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让我们笑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鼓励别人时,会露出赞许的微笑;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会露出礼貌性的微笑;收到朋友送来的礼物时,会露出感谢的微笑,等等,当然还有苦笑,如英语四级考试又没过时很多人会用笑来掩饰内心的郁闷。还比如皮笑肉不笑,这个很简单,只要收索脸颊的两根肌肉就行。但真心的笑就最难伪装了,真心愉快的笑让我们通体舒畅,也能感染他人。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从1948年起,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英语中有一句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每个人每年平均要笑6 205次,也就是说每天要展露笑容17次。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笑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3.
正在世界杯这场盛宴中,球迷们会为自己的球队胜利集体起舞狂欢,也会为自己的球队失败而集体哭泣宣泄,即便是"伪球迷"也会情不自禁地"从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貌似疯狂的群体行为?科学家称,是镜像神经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看见另一个人微笑时会不自觉地随之微笑;当一个人哭泣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感到难  相似文献   

4.
动物会笑吗?     
正"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这个节日是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确立的,日期为每年的5月8日。一个人无论来自世界哪个角落,他微笑的样子我们一看便知。如果把类似的笑容和笑声代之于动物,我们会发现动物似乎也是会笑的。比如,一些鸟类的叫声就像人发出的狂笑声或傻笑声,狮子、绵羊、黑猩猩等动物有时也会做出一副笑咪咪的表情。但是,笑的本质是人类喜悦情感的表  相似文献   

5.
前言:上帝的微笑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得拉对生命乃至整个人类世界的感悟。那么为什么当我们思考的时候上帝会笑?嘲笑?微笑?无可奈何地笑?或是会心地笑?  相似文献   

6.
一把靠背椅,一张床,一个写字台,写字台上整齐地放着厚厚的几摞书,这就是我们踏入我校首批博士生折学森副教授家的第一印象.当我们谈及此次采访的目的时,折博士微笑着说:“学森者,学深(森)也,人如其名嘛!”风趣的一句话,便使室内的气氛活泼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哈欠不仅会传染,而且无法控制。哈欠传染其实是哈欠模仿,也就是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我们在看到某种动作或听到某种声音时,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当我们疲劳、无聊或者饥饿的时候,即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都很容易打哈欠,这也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起来活动了。打哈欠可能是大脑维持凉爽的一种机制,打哈欠时吸入的冷空气能给大脑"降温"。科学家发现,人很难抑制住自己打哈  相似文献   

8.
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自拍是指用相机或拍照手机在一臂的距离内或对着镜子拍照,使自己(或自己与他人一起)入镜,并通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行为.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可以被看作一种自我呈现.自我呈现是指试图向他人传达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或自我形象的行为,它指向人类行为中的一类动机.这些自我呈现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稳定的特质,但是它们也依赖于情境因素的诱发.一般来说,当他人在场且会对当事人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当事人的自我呈现动机就容易被诱发.社交媒体是一个可以诱发自我呈现行为的场所.社交媒体科技的发展—从静态的图片到动态的图片,再到视频,为人类的自我呈现行为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14,(11):59-59
有的人在相互交流时眨眼也会保持同步,这种同步行为被认为是人类保持顺畅社交的基础.人类和黑猩猩的瞳孔会根据周围的亮度放大或缩小,以调节到达视网膜的光线量.此外,瞳孔在兴奋时也会扩张.为了调查瞳孔大小的变化是否会保持同步,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18名学生和8只黑猩猩参与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刚到一个陌生的班级,和同学们都不熟悉,想要表示友好,该怎么办?微笑即可,微微一笑能把你的不知所措转化为满满的善意。笑是个很简单的动作,牵动嘴角,微微上扬,愉悦由心而发。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呼吁人们不要吝惜微笑。今天,你笑了吗?真笑还是假笑,这是个问题关于笑的起源,人类学家认为早在3 500万年前可能就有了,这是一个行为符号,是群落内部表示和平与青睐的行为。在原始人的种群中,笑能够使陌生的来访  相似文献   

11.
那天,看到妻面对衣柜上的镜子微笑,无意中我感到妻的笑是那么妩媚,那么动人.其实,我对妻的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今天看来却觉得有些陌生的美好.想来想去顿有所悟:原来这一笑是妻子为她自己而笑的,是她自己给自己的一个笑脸.于是,我也尝试着给自己一个笑脸,于是自己的笑便也灿烂起来.  相似文献   

