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两种教学语法体系,一是指《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一是指《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一、两种教学语法体系的由来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的基础上制订的,但对《暂拟系统》作了较大的修改。这就给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个提要的新课题。宋仲鑫同志的《新订中学教学语法释要》①(以下简称《释要》),就是以阐释《提要》的基本内容为宗旨的学习和教学参考用书。这本书写得及时,也写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系统提要》)所提供的语法体系只在小范围内试用。今年秋季起,中等师范学校将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经过必要修订的《语文基础知识》,这套课本全面采用新的语法体系。这样,新的语法体系——《系统提要》将在一千多所中等师范学校和几十所幼儿师范学校试用,它将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一九五六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在普通  相似文献   

4.
198 8年以前中学教学语法一直采用 1 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 ,从 1 988年开始采用在《暂拟系统》基础上修订形成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以下简称《提要》)。和《暂拟系统》相比较 ,《提要》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 ,谈谈《提要》的主要特点及不足。  一、《提要》的主要特点1、采用五级语言单位的提法——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暂拟系统》认为语法单位只有三级——词、词组、句子。词是最小的一级语法单位 ,所下的定义是“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句…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草案)(以下简称《提要》)是在对1956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理简称《暂拟系统》)进行删简、改换和增补的基础上制订的一个新的教学语法体系。自1984年公布以来,现行中学语法知识短文以及某些地方编写的中师《语文基础知识》的语法部分,已按《提要》精神删改补充了许多内容,中师统编教材《语文基础知识》中的语法部分已基本按照《提要》重新编写了。这样,弄清《提要》与《暂拟系统》的不同之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对了解、熟悉《提要》,从《暂拟系统》过渡到《提要》上来,以适应以后的教学,是不无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提要》),是根据一九八一年“全国语法教学讨论会”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下简称之《暂拟》)的意见写成的一个新系统。这个《提要》虽只是说明语法体系要点的,但将作为修改中学汉语语法知识教材的依据。它对师范院校汉语语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以培养初中语文教师为目标的师专中文科的汉语语法教学,就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制订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公布了。这个新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基础上制订的。《系统提要》与《暂拟系统》比较,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问世几年来,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与五十年代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相比,《提要》在科学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如语法单位的分级增加了句群,以语素代替词素,在虚词中增加拟声词一类,取消了合成谓语等等,都是使整个教学语法体系完善化的改进。需要指出的是,《提要》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在规范化方面,离教  相似文献   

9.
1981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会上产生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全文发表在《中国语文》1981年第六期)。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根据《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起草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征求意见稿)》,后又经过六次广泛地征求意见,六次修改才定稿。《提要》全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学习》本年第二期。《提要》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学教学语法的新体系。有了新的体系,随之就会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颁布了,怎样才能从“暂拟汉语语法体系”(以下简称“暂拟体系”)转变过度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方面来,贯彻到汉语语法教学之中呢?我们认为,运用比较鉴别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运用比较鉴别的方法,教师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提要”是在“暂拟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暂拟体系”的合乎规律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语言实践的不断丰富,“暂拟体系”的某些不当之处,逐渐暴露出来。这次修订“暂拟体系”,一是对原体系的某些不当、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中学教师自考中文本科班从1994级开始使用新教材《<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论析》。书中除重新印发了《提要》外,主要有黄成稳先生、叶长荫、刘小南、詹人凤等教授的有关《暂拟》与《提要》两个语法体系的专论。可以说这本教材的宗旨是通过新旧两个语法体系的比较,进一步明确《提要》系统是怎样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发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吸收了当时语法研究的成果,在中学语法教学中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二十多年来,理论语法研究取得了新成果,语法教学实践积累了新经验,为了更新语法知识体系,改革语法教学方法,1984年新制定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提要》),增强了语法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新内容,并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试用。因此,比较《提要》和《暂拟》之异同,对于语法教学与研究必  相似文献   

13.
新制定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对1956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改正、解决了二十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主要缺点和问题,吸取了近年来语法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前进的新系统。”(见《〈暂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它的合理性,规范性与实用性,得到了语法学界、中学语文教师的广泛承认。别的不说,单是“复指”(也称“复说”)这一部分的修订,就叫人比较信服、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词的构成 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据此写成的中学语法教材(以下简称“旧语法系统”)将词的构成安排在语法部分讲授,1984年颁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和据此写成的现行中学语法教材(以下简称“新语法体系”)将这部分内容移到了词汇部分讲授。这部分知识究竟安排在哪里合适,语法界一向有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有一定的继承性,但也有好些不同。本文就成分分析问题谈谈笔者的感觉。首先,《系统提要》重视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一九八一年七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教学讨论会”后开始起草的,在两年多的时间中,经过六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次修改,终于在一九八四年二月定稿并公开发表。和原来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相比,《提要》经过增删、改动,显然更为科学、合理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要》重视句子结构层次的分析,使析句方法更好地反映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层次性。而《暂拟系统》则把不同层次的句子成分放在一个平面上,使人感到层次不清。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学语法本来是有一个体系(即系统)的,这就是《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暂拟系统》的制订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近年来语言学界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在新的情况下,中学的语言教学也就呈现在许多分岐,使得教师无所适从,无法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学生也不知道以哪一种讲法为是。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一个修订《暂拟系统》的任务:寻求一个为大家能共同采用的新的教学语法系统。为了这个目的,一九八一年七月在哈尔滨举行了一次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经过到会的语法研究工作者和语法教学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语法”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它主要是从理论上认识并掌握语言格式上的结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调节我们的语言实践,提高语言修养。解放以后,由于许多语文工作者的努力,不少院校或个人都先后编写过许多教材,发表过许多有关论著。一九五五年暑假,初中语文采取《文学》和《汉语》分家的教学方法,《汉语》的语法教材采用了由张志公同志主编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下简称《暂拟体系》)和《语法和语法教学》两  相似文献   

19.
1984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公布了1981年开始起草、经六次修改才定稿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提要》对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进行了较大修改。从近二十年的使用情况来看,《提要》基本达到了修订的预期目的,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但其中的某些修改是不尽合理的,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试用)正式发表了。现在我们把《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试用)和《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的词法和句法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并作点说明,以帮助大家较快地了解和掌握新系统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