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在其早期诗歌中对死亡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一部分诗歌中,她希望死亡能使童年的幸福生活凝固而成为永恒;而在另一部分诗歌中她则希望通过死亡来摆脱尘世的痛苦与烦恼,从而获得永久的平静.无论她对死亡持接受还是对抗的态度,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爱与珍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艾米丽·狄金森都被学界认为是一个归隐的学者.也有人批评她忽视了同时代的新闻,认为她写的诗都只是琐碎小事.事实上,如果细读她的诗歌,不难发现,世事和社会的变迁都未逃过她敏锐的视觉.例如,她以独特的视角写死亡.她写爱的成长、燃烧、消亡.她把大自然描写地惟妙惟肖,触及深刻的哲学.本文主要分析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以期从她的经验中获得对死亡、世界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著名抒情诗人.她的诗歌含义深邃,形式不拘一格,因此对美国的诗歌创作有巨大影响.尽管她生活圈子狭小,但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其主题覆盖范围包括死亡与永恒、爱、内心的苦闷、自然、上帝、友谊等,本文将时其诗歌之多重主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舒婷的诗歌里,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其中.她用优美的语言、空灵的意象,用爱作为自己的起点与归宿,并通过爱为中介,感性地拥抱这个世界,沟通人生.她深信活生生的爱就是一切,而且通过她的诗歌《?。!》成功地传达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死亡主题是狄更生诗歌的主旋律,文章分析了狄更生"死亡主题"诗歌意义,并从她儿时的"死亡"经历及加尔文教派的家庭的影响,分析她创作这些诗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死亡的高度关注贯穿了克里斯蒂那的诗歌,通过对她诗歌的分析,说明了诗人对死亡的深刻感悟,以及诗人能够克服恐惧、坦然面对死亡并且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7.
“死亡”与“永生”一直是艾米莉诗歌的重要主题,她一生共写下五六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在这些诗歌里,她不止一次地从特殊视角,以起死回生者的身份来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死亡全过程,并对周围人们对其死亡的反应作了大胆的想象和精湛的描述.章文尝试依据无意识理论,挖掘其醉心于以“死亡”为主题的最深层次原因,进而阐释出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革人儿是西北大地上一位满族女诗人.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她始终坚守着诗歌的诗性之魂,恪守着诗歌的抒情本质,执着于一种"基本的东西"--人性的真、善、美,人类的爱与信仰.娴熟精炼、自然含蓄的表达使草人儿的诗歌与众不同.在她的诗歌中,可以洞悉到她的怡然、达观、从容、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与众不同的气质品位.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色彩婚著名抒情诗人。她的诗歌含义深邃,形式不拘一格,因此对美国的诗歌创作有巨大影响。尽管她生活圈子狭小,但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其主题覆盖范围包括死亡与永恒、爱、内心的苦闷、自然、上帝、友谊等,本文将对其诗歌之多重主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坛著名女诗人之一,其创作的近一半的诗歌涉及死亡,她将对生命意义的困惑融入到其死亡诗歌作品中.本文通过诗歌细读的方式,对其有关死亡主题的重要诗作之一《我感觉葬礼,在我脑中举行》进行赏析,旨在探索其死亡诗歌的独特之美与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11.
孤独与恐惧、绝望与死亡是普拉斯诗歌的主题.她对死亡的偏爱、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表现了她感受和探索生命的独特方式.本文从另一角度探讨普拉斯诗歌的特点,从其身份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越界、失重、身份混杂、身份认同等来探讨其在诗中的独特叙事策略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玉芬 《考试周刊》2012,(66):17-18
综观H.D.的一生,其情路坎坷,在爱情中屡屡受创,最终获得一份理想的爱。在她后期的诗歌创作中,H.D.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与钟爱的希腊神话主题融合在一起,在诗歌的世界里通过创作获得了理想的爱,让爱在诗歌中得到了升华。本文主要就她后期神话诗中爱情主题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了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受基督教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她又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坚信人死后可以得到永生,因此她又肯定了死亡,并渴望死亡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09,(44):34-35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在美国乃至世界诗坛独领风骚。她终身未嫁,然而从她的爱情诗中我们却能读出她对爱的丰富感受。狄金森的爱情诗中既有对爱的炽热渴望,又有对爱的怅然无奈。狄金森未嫁的现实与爱情的诗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对狄金森的爱情观在诗歌与现实中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尔维亚o普拉斯是自白派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她所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观,在她看来"死亡是一门艺术",从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认为死亡即是永恒和再生。本文借她的一篇诗作《雪莉角》来分析她对死亡的看法,即,肉体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精神可以长存,惟有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陌生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陌生化理论分析爱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歌,探讨她的死亡诗歌主题与创作手法的陌生化效应。在狄金森看来,永恒可以通过诗歌的艺术美实现,而她的艺术美也超前体现了现代文学中的解构主义、陌生化效应的应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冰心以自然、童贞、母爱为核心在小说、诗歌、散文中建构了她的艺术天地,但是这一天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创作的深入,她的爱的哲学由虚幻走向了现实的日常生活.本文即从叙述视角的转变切入冰心的小说文本,对她"爱的世界"的变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寻她精神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一欣赏诗歌,引入"妈妈的爱"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首很美的诗,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出示诗歌:<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相似文献   

19.
温松峰 《双语学习》2007,(8M):138-138,140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自白派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她所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观,在她看来“死亡是一门艺术”,从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认为死亡即是永恒和再生。本文借她的一篇诗作《雪莉角》来分析她对死亡的看法,即,肉体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精神可以长存,惟有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20.
从存在主义的视角看狄金森的死亡主题诗歌,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和存在主义思想的许多契合之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领悟到了狄金森对死亡独特的体验;她对死的痴迷和向往就是对永生的追求,她的死亡主题诗歌赋予和升华了生命中的真与美,永恒和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