12.
偷桃     
正鞭炮声响了半个时辰后,烟花升腾。来往的行人都停下脚步观望。就连城墙外挨墙根横七竖八躺着的逃荒者,也不由得眯起眼睛,紧盯着面前的璀璨,有那么片刻,忘记寒冷与饥饿,沉浸在无比绚烂的光影声波里。"好哇!"路边有人击掌笑,"衙门的花炮今年又翻新了。""华美脱俗,别致新颖。"旁边的人附和,"衙门出手就是与众不同啊!"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久了,表情动作会彼此模仿,生活习惯也渐渐趋同,相互影响,以致使面容相像,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相"。其实还不只如此。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当夫妻俩坐在一起时,他们并没有握住对方的手或者事先商量好,但两个人的呼吸模式和心率会变得非常一致。这种现象在陌生人之间是绝不会有的。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统计,2018年全球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天只笑17次,比孩提时代每天至少笑400次少了许多。对健康来说,这至少是令人遗憾的损失。用微笑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充满微笑还记得实验台上老师对学生的错误操作报以淡淡的微笑吗?还记得助人为乐之后挥手作别的微笑吗?还记得……微笑早已不再是一种体态语言,不再是一种肤浅的外在表情,微笑已经超越表情极限的一种心态上的变化和理念上的转变,已经成为热爱生活的一种重要标志。完全丧失笑是一种病症,比如患有偏  相似文献   

15.
常宁  刘明强  范振坤  张心淼 《情报科学》2023,(11):120-127+169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探究社交媒体热点事件舆论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各变量如何产生作用,进一步研究触发热点舆论传播的各影响因素和触发机制。【方法/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构建模型的研究逻辑,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1970个有效样本,重点分析影响热点舆论信息传播的各变量及影响过程。【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信息的隐性特征、用户的理性程度、用户对信息内容的共情心理、用户评估个体利益的获得情况、因社交关系形成的舆论环境等多个因素对触发热点舆论传播有明显影响。其中,热点舆论信息的隐性特征可引发用户的共情心理,是触发舆论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共情心理会正向影响用户的舆论传播行为。用户的社交关系数量在一定阙值数量范围内时,社交关系数量越多,用户传播舆论信息的可能性越大。用户对热点舆论的理性判断会负向影响传播行为。当传播信息有利于社交媒体人设时,会促进用户的传播行为。【创新/局限】挖掘出触发热点舆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过程。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扩大触发因素的研究范围,来进一步完善触发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6.
廉锋 《世界发明》2010,(7):67-69
网络交流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网络动漫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最普遍的情感表达方式:当我们要和上线的朋友打招呼时,我们会发一个微笑;当我们表达开心时,我们会发一个龇牙露齿的表情;当我们生气时,我们会砸砸吉他;我们还会化身为俏皮的动物,比如绿豆蛙、悠嘻猴给朋友送上惊喜……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时代》2005,(10):73-73
作用机理 为了制造疫苗,科学家将可卡因分子和辅助蛋白结合起来。一旦疫苗被注入体内后就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可卡因抗体。当一位疫苗接种者吸食可卡因时,体内的抗体就会和可卡团结合,这种过大的结合体将不能通过血液到选大脑,而只有在大脑里,可卡因才能刺激大脑释放出让人感到愉悦的多巴胺神经递质。没有多巴胺,就没有兴奋。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凸显你的不合群。当某一件事情触犯了你所坚守的原则底线或道德认知时,你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他能云淡风轻一笑而过,或敷衍附和,或笑而不语。最后的结果是,你灰头土脸,他却左右逢源。这些就是所谓深谙圆滑之道的"高情商"人士。而这类人总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肯定。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圆滑更是成了人际交往的万金油。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万物之灵 ,但人很谦虚 ,从不自以为是 ,除了向自身学习外 ,还经常向自己周围世界里的动物学习 ,学习动物的技术本领 ,用以丰富人的生活。一门模仿动物技术技能的学问——仿生学早已萌生并发展起来。本文仅举一个在军事和生活中都得到重用的例子 ,以飨读者。气步甲虫与二元化学武器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大森林里 ,有一种 1厘米大小的甲虫 ,叫气步甲虫。当它遇到敌害被迫自卫时 ,能喷射出一股液体“炮弹”,喷出时不仅有恶臭味 ,而且伴有轻轻的射击声 ,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人。如果这种液体溅落到人的皮肤上 ,会产生明显的灼热感。科学家对…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有很多海报或标识上会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当你看到这双眼睛时,你是否觉得有人在盯着你看,而你又会不自觉对其做出回应,行为会变得小心翼翼或者不够自然?那么,这种感觉是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人类的"凝视探测"现象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随时会受到不同的强大动物的威胁,一旦被动物发现并盯着人类看时,其可能就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因此这种被人盯着看就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