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讨论的“得”字句是这样两种:A:朱安清窘得满脸通红。(《工程师的一段恋爱史》下称A式)B:秋风吹得棒子叶飒飒地响。(《东方》第160页下称B式)这两种“得”字句词的序列相同,为了便于说明,本文用以下序列式加以表示:名1──动1──得──名2──动2长期以来,在AB二式的句型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争论的焦点是:这两种句子的名2是不是同一性质的句法结构成分,这两种句子是不是属于同一句型,应该归入什么句型。有人认为A式是主谓词组作补语的句子,B式是“主──谓(动)──得──宾──补(宾语补语)”式句子;①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2.
《朱子语类》的“比”字句及其汉语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朱》的“比”字句,发现“比”能表示“平比”,“较比”、“差比”三种比较关系;与之相应,“比”具有三种词性:等比动词(比1)、一般行为动词(比2)和介词(比3)。同时发现,《朱》的许多“比”字句的结构形式可以用来佐证比2是比1向比3过渡的桥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的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短持续动词可以出现在三种格式中,长持续动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才能进入三种格式中。  相似文献   

4.
程序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A/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1”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5.
一、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AB+CD=AD+CB。根据上述定义,可得出判断复分解反应的依据:(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2)反应中要相互交换成分(交换简单离子或原子团);(3)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必须是两种。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把该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如Ca(OH)2+CO2=CaCO3十H2O,反应虽符合判断依据中的(1)、(3),但不符合(2),即反应中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两种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6.
广西金秀柘山话10种句式具有以下特点:双宾句的特色体现在:直接宾语先于间接宾语的语序;处置句有三种形式,除了“把”字句外,还有“拿”字句以及直接将受事放在句首的处置句;连字句的“连”可以紧跟否定副词,位置在否定副词前;“得”可作动词、助动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因而带“得”的句式比较丰富;“捱”字句无论在结构还是使用范围上,跟普通话的“被”字句有区别,也异于方言中表示被动的“给”字句;差比句有6种格式;“NN没V”类句、“XX什么”句、“VV得”类句是方言独特的句式;由于形容词前后所带的成分不同,形容词谓语句的表达也很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7.
一些同学在解答电功、电功率习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审题意,乱套公式例1串联在电路中的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1>R2,则R1消耗的电功率P1与R2消耗的电功率P2之间的关系是:()A.P1>P2;B.P1=P2;C.P1<P2;解析依P—U’/R出发,认为R越大,P赵小.正解:因为凡与尼是串联,所以人一人,又因为风>R,依P一IZR可知又>P.故应选人2.直接流担、缺乏分析例2将标有“220V10OW”的A灯和“220V6OW”的B灯中联后接在220V的电路中,则关于两灯亮暗的判断正确的是:_()AA灯比B…  相似文献   

8.
本在宋真喜(韩)的《“在”字句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在”字句研究进行补述。论述时把“在”字句分成四种句式分别说明其研究情况。这四种句式为:S1,在Np Vp;S2,Vp 在Np;S3,在Np,Np Vp;S4,Np V在了Np。  相似文献   

9.
试论“被”字句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被”字句在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介绍了语法学界相关的、可以利用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被”字句教学的原则:突出语用,兼顾句法和语义。建议教学分为3个阶段进行:1)从“被”字句的不如意色彩入手;2)介绍中性色彩的“被”字句,突出其语篇功能;3)介绍“被”字句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0.
戴耀晶在论《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的第三部分,对动作类二价动词中的成分移位提出两条移位规则:“规则一:受事成分‘N2’可以置于动词后面,也可以移位到动词后面。规则二:施事成分‘N1’只能置于动词前面,不能移位到动词后面。”“并指出,二价动词前面的成分有多种配价可能,而动词后面的成分只有一种可能的配价”。我们认为其中有同语言事实不尽相符之处。施事成分移至动词之后,至少在两种句法结构中是可实现的;(1)带有完成义的含数量结构句型;(2)带有供用义含数量结构句型。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涉及“有”的研究主要有存现句研究、“有”字句研究、“有+VP”格式研究三个方面,研究重点为“有”字句的历时演变和“有”的词义及语法属性,研究范围则基本限于传世文献。在两周金文中,“有”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共约10:2例,句法形式上全部带宾语,除了一般所见的体词性宾语外(50例),谓词性宾语(52例)比例之高是其明显特征。“有+VP”有“有+V、有+状语·V、有+V·宾语、有+V·补语、有+VP1+VP2、有+V1和V2”六种具体形式,表现出结构类型的多样化特点。而在体词性宾语中,抽象名词宾语超过其他各类宾语的总和,是其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若点A(x,y)在x轴上,则y=;若它在y轴上,则x=;2.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内,且,则点P的坐标是_;3.点(-3,5)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4若P点在X灿1二,且P点到A(-7,-2)、B(-3,2)的距离相等,则P点的坐标是5.若函数y一(m一1)x·’-’。-’是正比例函数,则。一;__,_几分___。L。____。已在函数x一4P;---.-一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3””““””“””“’“”””7.若一条直线经过人(l,…  相似文献   

