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彭艳 《海外英语》2012,(15):74-75,77
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中的学习情感除了受学生对语言知识本身的主观体验的影响外,外在的教师情感同时也作用于学生。该文从心理学暗示的角度,研究了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情感主要源于教学中建构的强势教师心理场及这种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的运用,论证了教师积极情感对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自主学习起着重要的暗示及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中的学习情感除了受学生对语言知识本身的主观体验的影响外,外在的教师情感同时也作用于学生.该文从心理学暗示的角度,研究了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情感主要源于教学中建构的强势教师心理场及这种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有效的运用,论证了教师积极情感对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自主学习起着重要的暗示及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桂兰 《考试周刊》2013,(24):43-43
<正>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心态,借助各种形象化手段,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情感主要源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情境教学法是情感教育的反映。老师应该懂得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学生受好奇心驱动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罗文明 《教书育人》2001,(21):41-42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这时,作业批语就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它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利用作业批语这一特殊形式褒贬学生的得失,进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有人说:“一个恰当适时的批评,就是师生间一次愉快成功的谈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则优秀的作业批语,应该能激发学生积极活动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源于学生作业内容的,教师加以强…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尤其应当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减负,教学增效”摆在教师们的面前,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达到教学增效。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首先源于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神圣之爱,从一位教师充满爱心的教学里,奔涌出来的是一股极大的感染力。教师的情感还源于教师对所授学科的热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教师的情感还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只有把教书育人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而不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就像演员全身心地进入角色一样。教师想教、爱教是学生想学、爱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最有力因素。当学生感到学习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时,他们就会更乐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给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不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祥和...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是指在师生交往情境中,教师对源于学生的态度、行为、言语、情感、创意和作品等,通过瞬间应对思考后,借助言语、非言语信号(含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再返回给学生的一种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感动是语文教学永远的追求。其一,学生的感动源于课文的美景、真情和哲理睿思,源于教师的感动;教师的感动源于职业特点和率真本性,源于对学生情感深入细腻地理解和对课文内容深刻全面地把握,源于学生的感动。  相似文献   

8.
情感性教学的特点是把情感引入教学,突出和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调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以激情、真情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的情感,首先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和追求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  相似文献   

9.
<正>一篇文章能否打动读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情感真挚是首要的。这情感真挚的流露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源于学生对情感的自由表达,那么,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时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作文的形式真实、自然地抒发出来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悬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接受、  相似文献   

11.
时下,从教师到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性皆有充分的认识,但学生怕写作、不爱写作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者也不乏其人。究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把写作教学的重心建立在作为客体文章写法的外式规律上,忽视了对写作起决定作用作为主体的学生内在情感的培养积累与激发。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写作教学以培养、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突破口,辅以写作技巧的指导,实为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如何培养、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文章源于生活,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20):91-92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特定的师生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教师力求营造良好氛围出彩课堂,把数学知识学习与师生情感交流和知识运用有机整合,师生相得益彰,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教学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源于教师综合的教学技能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阅读作为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满怀情感米阅读文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转换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单向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这种绝对的教师主体地位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更不用说对学生情感的尊重.所“我转换教师角色,抓住课堂内一切教育资源.剖析挖掘作者的情感.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和哲理的启发:教师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曲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情感的亲近功能。这是指教师对学生亲切之爱,对学生情感施于影响的效能。教师的爱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依恋感,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产生情感共鸣。在德育中运用教师情感的亲近功能,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情育情,即以教师的情感“感应”出学生相应的情感。例如,教师对伟人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行,学生也会随之“感应”于内心之中。二是以情动人,即以教师的真挚感情打动学生的心,来提高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接受程度。如小学语文中《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把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恋之情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活动和认识过程中,总要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感。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也总表现出某种情感,而且始终受到这种情感的影响。经验告诉我们,尽管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因素是较复杂的,但情感因素与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往往由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该教师的所授学科的情感。因此,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呢?关键要通过教师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教师的感染力与以下几点教师自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创造性是对教师情感与行为的一种反馈。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创造思维的空间,以师生情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教师在教学方法中要有所改进,以开放、探究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教师要以教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法,使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改进。教师的积极情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的重要保障,师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源点,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千方百计创新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7,(13)
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主动状态下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英语教育专家指出:成功的英语学习源于积极的情感投入。列宁也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投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状态。在已有相关研究中,主要是从教师情感投入或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教学角度来进行的,从学生情感投入视角对英语  相似文献   

20.
我们习惯于将师爱视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然而情感的具体性、特殊性、主观性等特征注定了作为情感的师爱不能成为教师道德行为普遍的规范力量。事实上,师爱不仅源于自然情感的推动,也有着自身的理性基础,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所必须履行和承担的义务。对师爱做情感和义务的区分决非是为了克服理论困境的权宜之计或无奈选择,相反它有着充分的现实根据和理论上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