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稳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中央企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组织,加强关于“企业史”的集体记忆建构有助于央企宣传工作的高效开展。企业报是央企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主要通过“强调企业史‘高光时刻’”“整合个体叙事与记忆框架”“持续且稳定地输出内容”进行集体记忆实践。同时,企业报的集体记忆建构功能在当前媒介环境下面临冲击与挑战,亟需在未来发展中做出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应积极参与社会记忆建构,以此来提升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将社会记忆建构界定为档案工作的主体责任,无疑是对档案馆社会责任的拓展。如何科学地把握档案馆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本质,直接决定着档案馆参与社会记忆建构路径与形式的选择,进而关系到档案馆所承担的传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责任的履行。从本质上讲,为社会记忆建构积累和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源保障,并间接控制社会记忆建构而成,是档案馆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具体体现,而且是首要体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档案工作的责任界定为社会历史记录管理与保护,并强调这种管理与保护的“客观”“中立”与“无偏见”性。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相对的。档案形成过程的选择性和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档案价值鉴定已经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意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社会档案观”、“社会服务观”与“社会记忆观”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策略:拓宽馆藏资源的广度,扩大档案形成主体与反映对象的范围;拓展馆藏资源的深度,加强特色馆藏与微观馆藏建设;树立“大收藏”意识,丰富馆藏资源的种类与形式;转变馆藏资源建设方式,直接采集与生成档案资源;紧扣社会需...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在记忆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体记忆建构有助于促进文化认同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本文以复旦大学医学图书馆开展的抗疫展览信息实践为案例,结合深度访谈、现场观察、资料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全面剖析医学图书馆在抗疫集体记忆建构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总结抗疫实物史料展中与集体记忆建构有关的展品的核心属性——中介性、社会物质性和时空性;然后在综合考虑抗疫集体记忆建构的三方主体策展者、捐赠者和参观者的基础上,探究其所涉及的主要信息行为;最后基于活动理论对GLAM抗疫集体记忆建构中信息实践的关键要素和流程进行深入挖掘,依据不同的活动结构将其分为四个子系统:内部协作系统、叙事交流系统、外部分工系统和双重框定系统,并对每个子系统在形塑集体记忆中所产生的信息实践进行分析。图7。表2。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5.
社会记忆理论视角下综合档案馆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是承载与传递社会记忆的工具,参与社会记忆建构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依照社会记忆理论,可以提出当前我国综合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广泛合作策略、资源竞争策略、贴近民众策略、主动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6.
田烨 《中国出版》2022,(21):52-55
通过对书店宣传标语的话语分析,提取话语策略,解读氛围营造,并深挖隐藏在标语背后的仪式建构与集体记忆,以探索书店宣传标语在特定场域中的共识动员潜力。研究发现,书店宣传标语以“同一”性统摄修辞凝练与情感符码等话语策略,落实对个体的共识动员;在氛围营造框架中兼顾文化感应与个体取向,根据“个体—家庭—社会”的路径延伸读者的阅读旨趣;并通过仪式建构唤醒惯习机制与集体记忆,使特定价值观与世界观得到描述与强化。  相似文献   

