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35亿年中,许许多多生物曾经生存过,已消失的生物和现存生物的数量大约在50亿~500亿个物种之间。我们知道地球上现存物种数是在500~5000万个物种之间,那么曾经生存过的物种的99.9%已经消失,每个物种的平均物种寿命约400万年。科学家们把这样物种消失的事件叫做物种的灭绝。有灭绝就有新生,未来新生的物种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2.
黄万波 《金秋科苑》2013,(11):27-30
研究地球物种数量,究竟意义何在?用海洋生物学家沃姆的话来说,“如果我们连本国的人口数量,甚至连数量级都一无所知,谈什么规划未来?”生物多样性,也是一样。人类已经开始致力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可是直到现在,我们连地球上的物种数量都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物、赏心悦目的自然风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每一种存活下来的植物和动物,无论它是多么微弱或处于灭绝的边缘,它至少为未来保存着希望。保护行动就是要实现这种希望,而对物种灭绝危机的清醒认识是保护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警示我们:应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多作贡献,否则有些物种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相似文献   

4.
在科幻小说中,经常可以读到把一个人的大脑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的设想,这个梦想其实离我们很遥远。大脑移植可分两类,一类是同一物种之间的移植;另一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移植。可想而知,后一类大脑移植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不只是人类的生活受到冲击,动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会议上,一些生态学家忧心忡忡地指出。那些对气温比较敏感的物种,会在未来的环境危机中败下阵来,永远消失于人类的视野之中。在这些可能因气候变暖而灭绝的动物中,不乏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到数亿年的古老物种。我们常常称这些物种为活化石。这不仅仅是它们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所以,各国政府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来为地球降温,让厄运不降临到这个目前虽然满目疮痍却仍然生机勃勃的地球。在可能因气候变暖灭绝的古老物种名单中,首先上榜的是5种动物,这也是最有可能率先灭种的5种古老动物。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家十分熟悉的鳄鱼,排在第四位的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鸭嘴兽。其他3种分别是鲟鱼、阿氏滑跖蟾和鹊雁,虽然我们对这3种动物不太熟悉,它们也都是珍贵的活化石,对地球生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看天下     
《科技新时代》2010,(8):12-12
同物种影响更易引起物种变异 《科学》2010.07.16 我们对决定物种共性和特性的因素都了解甚少,特别是面对高度多样化的物种群落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岛屿环境是最容易造成物种灭绝的环境之一,因为外来物种可能造成对当地物种的灭亡;同时岛屿上资源有限,物种竞争的结果也可能造成当地物种灭绝。那么,人类怎样保护岛屿上的生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员说.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6个种系的植物过去被认为是在欧洲人于500年前到来之后才被引进到该地区的物种,但其实它们在过去数千年以来就一直是这些岛屿上的本土物种。Jacqueline van Leeuwen及其同事对保留在沉积物中的花粉化石及植物残体进行了研究,并披露了这些物种在数千年中的分布情况。他们发现,有6种特别的物种(它们从前都被至少一个加拉帕戈斯群岛植物学当局当做是”非本土”的物种)其实于人类在该岛屿群上居住之前的数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于该地区了。将这些物种从非本土物种名单上撤除已经成为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进行保护一恢复的一个关键性的优先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给生物贴上标签——DNA条形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是否可以仅仅凭借解读一小段基因密码就能确定地球上一个物种的身份呢?这可不是惊世骇俗,物种身份关系到生物进化和生物分布这些基本的问题,科学家一直都在探索,但一直都没有给出详细的答案,而DNA条形码给了我们希望……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增长、全球化导致饮食文化进一步同化,加上生态受破坏,许多物种数量锐减,地球上很多东西快给我们吃完了!现在,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因人类的口腹之欲即将消失的濒危物种们。鳗鱼鳗鱼寿司、盖饭或盒饭,是大大小小日本餐厅非常普遍的食物,价格虽然不能说便宜,但大家也不会觉得是多珍贵的食物。就在这两三年之内,鳗鱼已面临绝种命运,这是很多老饕没想过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05,(12):21-21
全球气温变暖、人口急速增长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国际寒武纪大会上,多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表示了上述看法。他们认为,目前物种消失与地球历史上的生物灭绝事件惊人地相似,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中充当了“总导演”的角色。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发表的“2004年全球物种调查”显示:全球有超过15000种物种濒临灭绝,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教授西蒙·莫瑞斯说“:化石证据可以使我们判断出,在距今约4500万年前地球经历过一次非常剧烈的…  相似文献   

12.
正大约半年前,英国《卫报》发表了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对未来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人口过剩、物种灭绝、流行病、海洋酸化等。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最新科学评估报告显示,地球上可能存在着1万亿种不同生物,意味着目前未知物种占99.999%,所以我们对身边的生物圈知之甚少。2011年,美国夏威夷和加拿大生物学家评估报告称,地球上物种数量大约是870万种,真实数据最低是740万种,最高是1 000万种。目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人员指出,之前的评估数值明显偏低,因为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忽略了微生物。  相似文献   

14.
鸟兽和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过我们对他们所知甚少,跨物种的交流往往有很多误会。好在。很多博物学家通过研究,为我们展示了鸟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上物种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几乎达到了与前五次地球物种大灭绝时相当的程度,因此,有科学家说第六次物种灭绝已经来临了,而这一轮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有人推测,目前,地球大约每小时就有一个生物物种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 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它们曾经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过,可是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绽放不久就凋谢了。如今,它们只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而已。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来自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齐聚南京,参加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一起讨论几亿年前地球上发生的故事。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就有了波澜壮阔的生命现象。生命的起源让人着迷,而生命的演进和演化,同样精彩。在生命演进的漫长历史中,有的物种新生了,有的物种灭绝了,还有的物种顽强地存活下来。地质历史上,有生命大爆发,也有生命大灭绝。我们就从恐龙开始吧,来一次穿越1.5亿年的旅行,探索生命演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生态位理论与我国知识经济发展方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关于物种关系的普遍原理,它也可以用来指导人类处理自身的各种关系,本文运用这一原理探讨了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若干方略,例如生态分离使物种共存成为可能-当时,我国应注重提高传统经济的知识含量,有选择有重点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隔离机制使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各就各位,达到有序的平衡-我们要取于打破空间界限,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资源,同时,在发展时间上与发达国家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18.
野生物种为人类的生活作出了无数贡献,但许多贡献却鲜为人知。从人们对印刷本文的纸张上浆用的玉米淀粉到治疗高血压用的章鱼提取物都是野生物种对人类的奉献。而且,如果人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天然产物,收益就会更大。然而提供天然产物的野生物种正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是每天损失一个物种。因此,为了人类自己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停止这种破坏物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发现和命名了约170万种动植物,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物种远远超过这个数。试图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们在这样一个谜团面前很没面子: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生存着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最近几年,科学家在对昆虫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新物种,有人估计地球上物种总数超过3000万种。有多少物种未被发现?不可否认,现在地球上还有许多新的物种未被人们发现。生物学家经常会发现大量的物种。在非洲…  相似文献   

20.
视线     
让相机跟随着你的视线,记录下那些美丽动人的山川地貌、民情风俗,还有那些千姿百态的和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请把作品寄给我们,只要生动、有趣、给人以感悟。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视线。作品请发到:baikezhishi01@yahoo.com.cn狮子鱼本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一种热带本土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