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谁掌握了文化的制高点,谁的"软实力"突出,谁就会掌握较多的国际话语权。然而,在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中,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本国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排除经济、军事等其他因素,今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失语现象仍然屡屡发生。我们坐拥五千年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自信心和自豪感最根本和最坚实的后盾,也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环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行,中国也逐步完善了同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和人文往来,并采取了签订双边协议、开办艺术展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诸多策略,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推动着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该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文化在国内外传播的现状,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出新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启正每次发表讲话,关心中国传媒的人都会屏息静听。这一次也毫不例外。时间是2005年5月16日上午,地点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至尊厅。作为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的序曲,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美国时代华纳——世界最大媒体与娱乐公司——董事长理查德·帕森斯,以及世界知名的《时代》杂志总编、资深记者出身的蒲思鼎三人在“文化圆桌会议”上坐而论道,讨论“媒体在中国日益重要的角色”。显然,这样的议题,在世界范围内,话语权非中方莫属;而能说透这个话题,在中国范围内,恐怕非赵启正莫属。在简短的开场白中,帕森斯盛赞赵在多…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整个世界的“传统媒体”大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和变革。整改的锋芒,不仅直指“传统媒体”曾经奉为天经地义的信息编辑流程,新闻判断标准,传播分销渠道和操作赢利模式,而且更加带有革命意义的是,如海啸一般扑面而来的网络虚拟互动传播技术,直接撼动了“传统媒体”——其中特别是平面纸质媒体像报纸,杂志等——的存在根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11,(7):F0003-F0003
为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将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论坛将就提高中译外翻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翻译质量、加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将在论坛期间举办“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暨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6.
国际传播在本质上是不同传播主体所奉行的话语体系的建设与竞争。“元话语”作为一切话语生产与传播实践的基础观念,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全球信息与文化传播格局、探索本国国际传播实践突围路径的认知出发点。元话语不仅是语言、表达和叙事,更是为各种类型的交流实践提供规则的结构性思维和文化泛型。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所奉行的“和合”元话语反对“中心-边缘”话语秩序,强调不同传播主体的道义责任,并主张维系一个动态均衡的世界体系。充分发扬“和合”元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潜能,须遵循两个基本策略:不断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为全球受众理解和共情的流行叙事项目;充分利用全球传播技术革新的前沿成果以建立数字信息生态下的先发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20日,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宗教领袖,路易·帕罗福音联合会主席帕罗博士。这本该是一场很艰难的对话——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使对话双方有先天的文化隔膜,加之对话双方的不同信仰又形成了对宇宙观不同的认知。但赵启正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与需要团结的西方宗教界领袖“会合”,使对方理解并支持中国人在现实世界的努力。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就这场对话撰文说:“赵启正是一位学理工出身的技术官员,专业是核物理,但他的言谈,却处处显得有文化视野、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人性光辉。”他还不无欣赏地说,两位都不是等闲人物,都有功夫和水平,都愿意互相尊重,都是求同存异的“君子”。正所谓“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个“有神论者”和这个“无神论者”的对话,应该有场好戏看。最后,叶小文在评论中写道:“因为是一篇对话,就像阳光下一面打碎了的镜子,或像一地散落的珍珠,闪亮却有点凌乱,阐述不能展开,精彩毕竟有限。但确实让我们看了一场言犹未尽、意犹未尽的好戏。”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其技术发展和社会影响还将发生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善于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西藏“3&#183;14”事件的舆论攻防战,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粮食中国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语,地少人多,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科技种田,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粮食却连年丰收,年产量保持在4.94—5亿吨之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曾危言耸听地提出了“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大书架     
沃尔特·迪斯尼传(美)马克·埃利奥特著沃尔特·迪斯尼,米老鼠与唐老鸭的创造者,缔造了20世纪风靡世界的童话王国,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一个可耻的联邦间谍,一个心灵孤独的私生子。本书首次披露这位好莱坞“童话之父”的真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这样叙述他印象中的杭州:“这是迄今世界上最美妙迷人的城市,它使人觉得自己是在天堂。”而在中国,也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佳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城的秀美和富华于此可见一斑。来到杭州,您可以饱览“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秀色,也不妨漫步街头闹市,品尝一下杭州的名菜名点,还可购上几样名特土产,为旅行增添几分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9月1日至12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在法国巴黎举办,这是近年来我国在欧洲举办的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为文化周写了题词。文化周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它在法国掀起的中国热还远远没有结束,此次活动所起到的宣传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积极作用还将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我参加了此次“中国西藏——历史·现实·自然”大型摄影活动的部分组织、协调和翻译工作。我所在的D组由13名外国摄影师、10名中国摄影师、1位领队、2名协调员、2名司机、1名医生、1名翻译和1名导游构成,拍摄地区包括拉萨、山南和藏北那曲等地,还参观了青藏铁路、西藏医学院藏药厂、羊八井地热电站等6个在建和建成项目,并到了牧区拍摄。一路上我有较多的机会与本组的一些外国摄影师进行交流。“来西藏后一个很深的感觉是欧洲人对西藏了解得远远不够,有很多误解。我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比预想的要富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15.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13,(4):13-14,55,1
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极其关心我国国际传播建设,他们认为,要全面正确理解中国梦,需要大力加强对外传播工作。我们应该更注重对外传播的软件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要引导和传播正能量。在提升对外传播软件上,他们认为,一要知己知彼,二要超越差异,三要用事实说话,四要打动人心。他们提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与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是有共性的,要注意其与世界文明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6.
展江 《对外大传播》2008,(10):53-54
《纽约时报》2008年8月31日刊登了专栏作家托马斯&#183;弗里德曼的文章《来自华南的明信片》,有人戏言,这是在给广东免费做广告。这段中国对外传播的佳话源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一本闻名全球的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隐曼的“神交”,早在他任重庆市委领导期间就十分赞同《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表述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观念,并号召当地官员阅读此书,他还邀请弗里德曼到重庆做客,  相似文献   

17.
张云龙 《职业圈》2013,(25):19-19
近日,笔者在某活动上看到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重要的不是在哪混,而是跟谁混,一百零七个兄弟等着你。 圈子也是一种文化,有商业圈、文化圈、演艺圈以及职业圈,总之,我们混迹于企业与文化间的人员,要学会在圈子中运作品牌,在品牌中圈定客户。“圈子文化”没有确切的定义,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在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的文化行为和价值观且在一定意义上耦合的全体集合。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要求。这为在新征程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上,国内外各界嘉宾围绕“和合文化与促进共同发展”分享思想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式世界经济以及世界各国实现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量芳 《职业圈》2013,(8):10-11
建设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我国民营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立足并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谐的“人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一、建设我国民营小企业“人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建设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我国民营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立足并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了企业中“人”的因素。可以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和谐的“人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管理机制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成长,对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怎样建设我国民营小企业的“人和”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中国外文局,在成立70周年之际,收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祝贺,肩负起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人民的殷殷期待。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是习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给外文局人的考卷。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同志要求我们认真思考"世界一流""强大综合实力""国际传播机构"这些关键词的内涵。"世界一流"的外文局,或者说外文局所追求的"世界一流",具有特殊语境和独特意义——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是国际传播领域的"世界一流",而且这"世界一流"还包括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文明之光,中国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