7.
集体记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近年来受到档案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引入功能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研究视角,试图探究档案与集体记忆的互动关联。功能主义视角下,档案积极发挥其作为资源、媒介和权力的价值,在集体记忆的形成、保存、传承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视角下,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同为集体记忆的积极建构者,在档案馆所构筑的"记忆之场"中,不断推进集体记忆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对档案馆“服务壁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就“如何认识档案馆服务工作中的‘服务壁垒’的内涵与具体表现”、“如何认识档案馆服务工作中的‘服务壁垒’的成因与危害”以及“如何克服档案馆服务工作中的‘服务壁垒’”问题谈了作者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档案是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财富,是汇积起的国家记忆、社会记忆。有鉴于此,美国档案学者F·杰拉尔德·汉姆认为:记录、保存文化的档案是人类举起的一面折射历史的‘镜子’,“如果我们没举着那面‘镜子’,如果我们不帮助人们理解他们居住的世界,如果这不是档案所有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不知道我们所做的还有什么意义”。①档案馆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档案馆的社会使命就在于保存这面“镜子”,用于折射历史、反映历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保存社会史实、保存社会记忆是档案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档案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韩洁 《档案管理》2020,(2):62-65
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为例,分析活动中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现状与特点,指出不同层级档案馆建构现状存在显著差异,多国家记忆、缺少家庭记忆和个人记忆以及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工作有待提高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叶庆 《浙江档案》2023,(2):16-17
<正>丽水市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准对标全省档案数据资源归集共享提质扩面工作要求,坚定“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必成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系统化思维抓推进,以一体化思路抓落实,谱写“前奏、进行、协奏、畅想”四部曲,奏响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奋进主旋律,一步一个脚印把目标变为现实。2023年2月召开的全省各市档案馆长交流会数据显示,丽水市档案馆档案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工作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民生档案归集率达100%;编研成果归集量在36个纳入提质扩面的地方档案馆中排名第7,在1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展览归集量在36个单位中排名第1。  相似文献   

13.
档案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数字记忆等)的建构和传承对整合档案资源、推动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NetDraw软件),总结出目前我国档案记忆研究主要围绕档案、社会记忆、档案记忆观、城乡记忆工程、数字记忆五个领域开展,并对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新动向——数字记忆的建构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档案工作是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活动。本文分析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理论的兴起时代背景,阐释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的基本内涵,建议我国档案界应担负起职业使命,抓好工作着力点,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受众心理不断迭代,人们越来越倚重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运用视觉符号去塑造形象和强化认同,通过视觉话语去强化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都是值得研究的重点。本文以《领航》这一“现象级”作品为案例,从符号认同构建的实践向度、集体记忆修辞的内在向度、民族认同确立的情感向度三个维度研究其创新之处,以期为以后同类题材专题片的创作提供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吴月 《东南传播》2022,(2):128-131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造成了集体记忆素材库内容的急速膨胀和空前离散,极大地冲击了集体记忆建构的传统机制。在记忆符号与物质残片消失之前,美食短视频作为味觉记忆的集体表征,按照“集体记忆的形成—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承—集体记忆的传播与结晶”的路径,在互联网场域中建构记忆之场,通过视听符号将味觉记忆转化为短视频影像,在时间维度上通过家庭记忆、传统节日等仪式保存和传承城市集体记忆,在空间维度上建构城市群体成员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集体记忆是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表性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的传统领域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构集体记忆具有现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赋予了建构对象优秀等意义,但档案"建构"性是相对"客观"性而言的,为此还应坚守传统档案文化,延续文物档案工作传统。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运用和组织公共档案馆馆藏资源以发挥档案“记忆属性”,成为近年来档案界关注的重点.论文从社会记忆理论这一社会学概念着手,结合天津市档案馆工作实践,指出凝结社会记忆的关键在于重视“完整地把现在保存为过去”和“从档案中认识完整的过去”,从而多渠道补充馆藏;关注地区特色,形成特色馆藏;以编研成品体现馆藏成果.  相似文献   

19.
大档案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有关“大档案”、“‘大档案’观”的论述 有关“大档案”、“大档案”观的设想,众多学已有过不少的论述,其基本精神实质大同小异,笔在此择其典型观点而述之:何谓“大档案”?所谓“大档案”,指的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全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其相对的概念“小档案”。是指综合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及按传统观念应进馆保存的档案。所谓“‘大档案’观念”。指的是以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全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为基点来考虑档案馆建设的观念。也就是说,在考虑档案馆建设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现有档案馆档案殷按传统观念应进馆档案保存的需要。而要考虑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应永久及长期保存的档案集中到一个地方保存的需要。这对市(县)级城市和地区而言,在考虑档案馆建设的时候,除了应考虑现有档案馆档案及按传统观念应进馆档案的保存外。  相似文献   

20.
黄项飞 《档案》2011,(5):6-9
我国的档案观正从“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变迁。从社会档案观的视角建设公共档案馆必须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实现公共档案馆的正确定位;二是建立面向社会的多元档案资源体系;三是建设具有亲和力的档案馆环境;四是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档案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