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尽可能减轻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精神上的痛苦,维护其尊严,使他们安静、平静、舒适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同时,使临终病人家属的身心得到关怀与抚慰.探讨使晚期癌症病人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顾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方法:对92例晚期癌症患者,从心理护理、死亡教育、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结果:享受临终关怀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是临终关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伦理动力.通过对住院癌症晚期病人实施临终关怀,缓解了患者痛苦,使其平静、安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结论:临终关怀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适应人的生命客观规律,为人类健康生存提供了良好机会.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弥补现行医疗保健体系忽视临终病人需求的缺陷,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生命发展的需求,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发展,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从而使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社会对生命优逝关注度不断提高,临终关怀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以丽水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为突破口,与临终关怀需求结合,研究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特点,探索临终关怀志愿者培养途径,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舒缓治疗看护和心理关怀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目的是使临终病人能够舒适平静、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使病人家属能够维持和提升身心健康.本文根据目前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探讨根据我国国情改进临终关怀模式,改善伦理环境,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更有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从而促进真正意义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71年“国际养护院指导会议”提出:“为濒死病人和家属着想。护理工作的对象必须包括病人及其家属。”以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临终病人一般都受到了良好的护理,而对家属方面却往往被忽视,有时会引起种种争端。当病人离开人世,更加重了家属的痛苦心情。实际上活着的人对死者的深情留恋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悲痛,以及为照料病人所承受的身心等方面的痛苦,可以说远远超出临终者本身。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病人临终期间,就应将病人和家属视为一体,尽可能地减轻亲属的精神压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性的护理,并使死者亲属能早日从失去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学生在对临终关怀事业的了解过程中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2.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并能针对临终病人心理变化的特点为病人进行心理护理。3.能力目标:在对“临终病人心理变化和护理”的分析过程中学会营造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临终病人心理变化的特点和护理措施。[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职业素养及营造和谐护患关系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想]1.教改内容:高职基护教学如何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培养其职业能力。2.…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基于农村基层艾滋病流行区感染者临终关怀现场实证评估,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艾滋病人临终关怀基层教育模式。该模式可推广给其他严重的晚期或濒死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应用,以提高临终病人自身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推进临终关怀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晚期肿瘤患者达到最高可能的生命质量。方法:对2002—2005年60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肿瘤护理,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指导家属参与临终关怀护理。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可对现代医学治疗无望的患者实施缓解其痛苦,维护其尊严,增强其对临终生理、心理状态适应能力,帮助晚期肿瘤患者安宁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至1994年,我科共收治了晚期癌症病人42例,我们从止痛、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家属心理安抚方面,对他们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可维持晚期癌症病人生命质量,得到症状控制、减轻痛苦、充分满足其生理与心理需要,获得人生满足,让病人安宁平静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对晚期癌症病人如何做好临终关怀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提供了缓解痛苦、维护尊严、适应临终的全面护理。老年临终关怀护理,使临终者能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这是老年护理人员的责任,也是开展老年临终关怀护理课程的宗旨,老年护理教育中开设临终关怀护理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终护理要做到在临终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 ,满足患者各种生理需要 ,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可能地获得安宁和舒适 ,并且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精神需求 ,给予有效的支持 ,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维护生命的尊严 ,提高生命质量。1 临终患者的生理护理护士要了解临终患者的生理状态 ,根据每一个临终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症状控制计划 ,协助患者满足各种生理需要 ,尽最大可能使临终患者处于舒适状态 ,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1.1 疼痛控制 临终患者的疼痛控制是临终…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起源于西方,它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方式,它以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使临终患者能够无痛苦、无遗憾、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生死观、孝道观的影响,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伦理困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地开展生死观教育、建立新的家庭伦理观念及其改善医疗伦理环境等途径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和照料,使患者在人生的最后旅程能够平静、安然地度过,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人们对生命价值认识加深的重要体现,是一种具有高度价值观和伦理意义的服务活动。而医务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现在开始就要充分重视临终关怀教育对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医学生教育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临终患者是指医学上判断无法进行化疗、放疗和手术,将要在短期内(6个月内)死亡的患者,晚期癌症患者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着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教育,要制定临终关怀的护理措施。临终教育包括对患者身心状态的调节及对身心疲惫的家属给予帮助、支持。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共收晚期癌症病人72例,从72例临终病人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尽量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帮助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协助患者减轻躯体和心理的痛苦;做好家属的护理工作等四个方面是让临终病人宁静、舒适地度过余生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豪 《鄂州大学学报》2013,20(1):16-17,23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的一位先天尊神,在整个道教神仙谱系当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论文则对太乙救苦天尊信仰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其运用主要包括:道教太乙救苦天尊信仰对临终病人的抚慰作用和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帮助两个方面,并且对于运用的条件和环境也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临终关怀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必须重视对医学生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为提高医学生临终关怀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临终关怀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让医学生感受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情感需求和医疗服务要求,从而提升临终关怀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们生活品质关注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正常人的关注,还包括对于临终病患的关注。对病患的关怀,特别是临终病患的关怀,体现了社会的极大进步,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目前,不仅存在直接参与"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同时还有大量从事"临终关怀"行为探索的研究人员。从临终病患所处的室内软环境出发,研究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在室内软装饰中对临终病患的心理影响,探讨临终病患对室内软装饰的心理需求,从而给出出符合临终病患心理需求的室内软装饰搭配方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室内软装设计,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让临终病患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用安静祥和的心态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56名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临终关怀课堂教学中实施叙事教育,书写反思日记并对部分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得出提高生命质量、心灵抚慰、关怀胜任力不足三个主题.结论:叙事教育有助于护生理解临终关怀的内涵,认识到患者及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同时能促进护生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8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临终关怀和护理,探讨晚期肿瘤患者施行临终关怀的意义.最终得出结论:临终关怀对肿瘤晚期患者及家属的身心支持非常重要,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文清 《高中生》2008,(11):42-42
我常年在医院护理因车祸而住院的病人,在病房里每天听到的都是肇事司机与伤者家属各持己见的协议商谈与争吵声。看到这些情景,我一直在想,如果双方都能换位思考的话,彼此的矛盾或许就会减少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