坡的四大民族因接受各自为政的四种语文源流学校教育,对新加坡没有国家认同感。约占新加坡全国人口76%的华族分为“受英文教育者”和“受华文教育者”两大对立阵营,政治上分别认同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行动党政府通过确立英语为共同语,在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统一课程、考试和学制,以英语统一各民族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最终将四大源流教育合而为一,教育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