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现代诗就是自由诗,是指"五四"以来的诗歌,包括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诗歌主要的特点是:对生活做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凝集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充满丰富的想象,语言形象、凝练,具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也有人把诗歌的特点概括为:形象性、概括性、抒情性、音乐性。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人心;在内质上,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质,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素。“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即诗歌的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情感的抒发,要用一种既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  相似文献   

4.
韩守宏 《新高考》2008,(Z1):22-24
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精炼性和音乐性这四大特点中,恐怕最能反映诗歌本质特征的当首推抒情性了。《尚书·尧典》中记载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无论是诗也好,是歌也好",言志"也好",永言"也好,都是诗人的心声,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  相似文献   

5.
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宝库中的珍珠和钻石.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凝炼含蓄性、音乐性、抒情性等审美特质.诗歌所具有的抒情美、含蓄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对语言的运用提出了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更高的要求.诗歌语言以它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内容美招引着我们去欣赏品味,从而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6.
牛靖超 《成才之路》2013,(20):78-78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真实生动反映生活,因此诗歌具有表情性。诗歌是诗作者对客观现实的形象的反映,因此诗歌具有反映生活的形象性。诗歌是铿锵悦耳和谐动听的韵歌,因此诗歌具有音乐性。诗歌是高度浓缩的精炼的语言艺术的精华,因此诗歌具有语言的精炼,生动,形象性。诗歌的外在形式是分行排列的,因此诗歌具有结构美、层次美、图画美、建筑美。结合诗歌的这些特点,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努力创设情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诗歌语言凝炼,含义丰富;形象具体鲜明,富于联想和想象;感情强烈充沛;讲究节奏和韵律。要掌握诗歌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必须反复诵读,在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诗歌的内容、意境的理解。朗读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张锦蓉 《学语文》2013,(6):27-28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集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为一体。学好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也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抱着什么态度呢?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既爱又恨。  相似文献   

9.
鲍艳 《现代语文》2004,(7):30-31
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利性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加强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根据诗歌所具有的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高度概括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水平、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引导他们步入诗歌的殿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诗歌教学中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言简而意丰,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理;集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概括性于一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种诗歌教学法。针对可读性强的诗篇,从朗读人手,讲求轻重缓急,以抑扬顿挫之势品出诗的韵昧来。对于如诗如画、诗画交融的写景诗,采用以图赏诗,诗画共解的方法。对于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可采用“以文续诗”的方法,增强对诗的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具体说来,古典诗歌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要注意诗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诗歌语言的含意,并进而抓住关键词语,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诗歌的语言凝炼。形象性、抒情性和乐感性强,要评价具体诗句的含义,一定要抓住包念作者感情的词语。考试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意境,让考生去锤炼选择词语;二是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判断。诗眼本身不可能太直露地体现情感,必须借助于整体阅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如:“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主要表现的是什么?这一题有四个选项:A秋色己深,风寒露重B月色极佳,赏月良久C风寒…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诗歌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情绪和体验,传统的和谐律动已经远远无法摩画现代环境下人的瞬息万变又支离破碎的情感世界,因此语言的意义在此时应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意象性诗歌的重要地位也渐渐凸显出来。以威廉斯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主张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在否定了音义脱节、单纯追求外在音乐美的做法之后,强化诗歌中的意象性结构与音乐性结构的交融,其意在独辟蹊径,寻找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诗歌音乐美的道路。从威廉斯的诗歌来看,诗歌的音乐性包括表层音乐性和深层音乐性。表层音乐性指运用语音因素修辞语言产生的声调顿挫、回环流转、韵律协调、节奏鲜明等音响悦耳的效果。深层音乐性指将音乐融化到诗歌的主题、结构、风格等要素之中,并使音乐性在整首诗歌中展现出一种混成、交响的特点,即诗歌的情绪的内在的律动带来的音乐效果。这双层音乐性共同激荡出诗歌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3.
喻冬燕 《语文天地》2013,(13):45-46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结构奇特,意蕴丰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所以,要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就必须遵循古诗的特点来教学。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采取品、思、析的古诗鉴赏法,不仅可以满足新课标的诗歌鉴赏要求,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品、思、析中感受诗歌的美妙,潜移默化中学会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一、诵读中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言简而意丰,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理;集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概括性于一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种诗歌教学法。针对可读性强的诗篇,从朗读入手,讲求轻重缓急,以抑扬顿挫之势品出诗的韵味来。对于如诗如画、诗画交融的写景诗,采用以图赏诗,诗画共解的方法。对于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可采用“以文续诗”的方法,增强对诗的主题的理解。一、以读品诗诗歌的本质是抒情。感情体验是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古诗多以概括反映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题材,其主要特征是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所在,它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是心灵的火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含蓄性;诗清新优美,具有优雅高远的意境;诗是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的艺术结晶。读写诗歌就是一个心灵感悟、心灵交融的过程,是一种绝佳的语言渗透过程。利用诗歌教学激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古诗词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意境教学的着眼点:整体感知,再现诗人所塑艺术形象,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挖掘诗歌意境,从而感悟、品味诗歌神韵。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古诗词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意境教学的着眼点:整体感知,再现诗人所塑艺术形象,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挖掘诗歌意境,从而感悟、品味诗歌神韵.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诗歌体理论笼而统之地讲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和“意境”。这些体特点基本上是从中国古代诗歌和浪漫主义新诗中总结出来的。而运用不同创作方法创作的新诗和不同形式的新诗在抒情性和音乐性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也不一定都有意境。偏执于一个方面容易导致理论的片面性。当今中国诗坛,学习借鉴现代派诗歌艺术手法的意象诗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纠正对诗歌体特点的片面性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而这种形象性常常是通过巧妙的修辞得以表现的。意象、联想、象征是英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本文对它们作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对某些诗歌的欣赏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要真正理解一首诗的内容,必须准确把握其中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学会准确把握英诗中的意象、联想和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语言,而这种形象性常常是通过巧妙的修辞得以表现的。意象、联想、象征是英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本对它们作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对某些诗歌的欣赏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要真正理解一首诗的内容,必领准确把握其中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