13.
一、形式逻辑中的结构形式三段论是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应用很广泛,它是由两个分别叫做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由于一共涉及了三个命题,所以叫做三段论,例如推理1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钱互相平分(大前提)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小前提)所以,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结论)推理2负数没有对数(大前提)-1是负数则\前提)所以,-1没有对数(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推理中都有且只有三个项,如推理2中的“负数”、“对数”和“-1”。这三个项各有名称:作为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推理2中的“一月’;作…  相似文献   

14.
近代汉语中“被+施事+谓语”式“被”字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不同于‘受事+被+谓语”式“被”字句(简称“被字句Ⅰ”)的另一类“被”字句──“被+施事+谓语”式(简称“被字句Ⅱ”)进行分析,主要谈以下四个问题:一、被字句Ⅱ的结构类型;二、被字句Ⅱ的表意类型;三、被字句Ⅱ与被字句Ⅰ的区别;四、被字句Ⅱ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6,(10):40-44
【解析】参考答案:(1)④③①②;(2)而、又;(3)“同呼吸、共命运”或“彼此息息相关”。(1)从“自从20世界80年代以来”可知紧接的句子应是④,而③是④的结果,又是①的前提,①句中的“交往”和后一句中的“语言”联系紧密。(2)“而”表承接“又”表并列。(3)语意重复。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数学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同学科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同,“交换知识法”是一种毁实可行的数学合作学习方式,其特点是:(1)学生有机会在恰当的时候单独学习;(2)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和教授每一类型的学习材料,“交换知识法”的工具为学习卡片,步骤分为掌握知识组和交换知识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1)教师是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者;(2)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还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观察者;(3)教师是合作学习的评估者。  相似文献   

17.
解微分方程是研究微分方程的重要内容,而解一阶微分方程又是解微分方程的基础。4文将讨论一般《微分方程》书本中不曾给出的一类一阶微分方程的解的形式。例1、解方程:y’‘-xx‘x’-x’=0(1)例2、四方程:y‘y”+2Xy’-y。0(2)例3、16x’r’‘+2x}’’-x=O.(3)这类方程的一般形式为:Idy、ffi;。、,,,nldy。L,,。、ntAI(干>)‘““+axa”_‘?fu+b}’”=04)“dX’”‘““‘d。其中a,b,m,n是实常数。4g。。dJ’/。1-’-。L,解:令P=X上,(4)式为dX”““””””“p“+axx”-‘n+by”…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行动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核心的理念是:(1)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2)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3)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教师的行动研究使得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以“研究的实践者”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研究的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含结果补语的“把”字句,从结构形式上可以分成两个小类。一类是组合式的,在述语和补语中间有个“得(的)”字(如“把个懒驴子逼的上了磨了”);另一类是粘合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面(如“把灯吹灭了”)。这两种“把”字句,形式不同,作用也不同。这里,我们根据明清白话小说的材料,试图从语义方面探讨后一种“把”字句的特点。一1.1 含粘合式结果补语的“把”字句,除两个谓词性成分(下文记为V_1、V_2)外,通常还有两个名词性成分(分别记为N_1、N_2),如“他把我船板都打通了”(记为N_1+把N_2+V_1V_2了)。下面,我们先从V_2与N_1和N_2之间的语义关系来看这种句式的特点。先举  相似文献   

20.
一、特征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用表达式表示为AB+CD=AD+CB。它的基本特征是:(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2)生成物是由两种反应物物互相交换成分(即交换简单离子和原子团)而得到;(3)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如反应CO。+Ca(OH):一CaCO。++H刃。虽然具备特征(1)、(3),但不具备特征(2),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规律与反应条件规律1酸十碱~盐十水反应条件酸或减必须有一种溶于水。当酸为可溶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